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化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推进粮食 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精神和滨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调研组赴漯河市考察调研粮食食品产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调研,进一步形成深化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的思路和举措。
   一、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突出优势
   (一)企业集聚发展,“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名副其實
   漯河市着力实施“小升规”“十百千”亿级企业及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主食产业化工程,推进食品企业“三大改造”,实现了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中、产业集群。总体上,全市粮食加工企业数量多、品牌响,呈现出点多面广、集聚发展的特点。现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0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产品涵盖15大类、50余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加工转化率达96%,主食产业化率达60%。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达到4.5:1,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二)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国食品名城”名副其实
   漯河市注重借助新业态、新模式,搭建供需链,打通供应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产城协同发展。一是“电商”兴旺发达。建成于2015年的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现已入驻电商及配套企业276家,拉动全市1700余家实体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带动1万余人创业就业,年线上交易59亿元。二是现代物流发达。电商的发展激发了粮油加工、食品制造等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力,带动了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豪峰公司为例,与“四通一达”、邮政等物流企业合作,日销售量20万单,每天100余辆货车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2018年底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三是“展会”经济发达。搭建会展平台,其中去年的第十七届中国(漯河)食博会有国内外856家食品企业、1.2万家采购商参加,贸易采购额达423.9亿元。
   (三)标准引领发展,“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名副其实
   漯河市强化质量保障,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以标准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受到国务院表彰。一是创新设立市长标准奖。全市对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和组织,给予财政奖补。目前,在农业领域主导制定省级标准20余项、地方标准309项;其中,在食品产业领域制定生产加工标准88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近百个。二是深化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战略合作,编制《漯河市标准化战略发展规划(2019—2025)》和《食品安全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等“1+N”体系,着力建设食品标准化科研孵化基地、食品产业标准化技术联盟,旨在建立起高于国家标准的食品特色标准。三是培育检验检测产业。整合全市国家级、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站点),与武汉大学共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积极推进检验检测产业成为全市食品产业链重要一环。
   二、滨州市发展粮食食品产业的短板弱项
   (一)企业发展育强有余,招大不足
   近年来,滨州加快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注重多方发力、部门联动,引导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以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香驰控股、中裕食品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发展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程度好的粮食龙头企业集团加速做优做强,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5%。但对比漯河,招大引强能力还不足。表现在:一是招引知名企业品牌上,漯河市引进外资额60%来自食品企业,15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已成功入驻,以经开区为例,规上工业企业110家,其中国际国内百强企业就有52家,包括旺旺、双汇、统一、中粮、嘉吉、可口可乐等。而本土企业大而强,但招引境内外知名企业少,知名品牌少,“招大”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招引路径和实效上,漯河2018年签约台湾福贞、宏途休闲食品等食品产业项目23个;2019年已签约湖南盐津铺子、福建永辉等项目25个。全市产业招商专班积极组织企业赴上海、北京、福建等地市参展参会、洽谈推介,招商成效初显,但存在落地建厂项目不多、实际到位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市场竞争力有余,营销模式创新不足
   近年来,滨州从研发、营销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产品市场规模、份额实现“双高”。比如,西王、三星玉米油占全国60%以上;香驰集团生产的果葡糖浆出口量占全国30%;玉杰面粉直供清华、北大等全国90多所高校等等。总体上,滨州传统粮油产品优势较大、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但相比漯河,企业利用新技术、培植新业态、“互联网+粮食”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表现为一是在产品市场终端上,漯河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新兴产品丰富、多元、轻便,能够迎合年轻人需求,直面市场终端,产品附加值较高,营利能力较强。比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麻辣食品生产基地,旺旺集团小馒头生产规模在旺旺中国大陆生产基地排名第一,等等。滨州市在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领域、研发不足、投入不足。二是在“互联网+”及电商产业发展上,漯河新兴食品的特点决定了其电商的快速发展。比如,天天食博会暨“食品汇随手购”电商平台拥有近200万会员、3万家终端商超;漯河电子商务园集聚顺丰、韵达、百世等10余家快递豫南分拨中心,日均快递中转量达232万单,高峰期达404万单,等等。而滨州电子商务发展是短板和弱项,电商营销占比份额较少,许多企业还未能实现网上批量销售。
   (三)产业链纵向延伸有余,横向链接不足
   近年来,滨州市围绕建设“国家级粮食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粮食精深加工为核心,产业链上溯下延,实现了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比如,中裕食品打造了“从基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香驰控股“五大循环利用圈”成为了循环经济示范样板。但相比漯河,滨州粮食产业横向链接、协同联动、共赢发展格局还未形成。一是企业之间的联动上,漯河企业间上下游利益互动互联的范例很多,滨州在此工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如,漯河经开区辅料园区生产的调味品、淀粉、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等,主要供应给本市大型食品企业;特别是嘉吉与可口可乐在国内率先采用“相邻建厂、管道输送”的模式,嘉吉生产的高糖果浆可以通过运输管道输送到一墙之隔的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线,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二是产业之间的叠加上,漯河产业之间要素集中、资源互补的实践很多,滨州市内产业之间关联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漯河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积极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造纸产业、医药产业等之间的关联,培育发展食品机械产业、液压科技产业、食品包装产业和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食品物流产业,产业发展后劲较足。    三、滨州市粮食产业向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举措
   (一)推进“主食产业化”建设
   借助产业发展优势,在现有馒头、挂面等传统主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发展食品实体经济,全面推进主食产业的发展。在產品科技研发上,深入研究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注重创新引领,充分利用现有研发平台、产学研战略合作等科技资源和平台,加大休闲食品、方便食品、新兴食品、速冻食品的研发力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在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上,借鉴漯河企业入园进区、抱团发展的经验,努力适应现代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要求,梳理产品目录,推进企业集群化、产业园区化,以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集聚力量、提升效益,实现产品高端化、市场一体化发展格局。在经营模式创新上,鼓励推广团餐经营,支持企业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内部食堂餐饮产业,认定一批放心主食示范企业,积极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新模式,大力扶持“网上粮店”“网上主食厨房”等新兴零售业态。
   (二)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
   注重利用新技术,适应新需求,大力发展新业态,学习漯河做法,结合市场形势、企业需求、产品特点、物流基础,研究滨州市建立粮食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支持推进主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构建高效率、智能化的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发展粮食网络经济,壮大电商平台,积极推广中裕“中吃网”网上粮店模式,促进营销运营线上线下一体发展、有机融合。加强产业横向链接,推动粮食产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医养健康、食品包装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粮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进“科技兴粮”战略实施
   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作用,推动西王玉米、香驰大豆、中裕小麦三大国家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深化粮食食品技术研究,面向国内外粮食食品加工科技前沿,建立课题筛选及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实现产业化发展。广泛征集食品企业技术需求,组织三大创新中心定向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活动,推动与实体企业的深度粘合,实现三大创新中心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纽带、桥梁作用,分类建立学者专家智囊库,按照“政府来站台、企业提需求、平台搞研发、成果共拥有”的原则,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加强与国家粮科院、中科院、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食品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开展全链条、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定期组织研企对接和食品产业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每年组织1次“请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或“走进科研院校、直面领域专家”活动。
   (四)推进“品牌战略”实施
   借助实施“品牌战略”契机,按照滨州市“品牌之策”部署要求,放大“滨州模式”效应,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在品牌建设上脱颖而出、胜人一筹。在粮油区域品牌建设上,充分挖掘和发挥粮油资源、文化和产业优势,着力塑造滨州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的形象和内涵,通过政策集聚、资金扶持、标准引领、营销宣传等多项举措,扩大滨州粮油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中国好粮油”“齐鲁粮油”“滨州粮油”品牌建设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现阶段,要加强与北京和君公司合作事宜,争取滨州区域品牌在全省粮食系统率先亮相。在企业品牌培育上,按照打好“优质”、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实施分层次、立体化企业品牌培育计划,不断放大西王、三星、香驰、中裕、渤海等领军型品牌效应,提升玉杰、龙凤、十里香、花园等骨干型品牌影响,挖掘黄河粮油、宇东、龙升食品等成长型品牌潜力。现阶段,尽快完成雁阵形产业集群申报工作,争取通过评审,促使集群、企业入库。
   (五)加大“双招双引”力度
   在“养大”“育强”本土粮油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一号工程,出台完善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双招双引”精准化、专业化。重点围绕产业链条、科技平台与科研需求、基础设施三大方向,围绕玉米、大豆、小麦和综合加工“3+1”板块精准招商,全面打造布局合理、链条完整、融合循环、科技创新、品牌带动的现代粮食产业新体系。现阶段,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按品类、规模、产品等归纳梳理现有粮食加工企业,加大对实体食品经济发展的规划研究,吸引市外食品企业入驻、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课题组组长:高玉华、刘绪斌;成员:王瑞林、 郭宗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8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