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构建“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蔡先晖

  摘 要:高校金融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基于此,探讨了用微专业“银行客户管理”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构建了“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客户管理;微专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8.083
  1 高等学校构建“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的必要性
  “专业”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组织的基本架构,也是对育人目标进行细分的分水岭,更是社会分工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应反映。然而,高校金融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1.1 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行业实际联系不密切,目前已成为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通病。不管培养目标定位于通才还是专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体系难以兼顾到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各高校通常都面临一个尴尬的现象,即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感到动手能力不强,眼高手低,需要由用人单位再对毕业生进行上岗前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才能适应一线工作。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金融类本科专业开设有金融学、投资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数学、保险学、精算学等,通常采用“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组合方式,来培养学生,毕业的学生几乎成了“千人一面”,人人可以去银行就业但人人都没有明显的特长,学生在就业时也就很难对接上细分的职业岗位要求。
  1.2 微专业模式应运而生
  正当高校在为“培养通才好还是培养专才好”的问题纠结时,从而面对学生就业时面临的有缝难接的难题而一筹莫展时,微专业模式悄然来临,用“所学即所用”的實用主义方式解决了“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它不求学科专业的完整性,只求就业的对口性;它不求知识的科学性,只求特定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它不求课程的逻辑性,只求课程对社会分工的细分性;学有所成之后就能够无缝对接上某岗位的工作要求。培养过程结束时还可以对微专业学生进行技能评价,从而吸引和提高用人单位的认同。能否无缝对接岗位需求,也就成为微专业培养模式下培养的专业人才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试金石。
  国内外的微专业一般采取项目形式,针对某一领域特别是职业技能领域,将已上线的在线课程进行体系化的设计与改造,形成系列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再加上技能认证。
  微专业模式方兴未艾,它用无缝对接的方式解决了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节上的难题,同时又契合了企业的用人需求。2015年2月,网易云课堂以MOOCs形式上线了一个全新的 “微专业”栏目。
  1.3 社会培训平台微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社会培训平台推出的微专业以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应用作为定位。主要有以下特色:
  (1)教学设计项目化。微专业的教学设计一般采用打通高校课程之间的边界,通过横向交叉及综合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改造,将知识先碎片化处理再进行项目化重组。
  (2)学习交流“网络社区化”。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在线学习者很难进行线下交流,隔行如隔山,网络社区化的学习园地成了重要的相互交流平台。
  (3)学习者流进流出等量化。微专业项目流进时关注的是职业技能的需求量,流出时关注的是就业机会量,不存在宽进严出的淘汰量。
  (4)学习需求多元化。对微专业项目有学习需求的是:①有“择业”要求的对口专业的在校生;②有需要跨专业就业要求的专业不对口的在校生;③有“升职加薪”要求的在岗人士;④对目前所在岗位有所不满,从而针对非所在岗位意欲进行转行的在岗人士。
  1.4 微专业与大学专业的关系
  微专业是大学专业的延续和补充。微专业作为衔接高校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桥梁,可以与高校专业同时并存,互相借鉴。微专业的在线课程体系与大学课程体系明显不同,它不讲究科学性与完整性,它讲究的是实用性。“高效、资源整合、与企业实践结合”是其构建在线课程体系的“三板斧”,以致可以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借鉴,使高校不惜降下身段把就职教育纳到高等教育的体系中来。
  1.5 社会培训平台办微专业的弊端
  学生难以坚持是主要弊端。由于微专业多以在线形式进行教学组织,需要高度自觉、自律和自悟,否则在学习当中很难坚持。
  学习指导质量难以保证是社会培训平台办微专业的痛点。全网公开的收费性课程,虽然参加学习人数可以不像高校行政或教学班级人数一样受到限制,能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但学习指导质量难以保证。
  1.6 高等学校构建“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的意义
  高校具有管理学生的丰富经验。但目前高校开设的金融类专业对银行客户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明显存在短板。在实际中,客户经理已成为商业银行对外业务的核心人物,它直接决定着对外服务水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形势下单位和居民对金融需求发生了变化,客户单一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少,对“一揽子”式的多元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需求不断增加。过去那种按线条管理的“零售经理、公司经理、大堂经理”等,正在向按工作性质划分为“客户经理、贵宾经理和理财经理”转变。这种综合客户经理的发展方向在呼唤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的到来。
  2 “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我国银行客户经理发展的历史和特点,按照银行客户经理发展趋势来构建培养目标是明智的选择。经过比较和研究,对银行客户管理的培养目标可以做如下描述。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银行客户经理的工作规范,具有与客户经理岗位相应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成为高素质、综合型客户经理的微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主要由以下八门课程组成。
  2.1 《银行客户经理概论》
  主要包括银行客户经理概论、岗位设置、群体构成、智能结构、品质素养、人际关系、角色规范等内容。
  2.2 《银行客户经理基础知识与政策法规》
  包括经济、市场营销、公关、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金融、财务、法律、税收等政策法规。
  2.3 《商业银行营销实务与策略》
  银行客户经理要学习和掌握商业银行的客户需求及其购买行为模式、竞争对手的博弈行为分析、商业银行营销STP战略、商业银行营销组合策略等。
  2.4 《商业银行客户开发与客户关系管理》
  银行客户经理要学习和掌握客户开发与客户关系管理的技巧。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使用CRM系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银行客户经理应对这个CRM系统能够做到熟悉使用。
  2.5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营销技巧与案例》
  客户经理的自信心建立;客户开发技巧;客户关系建立技巧;客户需求分析技巧;客户抗拒化解技巧;缔结成交技巧;不满意客户的服务技巧;老客户维护技巧;老客户再次营销与转介绍技巧等。
  2.6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技巧与案例》
  包括诚信的人品展示技巧;丰富的知识展示技巧;得体的礼仪展示技巧;优雅的动作展示技巧;良好的习惯展示技巧;独特的魅力展示技巧;积极的心态展示技巧等。
  2.7 《财富管理》
  包括账户管理服务;人民币理财和外汇理财;财富管理顾问服务;企业资产管理服务;各种优先优惠措施等。
  2.8 《金融项目评估与管理》
  主要闡释金融项目评估的内容、程序、采用方法、项目建设条件评估、市场预测评估、财务数据测算、筹资方案评估、财务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等。
  建议“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人才培养采取高校与银行、第三方平台(雨课堂、云课堂等)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 2008,(01):86-88.
  [2]潘懋元,吴玫.从高等教育结构看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06):4-6.
  [3]邱伟华.高等教育慕课市场的认证机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03):4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2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