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庭强 张忠民 刘琴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安康市的传统特色产业,
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
要作用。通过对安康市食用菌产业现状的调查分
析,结合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当地区位
优势,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对策
食用菌产业是安康市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具
有高效、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的特点,
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基础,在农民
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食用菌
产业在安康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通过
对安康市食用菌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食用
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按照做特、
做精、做高、做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思路,促进其
快速发展。
1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个短、平、快项目,具有投入小、
产出高、不与农业争地、不与农林争时等特点。因
此,生产食用菌成为了广大农民增收的首选项目,
其发展势头强劲,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1.1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安康市食用菌生产以代料栽培为主,主要
产品为香菇、黑木耳、平菇。近几年引进开发了一
批珍稀名优食用菌,如:秦巴硒菇、白灵菇、杏鲍
菇、双鲍菇、鸡腿菇、姬菇等。药用菌主导产品为
猪苓、天麻。该市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较丰富,每年
外地客商来安康收购的品种仅牛肝菌、鸡油菌、红
菇就达数百吨。到2010年底人工栽培的种类已发
展到20余个。据初步统计,2010年安康市食用菌
生产14 580万袋,干鲜混合总产量为19 219.5 t,总
产值为8.69亿元,菇农纯收入为5.93亿元。其中:
香菇6 500万袋,干品总产量11 000t,产值6.6亿
元;黑木耳2 880万袋,于品总产量2 872.5 t。产
值1.72亿元;磨菇5 200万袋,鲜品总产量5 347 t,
产值3 743万元。该市现有三级菌种厂家60多个,
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龙头企业5个,其中宁陕2
个、石泉1个、紫阳1个、汉滨区1个。
1.2区域布局合理
1.2.1月河川道区
区域内食用菌发展较快,部分地区已形成生产
基地,占全市总规模的40%左右,产品以鲜销为主,
代料栽培以香菇、平菇为主,重点分布在汉滨区恒
口、大同、五里、关庙、城郊和汉阴月河、平梁、石
泉池河等乡镇。
1.2.2浅丘和低山区
主要分布在汉阴汉阳、双坪、上七:漩窝,紫
阳汉城、双安、焕古、城关,汉滨区吉河、瀛湖、
茨沟、县河、迎丰、旬阳棕溪、小河、城关,平利
魏汝、老县、三阳等乡镇,占全市总规模的20%左
右,主要品种为黑木耳、秦巴硒菇,其次为平菇和
香菇。秦巴硒菇重点分布在紫阳和汉阴漩窝镇,产
品以干销为主。
1.2.3中高山区
包括宁陕大部分乡镇和石泉、汉滨、平利、镇
坪、岚皋的部分乡镇,以宁陕发展规模最大,其次
为石泉迎丰、两河、兴坪、饶丰和汉滨区沈坝、大
河、叶坪及平利、镇坪少数乡镇。该区域规模占全
市总规模的40%以上,主导品种为香菇,黑木耳次
之,另有少量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鸡
腿菇栽培。药用菌主要为猪苓、天麻,重点在宁陕,
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猪芩之乡的美誉。
1.3产品供销两旺
近年来,食用菌市场不断拓宽,价格一路攀
升。宁陕、石泉县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是西北
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福建古田、浙江庆元等地客
商,纷纷来安康驻扎收购食用菌产品,同时也带动
了当地的食用菌营销队伍。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为食用菌的销售和宣传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1.4管理逐步规范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康市食用菌
生产已建立起了以控制菌种、菌材两个阀门为主
的管理机制,户均生产控制在6000袋以内,由食
用菌办公室制定生产计划,乡(镇)、村按资源状
况分配到生产农户,林业部门按户办理菌材指标,
再按菌种生产单位与生产农户签定《袋料食用菌
栽培技术服务合同》,分配菌种、菌材生产计划,确
保规范化生产,基本形成了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稳
步增收的格局。
1.5龙头企业发展较快
目前在安康市注册的食用菌公司有“紫阳秦巴
硒菇有限公司”、“安康市运坤菌业有限公司”、“宁
陕县松夏菌业有限公司”、“宁陕县秦南菌业科技
有限公司”等,每个公司投资均在200万-500万元
以上,并注册了“松夏”、“天华山”、“秦巴硒菇”
等食用菌商标,形成了从制种到接菌、管护、生产、
销售的服务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产业化
经营,促进了食用菌产业效益的提高。
1.6菌种供应有序
安康市有三级菌种厂60多家,年生产菌种在
100万袋左右,主要生产香菇、黑木耳、密环菌,其
品种有河南省泌阳,浙江省龙泉、庆元,福建省古
田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241―1、241―2、241―3号。
1.7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市场引领农户及农
户自发生产、自主销售的格局,形成了“龙头企业
(公司)+技术服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
前,全市已成立食用菌专业协会20个,会员3000余
人,为广大菇农提供了较好的生产、销售、技术、
信息等服务。
1.8销售网络逐步健全
在正确引导农户实施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规
范食用菌产业销售市场,有效增加菇农收入,通
过外引内联,积极与市场对接,建立良好的生产、
经营秩序,大力培育绿色消费市场。经多方努力,
紫阳秦巴硒菇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销售点,产品销
往全国各地;宁陕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
设立了销售窗口,在胡家庙和朱雀等蔬菜批发市
场建立了销售网络,进一步解除了菇农的后顾之
忧,有效增加了菇农收入,促进了产业可持续发
展。
1.9开展地理保护建设
2008年农业部核准了“宁陕香菇”为中国农产
品地理标志产品,紫阳秦巴硒菇通过了有机食品认
定和认证,2010年宁陕猪苓标准综合体被陕西省质
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为打造安康
地方品牌奠定了基础。
1.10重点开发富硒菇
从安康各县送样的食用菌产品含硒量检测结果看,
宁陕出产的野生牛肝菌干品含硒量达8.38 mg/kg,出产
的香菇3个点送样检测,含硒量分别达到0.25 mg/kg、
0.65mg/kg、0.45mg/kg~紫阳出产的秦巴硒菇含硒量
达到1.99mg/kg~石泉出产的桑枝食用菌(香菇)含硒
量达到0.59mg/kg。目前,宁陕、紫阳、石泉已完成
香菇富硒含量的检测工作,并顺利通过Qs认证,为
“安康富硒菇”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规模较小
除宁陕、石泉外,安康其他各区县还未将食用
菌产业真正纳入当地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全市食
用菌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与国内同类地区
比较,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
2.2体制归属不明确,管理机构不健全
随着机构改革,食用菌生产先后由多个部门管
理过。地改市后,安康市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由市农
发办移交给市林特局,县级管理有农办、农业局、林
特局、科技局、供销社等部门,因许多业务不对口,
又无具体人员抓,工作基本停滞。
2.3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产业优势发挥
在市场效益的驱动下,激发了许多企业和农民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
头,但农民生产发展、基地建设、组建龙头企业、
科研与示范推广、创立品牌等都受到资金短缺的
限制,致使全市食用菌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始
终不能进入到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的良性发展轨
道,未能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作用。
2.4菌种市场不规范,品牌效应不显著
目前对食用菌菌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国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只有部分县
区农业局将食用菌菌种生产和经营纳入了管理范
畴,但发证后缺乏监督检查。菌种生产“小、杂、
乱”的现象较为严重,菌种市场竞争无序,菌种质
量难以保证。现有的几家食用菌企业品牌知名度
和信誉度不高,富硒、绿色品牌不响亮,市场竞争
力和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3.1地域优越,交通方便
安康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巴山北
坡,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差异大,
独特的气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各类食用菌
生长,为生产优质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
件,野生和人工栽培的种类繁多,且品质优。同时,
境内3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涵盖全市,直通北京、
上海、天津、武汉、重庆、成都和西安等大都市,
机场正在扩建,水路直达武汉、上海,交通十分便
利。
3.2栽培原料丰富。蕴藏量大
安康市具有丰富的作物秸秆、桑果树枝、森林
间伐材料等农林废弃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原料。
据初步估算,安康市每年有作物秸秆90万测桑枝、
果树枝、森林间伐树枝等约60万t,按30%的资源
利用率和80%的生物转化率计算,可生产食用菌
鲜品50万t。若在品种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突出珍
稀名优食用菌品种,按富硒食品质量标准和绿色、
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
精、深加工后,以富硒品牌销售,可实现年产值40
亿元以上。结合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作物秸
秆,发展以粪、草为原料的草腐型食用菌,不但可
获得高附加值的食用菌产品,改善城乡居民膳食
结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还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
的发展。
3.3产业基础条件好
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地农民就有段木栽培
银耳、黑木耳的习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
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品种规模性袋料栽培,形
成了安康的一项区域特色产业。许多农户靠发展
食用菌脱贫致富,食用菌生产成为了农户家庭主
要的经济来源,农民对发展食用菌有较高的积极性,
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3.4技术力量雄厚
安康市现有较为规范的菌种厂家60多个,受
陕西省农业厅培训发证的菌种生产技术员、检验
员30多人,有一批食用菌专业协会和民办食用菌
研究所,食用菌主产县还有一批示范大户和农民
技术员,其中部分人员持有食用菌技术等级证书。
市农科所设有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配备中高级
研究人员6人,多年来专业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
发,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培训了一大批农村技
术骨干。
3.5野生菌种资源丰富
由于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气候和地理环境独
特,生物物种繁多,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据
有关专家初步调查,安康市已发现大型真菌170多
种,目前只有少数种类被开发利用,还有大量的野
生资源亟待开发,其中如茭白、桑黄、虫草菌、牛
肝菌、羊肚菌、松乳菇、鸡油菌、灰树花、珊瑚菌、
正红菇等种类属于珍稀名贵菌种,具有较好的营养
保健功能和经济价值,为富硒高档食用菌开发提供
了天然宝库。
3.6劳动力资源充足
近年来,由于南方食用菌主产区的原料、劳动
力成本上升,全国食用菌生产大有南菇北移之势。
随着陕西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
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仍有剩余,
可从事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相对比较充足。
4发展对策
4.1指导思想
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农
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突出一个创新(袋料栽
培)、发挥两大优势(气候资源和原料资源)、搞好
三个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与一村一品相结
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实施四大战略(科技、人
才、品牌、可持续发展),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
展基地规模,突破性发展加工业,参与大流通,抢
占大市场,把食用菌产业做成富民强市的优势特
色产业。
4.2发展目标
4.2.1到2015年全市发展以香菇、黑木耳、平菇为
主导品种的代料栽培1亿袋,以双孢菇和秦巴硒菇
为主导品种的秸秆栽培333 hm2,发展白灵菇、杏
鲍菇、茶树菇、鸡腿菇等珍稀食用菌2 000万袋,以
猪苓、天麻、灵芝为主的药用菌500 hm2,食用菌
及药用菌干鲜品总产量达到30万t,综合总产值达
到20亿元,农民增收13亿元。
4.2.2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个,发展基地
菌业龙头企业lO个,发展专业农户25000户,从
业人员10万人。发展种植品种20个以上,其中主
导品种10多个,即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菇、
秦巴硒菇、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茶树菇、猪
苓、天麻、灵芝等。
4.2.3扶持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
菌专业化龙头企业10个,年加工营销能力达到万
吨以上。建立食用菌菌种研发中心1个,全市菌种
厂家控制在100个以内,实行持证上岗,有序生产,
定向供种,有效供种。
4.3产业布局
4.3.1月河川道区
利用作物秸秆与牲畜粪类及沼肥配制成培养
料,经发酵后栽培双孢菇、鸡腿菇,重点在汉滨区、
汉阴、石泉水稻产区的乡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面积为333 hm2。利用桑枝、果树和其他阔叶树枝
丫、木材加工厂下脚料等袋料栽培香菇、平菇、黑
木耳及珍稀食用菌,重点培育专业村和专业大户的
带动能力,形成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6 000万袋。
筹资建设10个年加工营销能力万吨以上的食用菌
专业化加工厂,建设产品和原材料交易集散地1处,
建设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厂或示范园区。
4.3.2中高山区
利用阔叶树废弃枝丫和桑枝,袋料栽培黑木
耳、香菇及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珍稀食用菌,
以香菇、黑木耳为主。重点在宁陕县和石泉迎丰、两
河、兴坪、铙丰一带,镇坪、岚皋、平利部分乡镇,
汉滨区大河、叶坪、沈坝、双溪一带,发展袋料栽
培5 000万袋,发展药用菌(猪苓、天麻)300 hm2。
扶持培育宁陕现有的2个龙头企业,增强其经济实
力和服务功能,在宁陕和石泉再发展2个“公司+
农户”式龙头企业。
4.3.3浅丘和低山区
发展袋料栽培,紫阳汉城、双安、焕古和汉阴
漩窝一带,重点发展秦巴硒菇,年规模40 hm2汉
阴县汉江以南的乡镇和汉滨区瀛湖、吉河、县河、
平利三阳、魏汝、老县等乡镇,重点发展黑木耳、
香菇,袋料栽培4 000万袋。继续扶持紫阳秦巴硒
菇、安康运坤菌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自主
品牌,支持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汉滨区
黑木耳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开拓江、浙、鄂、粤
市场,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
4.4工作重点
4.4.1优化品种结构,凸显地方特色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在今后食用菌发展
上,以菇类为主,木耳类次之,药菌类补充。菇类
以代料香菇、金针菇、平菇、双孢菇、草菇为主,辅
之以珍稀菇;木耳类以地栽黑木耳为主,辅之以白
银耳栽培;药菌以宁陕猪苓为主,天麻、灵芝为辅。
在产品销售上以鲜菇为主,干鲜搭配,做到人无我
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4.4.2合理规划布局,建立菌种繁殖体系
按照相关要求,成立1个食用菌研究开发中
心,建立1个一级菌种场、10个二级菌种场、100
个三级菌种场,确保菌种就近供应,确保菌种质量
和有效供给。
4.4.3完善配套技术,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建设20个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其中
月河川道区10个、低山区4个、中高山区6个。开
展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完善和建立种源储备及市
县乡供种、技术推广、培训体系。
4.4.4加强茵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以落实《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为载体,加大
菌种管理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菌
种、无证生产经营、乱引滥繁等违法行为,净化菌
种市场,维护菇农的合法权益,保障食用菌产业的
健康发展。
4.4.5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销售市场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针,发挥安
康市的生态、区位、交通优势,利用石泉、宁陕2
个最大的食用菌批发市场,为安康食用菌搭建销
售平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3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