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离不开快递物流业的基础性支持,同时电商凭借巨大的物流需求也推动物流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我国在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一直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对复合型物流人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提出了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开展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活动,望能够对提高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有所帮助,为电子商务及物流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11
0 引言
电子商务以物流的强力支持为基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进入新阶段,已从传统的信息营销平台向协同商务服务平台转变,对物流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物流服务水平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应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然而從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充分,对于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有所欠缺。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复合型人才
1.1 复合型物流人才的素质能力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作业是综合化,系统化的,因此相关物流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物流基础知识,对其工作所涉及的其它专业技能也要熟练掌握并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科融合的长处,有效的增强对电子商务、物流综合化的认识。由于物流业属于实践型行业,从业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现场实践操作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迅速地适应复杂的工作实践环境,解决物流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在不断熟练的物流实践,提高运作效率和准确度。
1.2 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意义
现代物流已由传统的模块化服务转变到系统性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使物流各环节有机结合,实现无缝衔接,提高运作效率,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复合型行业,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下,服务向国际不断扩展。所以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等知识,还要广泛地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同时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手段,实现高效率的组织安排和高精度的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在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这一要求下,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成为社会急需人才之一。
1.3 我国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与需求现状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规模不断增大,技术设备换代更新,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和个性化物流需求增加,社会对高质量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趋上升。目前我国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据相关统计,我国有610多所本科院校和近2000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生规模达50万人,虽有高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提供人才但是面对每年人力市场近60万的人才缺口也是杯水车薪。尤其在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大数据等背景下复合型物流人才成为当前人力市场上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之一。
2 电子商务背景下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训练效果欠佳
在实际工作中,物流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大多高校由于缺乏对复合型物流人才高素质的标准以及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学生往往不能接触到物流实际运作过程,而且受学校层次、地域、实训软硬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发挥实训应有的功能。首先,实训课程通常是学生接触物流实际操作的重要途径,由于种种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灵活运用所学习的专业技能。其次,大部分高校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主要依靠与学校周边的企业相结合来完成实训课程,由于校企双方定位不同,很难建立起一个系统、稳定、长期的物流实训合作,从而导致实训效果欠佳。
2.2 课程体系落后不健全
物流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理念,引进先进技术,时刻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于企业,高校对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和教材的更新就显得有些落后。物流教育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对物流人才需求做出反应,调整课程体系,导致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课程设计偏重于理论理解和分析,结合经典案例分析较少,导致课程过于理论化缺少实用性。另一方面,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综合性,教学科目比较单一涉及范围较窄,学生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物流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碍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2.3 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仓促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教育,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高校从事物流专业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且还有部分是在学校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从管理、计算机、运筹、运输、经济等专业转行而来。由于教师并非物流专业出身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只能注重理论上的指导,无法教授最新较实用的专业技能,在专业延伸及相关领域探索方面还有所改进,难以启发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知识面导致学生技能单一,这就与当前环境下对复合型物流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相矛盾。
2.4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对口
现代电子商务对人才能力要求发生巨大变化,从传统简单人力需求转换到对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人才需求。但学校教育不具有针对性,就会在人才培养与人力市场需求等方面有所差距,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种差距将会加剧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我国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与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导致就业对口率低,专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2.5 政府缺乏对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引导
在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做出明确的规定,高校随之开展方向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我国关于现代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出台的政策较少,学校人才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离。政府大力提倡物流企业和高校联合发展,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和高校各种教育资源,提高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但由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责权划分不明确导致校企合作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 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物流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阶段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验等方面的培养策略,从而提高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
3.1 提高校企合作深度
复合型物流人才不仅要在校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实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物流实训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物流企业实际运作当中,拉近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之间的距离。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筛选优秀实习生进行针对性的定向培养,同时企业通过定期邀请优秀物流从业人员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座谈会,将企业中的新概念,知识引入高校课堂,以此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物流前沿发展动态,把握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并且增加学生与企业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对今后职业生涯有所了解。
3.2 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动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课程编制要兼顾理论,实践以及综合素质三方面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要以学生为中心,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及对物流相关行业的要求。同时通过“以赛促教”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也有必要构建体现复合物流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评价机制,形成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并加强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力度,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推动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
3.3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对学生的影响是其它因素无法比拟的。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物流专业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物流相关方面实际工作经验,才能满足日常教学研究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要关注物流前沿发展掌握先进的物流理念,了解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服务与指导。最后,要提高物流师资的准入门槛,严格把控,在保障优质师资力量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物流教育。高校在物流专业教师招聘时,要建立多元评判系统,加强物流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培養高质量复合型物流人才。
3.4 实行“订单”式培养策略
订单式培养策略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对口问题,能有效缓解人才供需双方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就业信息不对等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依据物流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充分整合可利用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为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提供物资基础。提高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契合度,学校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需求,“放权”于企业,转变以往企业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现状。物流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要参与到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并且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学生坚实的工作实践能力,企业也能够通过“订单”提前招聘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3.5 政府构建联合式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式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企业、政府等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发挥各自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培养模式中,利用多方资源,将资源集中于物流人才培养方面,避免因资源未能高效利用而导致物流人才不足。作为主导者,政府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地对可用资源统筹规划。通过切实可行的资金支持计划,建立资源整合共享平台支持高校物流专业建设。作为联合式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高校应该在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下,确认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把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物流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强本校与其他高校以及物流企业等的合作与联系,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企业作为人才接收方,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工作实践培训有针对性的增强人才自身能力。在联合培养下,寻找共同利益点发挥各自优势,为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4 总结
物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其他经领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服务,复合型物流人才是现代电子商务和其它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成为我国今后物流人才培养的一个大方向。而物流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需要社会、政府、企业等多方相互联合共同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保持一致,推动物流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我国物流业2018年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9,(4):3-9.
[2]陈伟邱晗光.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3,(02):23-24.
[3]雷洋.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政策建议[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52-54.
[4]贺月琴.“以赛促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成才新话题,2014,(8):14-15.
[5]张晶,王照雯.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3):3-4.
[6]黄丽娟,邹春芳,朱慧.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08-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3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