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黎明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伴随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农村生产力长足进步、市场运作下出现的一种农业经营运作机制,它是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经营市场化和城乡利益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就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步;优势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农业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农业从业人员在整体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经济国际化,生产工艺标准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双重机遇和挑战。
  
  一、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有效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的问题,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现实途径,对于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运作机制。人多地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是目前农业的基本特征,狭小分散式的生产方式,难以采用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自然或半自然的家庭式经营格局,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的供求与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使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提高了产品价值和商品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让从事不同生产的经营者获得平等利润,从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农民素质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业产业化政策不完善
  制定某种产业政策可以协调各方面的资金、技术、人才,从而保证该产业的优先发展。政府虽在不同时期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但尚不配套不完善,无法使产业化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法规政策加以引导和规范,才能真正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好,形成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
  
  2.龙头企业规模小,地区发展不平衡
  虽然近年来我国龙头企业数量增加了不少,但规模大、竞争力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不多。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数目仍相对较少,且多数龙头企业规模小,地区发展不平衡。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仅4779家,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且主要从事农产品粗加工。另外,产业化组织在全国的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东部规模大、西部规模小,不能有效涵盖多数地区的农户,制约着农户产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3.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
  农业产业化是以技术进步为先导的,客观上要求在选育良种、饲养、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以利于节约能源、提高单产、提高产品质量。而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国近半数地区依靠传统技术维系,化肥利用效率仅35%左右,灌溉水的利用率仅40%,现有的土地中40%是中低产田,农产品大都是老品种,品质差,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进程,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市场体系不健全,体制不畅通
  农业产业化与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密切联系,而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要求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进行合理配置,但目前存在的条块分割、垄断割据的体制,根本不能保证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同时,农业产业化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跨省区、县域的大型生产基地、生产区、生产带,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但目前由于市场机制还不畅通,这就影响和制约了生产基地和生产区、生产带的形成,进而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从根本上讲,农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民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效果。目前我国农村的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种田的传统习惯,熟练劳动力少。同时,由于大部分有文化、有头脑的农民都进城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留下中老年人和妇女在农村务农,他们虽熟悉传统的耕作技术,但接受新事物能力差,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而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真正从事基层科技工作的寥寥无几。劳动力素质不高, 直接影响了科学技术的传播与运用。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链条的结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进行优化组合。协调发展,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处理好各生产环节上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加工销售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要以法律形式强化对双方的约束,促进企业与农户真心实意的合作。在种植生产上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与集约化。龙头企业要以打造盈利模式为核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运作能力,提高市场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以科技为动力不断创新,打造名牌,做强做大做长产业链。
  
  2.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
  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柱,要通过优势品种引进与实施,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利用先进科技管理,提高种植质量,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市场空间,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要有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完善健全的配套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战略眼光、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制定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使更多的人才走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一线。
  
  3.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
  壮大和培养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实施成败的关键。要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积极引导和培植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龙头企业。尤其是要有优势,充分体现成本、人才、资本优化组合的龙头企业。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要加以扶持,对发展中的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费,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企业贷款给予政策倾斜和信贷资金配套与调配。因地制宜促进中小企业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4.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主动为农民服务
  国家应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各级财政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科学制定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统筹考虑。变行政管理为主动服务,做好市场指导,及时向农民、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及时调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的市场管理和优越的扶持政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5.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中介组织网络的形成
  要依照市场规律,积极引导第一产业的发展,想方设法促进中介组织及销售市场的建立、壮大,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促进和辐射作用,确保市场运行健康有序。积极开拓市场。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化农业要求,进行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拓展国际市场空间。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和约束市场行为,协调生产经营多方利益,加速农产品市场流通,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国际化、集约化经营。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庄庆德.日本集约农业的模式与启示[J].世界农业,2004,(5):43-45.
  [2]宋金萍.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97-99.
  [3]刘学文.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3,(7):123-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