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梅

  [摘要]:预算管理贯穿于事业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高校经济和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关键词]高校 预算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高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对高校的业务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运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高校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以实现高校战略目标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的规模和事业计划的有力保证,是高校对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
  一、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高校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在建立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模式和机制等方面,仍然与改革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深层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程序不规范,缺乏前瞻性
  近几年预算体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但“基数法”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高校在预算编制中,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依然沿用“基数+增长”的粗线条估算方法,致使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不切实际,难以执行,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其次,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编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
  2、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预算执行不规范
  目前高校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因为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年初对高校专项经费的拨款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年初的部门预算中无法反映,只有在年终的时候进行加追,价值相关项目的确定有一定的滞后性,其预算指标往往在下半年才能下达,导致高校部门预算的内容残缺不完整。其次,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一经批复,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正式的程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一些项目执行后超出预算数,一些项目批复后迟迟不启动。
  3、预算执行缺乏分析、考核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执行力度
  一方面,由于单位性质决定以社会整体效益为重,较少关注经营效益,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未与职工激励机制挂钩,预算执行没有约束力,资源利用效益差,单位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其次,从目前高校整体上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从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另一方面,预算执行的刚性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一些高校尚未建立统一的、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随意更改,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屡屡出现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的情况。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1、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
  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对预算管理的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在高等学校编制预算时应该综合运用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的方法,采用零基预算,学校财务部门与各预算单位共同参与讨论、相互沟通、编制预算的收支项目时应该拥有科学的编制依据,有详细的定额标准,尽量做到公用经费根据定额标准,人员经费按照人数确定、专项经费按照项目来确定,以便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量力而行和合理使用资金;同时鉴于高校具体办学情况的复杂多变,在编制预算时不可能对影响学校办学活动的诸因素进行准确的预测分析,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滚动预算方法作为补充,以帮助我们减少预算与实际的出入,提高预算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2、将全部收入支出纳入预算管理
  在预算编报中,应该把学校正当、合规、合法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学校的预算管理中。各大高校可利用细化预算指标的方法来减少虚假和宽余的预算行为,把高校各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项目中,通过对预算的细化使各个部门的预算科目项目化、具体化,预算指标应该细化到相关项目的具体指标上,改善以往预算编制方案过于粗放的状况。
  3、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1)严格审批权限。严格“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支出关。学校各部门应严格按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计划数额以内使用,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项目;对于重大项目经费支出,必须有归口领导审批,严格按照预算内容项目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追加或超预算透支;特殊情况下的超计划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预算调整一律按程序办理,杜绝预算执行中随意追加的行为发生。
  (2)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学校预算管理的监督制度,把各部门的具体的工作指标和工作目标相联系,全程跟踪预算的执行效果,及时的了解有关部门是否能够严格的按照预算编制的计划执行,有无偏离目标,对没有按照计划执行预算的部门应该及时的发出警告,使其回到预算的轨道上;如果执行过程中偏离目标,及时查找产生偏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4、实施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主要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各高校要建立预算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以“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手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不仅仅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规情况进行审计,还要对预算支出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计评估,使各部门增加使用资金时的压力,更多地关注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促进资金使用效率和预算效益的提高。
  另外高校财务人员本身也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好经验,及时更新观念,并深入实际学习、了解各部门的预算运作情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预算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平.浅析高等学校预算管理[J].经济师,2008,(01).
  [2]张宗强.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3]曾银燕.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学术观察,201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9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