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钦
摘要: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应该定位到人的发展上来。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反对把学生当做工具、当做“人力”来培养。针对当代世界的迅速发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高校学生管理干部工作的质量,对于推进院校改革,培养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学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与拼搏竞争,终于金榜题名。这些蟾宫折桂的“天之骄子”带着现实的喜悦和梦中的遐想,犹如“鲤鱼跳龙门”般踌躇满志地闯入了静谧的大学校园。但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当最初的惊喜与激情逝去,开始实实在在的大学生活时,不少同学在这全新的环境面前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作为基层管理工作者,只有及时了解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帮助学生们渡过“适应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而高校学生管理干部工作的质量,对于推进院校改革,培养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作为管理者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
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涵盖了社会全体成员,又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以人为本中的“本”,应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上、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去把握。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基层管理者为本。俗话说:“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这就是基层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更多的事情都需要在8小时以外去完成。所以需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如确确实实提高学生辅导员的地位、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专职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到学生工作队伍来,加强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1)作为学生管理干部要加强自身学习。要想胜任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认识水平及工作水平,才能在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学生面前要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要有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心理品质;要善于化解矛盾,提高自身的教育影响力,用自己的人格风范去感染学生。
(2)作为基层管理干部要做到“三个换位”思考。一要换位到广大学生的角度思考并做好工作,二要换位到基层管理干部的角度思考并安排好工作,三要换位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角度思考并开展好工作。做到三个换位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一是对后进学生不歧视、不排斥,而是宽容相待,为他们提供宽容的心理氛围,这样就会找到诱发他们进步的触点,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在工作中学会克制、学会理解。学生普遍反感的是在做工作时迁怒于人,向学生宣泄自己的不满,强调自己的权威。应对学生充满信心、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三是在工作中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管理,要协调好各部门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支持。
(3)作为基层管理干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作为工作目标。建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将思想工作落到实处,避免空洞的说教;将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保证相结合,使思想工作更有成效;将管理、服务和教育结合,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
①转变教育观念,变管理为引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要积极筹备策划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并以此带动校风、学风建设。
②树立服务意识,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努力维护广大学生的正当利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二、作为教育者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还要以学生为本。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当真诚相待,互相接受对方的情感和观点,互相理解。在教育过程中,管理教师不是选择者、组织者、计划者、指导者、决定者和评价者,而是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
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是尽职于学生的“侍人”。在进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应做到“望、闻、问、切”四个字,“望”就是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将学生中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尽收眼底;“闻”就是广开言路,听取学生的感受和来自各方面的反映,对学生中的思想倾向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问”就是主动询问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切”就是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决根源,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攻心方案。
(1)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这种变革对跨世纪人才的急切呼唤,能否在充满竞争、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大学生活中发展自己、奋发进取、拼搏成才,关键在于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成长的核心,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教育重心。坚持正面教育,开展多种活动,有的放矢,常抓不懈。从学生入学开始,坚持政治学习,教育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古人云:“才者德之资,德者才是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注重对道德理论、原则、规范的掌握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开展重视自我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道德榜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改正不良言行,端正品行。
(2)从严管理,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行使有效管理的需要。遵纪守法是大学生成才的保障。教育大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法律修养和纪律观念对于自己成才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学法、懂法、知法,提高法律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考核有标准可依,奖罚分明,推动严而有序的管理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严格执行制度,以制度管人,令行禁止,并以此来约束和处理各类违纪人员。
三、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1)要做好疏导工作。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教育他们不要做“人上人”,而要做“人中人”。后进生的言行往往对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全面工作影响很大。对于上进心不强,缺少服务精神的学生,一般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同学们热情帮助即可解决;对于自控能力差,不守纪律,自由散漫的学生,主动接纳他们,给予温暖和关心,切忌冷嘲热讽,失去教育良机,这类同学常有反复,但当他发现辅导员老师的真心、爱心时,总是趋于进步的。
(2)要做到“真爱、执著、包容、肯于接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爱”就是用心去感化学生;“执著”就是强烈的责任心;“包容”就是学生以前的错绝不追究;“肯于接受”就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接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由于思想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尽相同,一些学生遇到挫折往往是情绪低落,态度消极;或是破罐破摔,不求上进;或是万念俱灰;或是玩世不恭。遇到这些情况,要掌握工作方法和态度,对违反制度的学生要严肃处理,不回避、不姑息,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但一定切忌只管不教,只处罚不摆明道理的做法,应做到严慈相济、循循善诱,一视同仁,才能服众。
总之,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应该定位到人的发展上来。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反对把学生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培养。针对当代世界的迅速发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意的发展,它是对整个人的教育。教育目标还包括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在早、恒、细上下工夫。所谓早,就是在学生入学时扎扎实实抓班风、学风建设;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所谓细,就是制度定得细、思想工作做得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基层学生政治思想和教育管理工作唯其平凡、辛苦、烦琐,却是净化人心灵的工作,责任重大,绝不容忽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人文社科部
参考文献:
[1]陈大柔.思想政治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祝蓓里.青年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