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创+新商科”税务会计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梦旭

  摘 要:双创是创新+创业,新商科是知识+技能。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税务会计这样的传统学科,在“双创+新商科”背景下,面临信息技术的冲击,有诸多挑戰。但作为新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会计课程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的探析,而关于具体应用于某一学科的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较少。为据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结论可以为“双创+新商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税务会计智慧课堂教学提供一条可能性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双创;新商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我国已进入互联网3.0时代。因此,如何在应用型高校建立现代学习体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育人模式已成为关键之举。尤其是税务会计这样的传统学科,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作为新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会计课程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信息化技术的冲击下,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势在必行。而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智慧课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2 “双创+新商科”税务会计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2.1 “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实质上就是智能化课堂,是从信息化的视角来界定的,即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使课堂教学环境更加富有智慧,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或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在智慧课堂中可以将生产实践更紧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智慧。
  2.2 设计原则
  原则一:利于知识构建和内化;原则二:实施分层教学;原则三:重视学习效果。
  2.3 实施流程
  分三阶段实施,分别是:(1)课前准备阶段;(2)课堂内化阶段;(3)课后巩固阶段。
  3 “双创+新商科”税务会计课程“智慧课堂”应用研究
  3.1 应用方案
  为检验“双创+新商科”税务会计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选取我校2016级财务管理4班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应用研究。在应用中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3.2 应用过程
  该班级有45人,已经完成了总论和纳税基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均已安装学习通软件,网络通畅。
  (1)教学内容。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2)课程设计和制作。制作一个十分钟的微视频,发布在学习通软件上,学生课前提前查看,理解基本理论知识;课上发布三个由易到难的过关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生完成任务后平台会自动给出得分及答题速度。同时教师在线收集反馈信息。
  (3)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师根据反馈结果,查看学生掌握内容,对于学生掌握不清知识点重点讲解,并设置强答和积分排名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4)课后活动的设计。选取优秀作业在学习通软件内进行展示,并布置拓展任务,上传任务所需素材供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3.3 效果反馈
  (1)对学习效果的反馈。
  数据显示,100%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完成任务程度和所花费时间不同,关于课前10分钟的微课学习,一半以上的学生花费时间约在半小时,可见学生有暂停或重复观看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层教学。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查看、理解。
  (2)对教学模式认可度的调查。
  在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后,将教学设计发布,并采用网络问卷和随机访谈形式了解学生对这样新型教学模式的认可度。35.3%的同学认为该模式很好,50.1%同学认为学习效果较好,只有14.6%的同学认为教学模式一般。没有同学认为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变差。在随机访谈中,有学生就表示“不知不觉就融入了课堂”“知识理解更深入了”“随时随地可以学习了”等。
  4 结束语
  文章针对“智慧课堂”实施中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设计和衔接问题,提出了“双创+新商科”税务会计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并开展应用研究,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丰富了税务会计课堂教学,实现了全真模拟实验,拓展了税务会计课堂教学互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星泽.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扩展的路径与方法[J].财会月刊,2017,(18).
  [2]何威风.我国税务会计专业教育:成就、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7,(16).
  [3]卫红.《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5,(1).
  [4]叶华.税务会计专业考试模式改革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4,(34).
  [5]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0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