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中信重工以“双创”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世界最高船闸闸门——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国产大飞机C919、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神舟系列飞船……近年来,蕴藏中信重工元素的中国高端制造捷报频传。一次次重大创新突破的背后,标志着中国装备制造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对推动制造强国战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大国工匠持续匠造“中国制造”的新形象,不断书写“中国名片”的新内涵。
一、基本背景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牢牢把握国家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构建了以世界最先进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标志的“新重机”工程,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工艺体系,拥有了国内乃至世界稀缺的高端制造资源,以持续不断的创新、创造、创业写实企业愿景,引领企业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人才是实施转型的最大内驱动力。中信重工以独特的创新思维,设立大工匠、首席技术专家制度,激励更多的员工勤奋创新、岗位成才,在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践中重塑工匠文化,力致做优做精做强高端制造和核心制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二、主要做法
(一)建通道,搭建员工成长成才的阶梯
近年来,中信重工的大工匠收获满满。尤其是大工匠杨金安,先后揽获河洛大工匠、首届中原大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等多项荣誉。“荣誉将激励着我继续无私地向工友们传授技艺,不遗余力地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杨金安说。
早在6年前,中信重工首批聘任了谭志强、杨金安、张东亮、党朝阳、张朝阳5名大工匠,为5名大工匠建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一支包括大工匠、高级技师、首席员工在内的高端“蓝领”人才团队逐步形成,中信重工职工“双创”工作全面铺开。
大工匠仅仅是“金蓝领”工程中的一个点。中信重工的人才戰略有三个层面:一是建立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打造高端专家团队。二是实施首席技术专家制度,构筑人才中坚力量。三是实施“金蓝领”工程,培养高技能等级工人队伍。宝塔形的人才体系,为中信重工的转型注入了新的智力资源和内生驱动力。
(二)建平台,构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中信重工,大工匠的名气越来越大。为了让大工匠能有施展抱负的舞台,中信重工建立大工匠工作室,组建创新工作团队,为其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最好平台。同时,每人每月增发5000元津贴。
4年前,公司把大工匠和首席员工制度相结合,以5个大工匠、1个全国劳模、16个首席员工为引领建立了22个工人创客群,涵盖了从冶炼、热处理、锻造到机加工等10多个主要技术工种,引导职工“双创”不断深入。
大工匠杨金安带领团队完成重大攻关课题20多项,开展青工技能培训达1900余人次。大工匠刘新安带领工作室开展创新攻关30多项,编写先进操作法5项,累计为企业创效3000多万元。
(三)建团队,集聚众智推动创新实践
以众智促创新的“双创”之路,让中信重工迸发新的活力。
大工匠工作室不仅有高级技师、技师,还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以及普通工人。大家各展所长,相互学习提高。全国劳模刘新安带领机组创造的《刘新安工作法》,工人们人手一册。以大工匠张朝阳为代表的“设备诊断专家”团队,告别过去的单打独斗,跨专业组团维护公司2700多台尖端设备的健康。
不仅有工人创客群,公司还构建了技术、国际、社会创客群,打造“四群共舞”创客体系。创客群围绕技术难题、技术攻关、优化工艺、培养人才的目标开展活动,确保了“双创”活动出实招、见效果。
“矿物磨机”上榜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录,听闻这个消息,矿物加工核心装备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姬建钢倍感振奋。近些年,姬建钢创新团队瞄准世界高端和前沿技术,在大型旋回破碎机、球磨机、高压辊磨机、立式搅拌磨等装备研发与生产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40多亿元。
(四)建机制,提供深化“双创”的制度保障
机制是推动“双创”工作的基础。经过不断实践,公司建立了一套激励员工参与“双创”的长效机制。
选树培养机制,建立基于专业序列的技能培训和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管理培训体系。首席员工评聘覆盖32个工种,累计5年以上的命名为金牌首席员工。大工匠每三年评聘一次。
管理运行机制。实行两级管理制度。公司为创客群提供阵地、设施、资金等支持,开展外出学习交流、技能培训等,把握创新方向。基层负责具体的策划、实施、过程管控。
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以课题为核心的评价考核体系,把创新成果作为衡量年度创新工作的重要依据。
激励奖励机制。以奖励激发创新,每年设立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每年科技大会对优秀创客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对年度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推广并纳入工艺规范指导实践。目前,工匠创新已成为公司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职工“双创”热情得到有效保护。
三、几点启示
(一)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品牌,人才是根本
十年间,中信重工命名产生首席员工555人次、金牌首席员工59人、大工匠5人、首席技术专家15人,一支技术精湛、敬业奉献、务实重干、作风优良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引领了职工创新。以大工匠为代表的创客群,打破研发、设计、制造资源界限,不断攻克工艺技术难题,实施“产学研用供”协同创新,创出了品牌、团队、机制和活力。“四群共舞”创客体系汇聚了企业内外部人才智力,加速了产品制造品质提升和协同创新成果转化,锻炼出一批“创新蓝领”“优秀工匠”,也锻造出中国制造的高端品质。中信重工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连续获得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连续6年蝉联“全国质量信用先进企业”和“全国矿山机械行业质量领军企业”。
(二)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企业升级,创新是动力
“企业无论规模多大,一旦失去创新优势,就无法做到大而优、优而强。”超前的思维和创新意识,是中信重工走出困境的一个制胜法宝。中信重工的发展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创新之路,一条身在行业却跳出行业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创新精神在中信重工已经形成一种氛围和一种文化,创新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而是系统的。正是基于创新精神的支撑,中信重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使得企业能够跻身到高端竞争领域。未来,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环境,唯有持续变革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才能缩短与世界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的差距,去超越竞争对手。
(三)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群体,文化是灵魂
历经60年的文化积淀和数十年的孕育实践,中信重工大工匠精神沉淀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它是对职工精心操作、精湛技艺、精质追求和精致产品的综合要求,是职工长期经验总结与科学方法的融合,涌现出以生产一线工人命名的“刘新安数控机床工作法”“骆新中齿轮机床集体操作法”等300多项创新成果,打造出了以世界最大澳洲SINO铁矿6组12台磨机为代表的精工产品和精品工程。在丰富内涵中提升,中信重工提炼形成了覆盖全员行为规范的工匠精神:客户至上的价值导向、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创造卓越的职业担当,工匠精神变得可操作、能执行,让全员践行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不断实现超越,引领中信重工创新发展。
发展无穷期,创新无止境。中信重工将恪守实业报国初心,担当制造强国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双轮驱动”,持续做优做精做强传统产业,精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弘扬贯彻工匠精神,不断以企业鲜活的生动实践书写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2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