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 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联系紧密,越来越显示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师资;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1.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化。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比较单一,不利于高职院校办学基本条件的整体改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提高。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是通过原有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或成人职业学校改组、合并而组建的,教师多是从高校毕业生或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中引进,他们虽然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教学中突出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
  2.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目前,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社会制度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规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相当多的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使得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
  3.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短缺,实验实训设施经费投入普遍不足,造成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缓慢,实验实训设施简陋落后。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影响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4.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校外兼职教师严重不足,现有教师的实践操作与现场指导能力有待加强,没有形成一支精干的、既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由于没有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生产脱节,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二、发达国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1.重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师理念和新的教师职业理想,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社会公职资格的认定, 是教师个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奋斗的过程。
  许多国家都建有独立的技术师范大学, 如日本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俄罗斯的“乌拉尔国立职业师范大学”都是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独立院校,其办学宗旨要求学生不仅学完与同层次普通工科大学相同的课程,而且要学习教育类课程,还要进行技能训练。
  2.重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 而且兼职教师的比例很高。如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兼职教师数要比专职教师多,如柏林应用科学大学,专职教师300 人,兼职教师有 500 余人。兼职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企业,他们不仅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职称证书,能把企业的最新情况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及时地结合起来。
  3.高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与丰厚的待遇。如日本,教师的报酬比一般的公务员高15%,工资原则上一年提升一级,因此高学位教师流动相对较少。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其工资每两年增加一次,最高工资可超过大学教授的起始工资。正因为有较优厚的待遇,才吸引、稳定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产生了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技术教育。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1.多样性方式引进教师。高职院校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要体现多样性。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及社会其他组织中按一定比例引进,并注重引进人员的素质与质量,宁缺勿滥。
  可以从两方面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一是可以从高等院校吸收一些热爱高职教育的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使他们较快地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可以从相关企业引进一些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教师岗位培训,取得教师任职资格后,可以迅速改变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复合性方式培养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教育尤为重要。可以鼓励教师继续进行学历教育,提高学历水平;定期进行顶岗轮训;利用假期选派骨干教师到教育部指定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到各大企业挂职锻炼等。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与职称层次,优化年龄结构,逐步建立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建立高效的教师管理机制。教师职称评审要实行评聘分离。例如,在企业引进的个别教师,没有高校教师职称,但有极强的动手操作与现场指导能力,对于这样满足职业教育特色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酌情聘用为高级指导教师,享受高级职称待遇。要采用灵活合理的奖励与激励机制,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工作并举,因此要建立一套教学、科研与生产的工作量换算体系。可以以课时量为衡量标准,将科研项目、论文、参加生产实践等都换算成课时量,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形成师资的合理分流与配置,提高教师的待遇,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建立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在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的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也十分重要。国家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数量也做出了规定,其数量要逐步达到教师总数的30%以上。兼职教师是缓解目前各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重要举措。既弥补了各院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优化了教师结构,也适应了产学结合与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职院校可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积极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5.建立高职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能否得到较好的发展与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与激励机制是分不开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聘标准,要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从事专业工作年限和实际工作成绩作为重要条件。同时还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倾斜政策,要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奖励等方面建立一个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投身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8-121.
  [2]李东.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2:39-40.
  [3]姜奕阳.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5-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4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