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现代城市规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及其基本内容,并从长远的角度切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模,性质,区域规划
一、引言
城市规划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管理和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在政府职能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在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协调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和提供高效的城市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和政府引导的调控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规划及相关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其内容包括:拟定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发展的性质、城市的用地范围,以及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道路、住宅场所、广场、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及园林绿化等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全、美好、卫生的环境条件,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1) 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
(2)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一般衡量指标是城市建成区的规模和城市的人口数量。城市的布局结构、占地面积、住宅建设的规模、建筑类型和交通方式的选择等都与城市建成区的规模和城市的人口数量有密切的关联。
(3)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根据某一城市的长期发展计划和设想,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在对该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安排,合理的布置工业、交通、水利、能源、园林、旅游等服务型工程建设项目。
(4)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模、城市性质、土地利用面积及各项建设布局进行综合部署。
(5) 城市结构规划。城市结构规划可解释为:为某一个城市或是其附近需要开发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发展制定规划方面的政策性的文件。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1、综合规划理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通过对城市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进行研究,以揭示这些要素的功能、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全面的分析城市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整体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综合规划具有总体性、综合性和长远性。
2、连续性城市规划理论。该理论最早是由Melville C. Branch在1973年提出的。并且他认为,过去的一些关于城市规划的不恰当的实际运作和不合理的观念,严重阻碍了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所作的长远性的、全局性的、纲领性的规划。它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领域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和对策,并在物质空间上做出长期性、全局性的安排和谋划。
2、城市规模和性质。(1)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所处的区域、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和所处的地位。 (2) 城市规模主要包括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并且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城市用地规模的推算必须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及人均用地指标。
3、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只要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空间与工程技术组合的综合反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城市用地的不同形态。城市总体布局是一项长远性、全局性的工作,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见。
4、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城市是物质财富和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域,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产物,并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因此,要保证城市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及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依靠城市基础设施的切实保障。
5、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总要面临许许多多的交通问题。因此,要解决好城市的交通问题,就必须采取综合的策略,通过制定综合的交通规划来实现城市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6、城市居住区规划。居住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就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宁静的环境,以满足日常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城市居住区规划必须依照城市近期的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做出综合全面的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1) 确定城市的规模; (2) 确定城市的用地位置和面积;(3) 拟定建筑类型、数量及布置方式;(4) 拟定各级道路的布置方式、路宽等等;(5) 拟定公共设施的规模及数量;(6) 拟定各项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7) 拟定城市绿地、活动场所等的布置方式及数量。
7、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环境、资源、地理条件、水文、气候、动物植物以及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运输及处理好城市环保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在进行城市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点:(1)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 做好城市环保工作;(3) 合理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 处理好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关系。
五、城市规划的发展展望
(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实施;环境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的全方位渗透;非建设用地保护的强化;城市建设生态循环评价的重视。
(2) 人性化与多元化服务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社会设施的人性化与多元化建设;一体化服务与个性化交通并存;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弱势群体的保护。
(3) 个性与共性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特殊性与共通性的重视以及交流与借鉴的强调。
(4) 城乡统筹规划与区域协同的强化。主要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布局的两极化;对城乡融合的重视;区域交流与协同的发展。
(5) 社会资本建设的重视。社会资本的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表现为:公平性;长期性与效率性; 公共投资管理的完善;多渠道融资的促进。社会资本的使用、建设和维护管理,以及社会资本的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6) 规划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实践研究手法和对话说明型手法的重视。
六、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合理的进行规划,可以准确的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项工程建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环境清洁、设施完善、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合理布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逐渐的步入了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赵和生.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J].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杨宝军. 城市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J]. 城市规划学刊, 2010(1).
[3]李迪华. 三十年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规划师, 2009 (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2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