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极管理”孙虹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毅

  文章引言:在以CCTV和凤凰卫视为代表的众多媒体上,老孙隔两天就会出来和大伙见见面,同样是机智幽默,亲切随和。这不,这两天他又在上海第一财经推出个“上班那点事”,搞得自己走上海街头还得遮遮掩掩,怕被“红糖(孙虹钢的粉丝)”们认出来。
  
  “太极管理方法就像猴子分栗子,讲究的是总量平衡。”这是孙虹钢对自己太极创新思维管理的一句概括。说他是“太极大师”不是指练武打拳,而是指他研究的一套思维方式,管理方法。按老孙的说法,他从《中国经营报》做到如今的华声在线副总裁,从当初一名媒体人干到企业管理,“其实干的是一件事”。因为人的能量场是守恒的,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这就是太极思维。说到这儿好像有点儿“玄”了,其实这太极思维和老孙一样―平谊近人。
  
  太极智慧
  
  “我原来也是做刊物的,咱们是自己人。”老孙一张嘴,就让人听了心里热乎。在以CCTV和凤凰卫视为代表的众多媒体上,老孙隔两天就会出来和大伙见见面,同样是机智幽默,亲切随和。这不,这两天他又在上海第一财经推出个“上班那点事”,搞得自己走上海街头还得遮遮掩掩,怕被“红糖(孙虹钢的粉丝)”们认出来。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老孙一见面就开坛讲法,开始讲“办刊那点事”,把自己过去当《人力资源》杂志总编时候的管理经验从头到尾介绍一遍。您可别小看了这一段办刊经历,老孙太极管理思想中的“动态平衡,多因素制约”等观点,全都融汇其中。而这背后的原理,就是源自《易经》上的阴阳五行之说。
  现在的国人一听什么阴阳啊,太极啊就马上想到封建迷信,忽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理论思想。其实在老孙的眼里,这些东西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发挥巨大作用。因为这些先人提出的东西,都是有着一定科学基础的。不相信?那咱们就顺着老孙的讲述来分析分析。
  首先,老孙在《人力资源》任总编的时候,管着员工们的薪水。换句话说,员工的薪水如何发,都是他说了算。而老孙的管理方法就是,制定一套兼顾激励与合作机制的管理制度,然后自己退回幕后,把握宏观。因为按他的说法就是,“当领导的要超脱,不能管那么多具体事,你是阴,大家是阳,角色搞混了就要出问题。”因此,重要的是老孙创造的这种神秘机制,而其核心则是“绩效工资”。
  试想一下,如果您在老孙的这本刊物里做一名记者,而您在一篇报道中历尽了采访的艰辛,采访了重要人物,最后却只发表了很小篇幅的文章,您认为孙总会如何定您的稿酬呢?按照太极思维管理方法,老孙是不会亏待您的。尽管您发的文章可能真只是个小豆腐块,但是您采访扎实,又找到了重要人物,所以您文章的重量级就上去了。发稿费的时候,那些写的字数是您的几倍,但质量平平的记者,未必能比您拿的多。因为老孙说了,这叫绩效工资,您文章的效果摆在那呢。
  这套评定稿费或者工资的方法,就不同于一般媒体实行的单向的评级加字数的方法。他不但考虑到记者文章的质量,还把记者本身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考虑进去,使薪酬的制定包含了双向的内容,更加的人性化。这样一来,您就不会抱怨自己费了那么大劲却只得到那么点钱。而也正因为这样的机制,您会感到自己与其他记者的关系并非纯粹的竞争,也不是完全的合作,是兼顾的。“太极思维就是动态思维,他们不是单向的,这背后是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原理。有太极思维渗透其中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有抑制的地方也有促进的地方,所以每个人的思想中都会时常带有太极思维方式。”
  按老孙的解释,在太极思维中,管理方式就没有什么东西之分。而国人总爱强调管理思维中的差异,强调东西方式的不同。其实从本质上看都是一样的。就好像猴子分栗子,就那几只猴儿,也就那几个栗子,就看你怎么分了。在《人力资源》的时候,CEO曾经对老孙的这套基于太极思维的绩效工资表示过怀疑,怕他发超了支。但事实证明,不但没有发超支,而且员工更加有积极性,对企业也更认同了。所以国人在管理思想上不应当总是“撒娇”,想以此来显示差异,而应当用广阔的眼界,用太极智慧来掌握其精髓。
  其实,老孙对于西方的一些所谓的管理大师的作品并不感冒,他认为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是比较喜欢用一些不着边际的新瓶子来装旧酒的,目的完全商业化,就是攒本畅销书和畅销课程,骗点钱花花而已。对他们写的那些不用太当真。”很多类似的说法属于"比较无聊"的那种,总是搬一些旧的概念重新炒冷饭,就像用什么"紫牛"、"蓝海"来谈差异和创新一样。因此,老孙还是认为中国企业的老总们更人性,比较有太极智慧。但西方人研究管理的时间很长,很多企业在实践中也不自觉地将太极思维运用得很好,是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的。
  
  不要“PK”
  
  太极思维的原理是相生相克,而太极思维的对头就是当今最流行的“PK”。老孙很不喜欢“PK”这个时下非常流行的词。他说这个简单的词语里面蕴涵的是人与人如何相处的态度问题。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大家在一起工作就争个你死我活,一看别人挣钱就眼红,整天惦记着谁把谁“PK”了,这很不对头。老孙指出,不管是人还是事情,当冲突形成时一定会有四种情况。要不你对我错,要不你错我对,要不就是两人全错或两人全对。“PK”这种“有你没我”的解决方法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
  西方人发展出了法律文化,其出发点就是假设人和人彼此间没有任何信任可言,因此一切都要规定的清清楚楚,免得你反悔。美国人做生意时每个细节都要在合同上写明白,就是出于这种“PK”文化的考虑,他把人和人放在对立的位置上。
  而老孙认为这其实是最“弱智”的一种做法。因为按中国的太极思维,生意上的诚信,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签订合同是最低级的做法,因为如果真的发生纠份,合同双方自己根本解决不了,必须通过其他机构,而信托就能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加拿大很多商人做生意也采用这种不签合同的方法,他们形成自己的信用圈子,诚信完全是基于人们之间的信托关系,这种基于信托的信任比起基于合同的信任要合理和有效的多。同时,这也是一种相生相克的思维,当一人违背了诚信,也就辜负了身边人对他的信任,那他从此在圈子里就没有任何信誉可言,生意也就做到头了。这比起西方人的上法院,请律师以及无休止的争论岂不是更有效率?
  而人与人之间信托的基础是什么呢?按老孙的太极思维来讲,人和人之间“能量”的匹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种“能量”可不是什么武侠小说里的东西,而是指人在后天形成的“社会能量”。老孙将“能量”分为:先天能量、后天能量、社会能量。其中的社会能量包括了人的受教育程度、思维方法等等方面,而这是决定人和人在一起能否合作的关键。至于西方管理学中提倡的“沟通”,老孙认为这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因为能量不匹配就是不匹配,改变不了。
  
  股市“长短”
  
  “PK”式的思维方式同样存在于当前的股市当中。老孙认为,中国的股市管理层并不比股民们更高明。大家都是单线、单向、偏执、简单、非此即彼,把双方摆在对立的位置上。
  如果您有一百万的存款,又没有到国外定居的机会,您的这笔钱会怎么支配?估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存款,因为国内没有太能让人放心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等保障,所以,大家存钱,是为了未来的必须支出和安全,没打算承担风险。所以,按说,这些钱如果不来跑短线,很正常。另外的一些人,可能是准备进行消费的,比如买房、买车、子女教育、自己养老,这里面也不包括投资赚钱。但是股市火了,媒体、股评人、邻居忽悠的不行,大家咬了牙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到股市,就是准备挣一把就跑的,所以肯定是短线目的。再说基金等机构,由于资金来源是散户们的短线资金构成,所以,也是似长而短。赚了钱,大家要赎回去买房、养老,赔了钱,大家还是要赎回。

  于是,近期就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动作,包括提升印花税率等,目的就是要抑制这种投机倾向。老孙认为,“其本身目的是要令交易成本和频率正相关,多做则多交税。管理层的目的很简单:倡导长线,抑制短线;鼓励价值,拟制恶炒;呼吁投资,打压投机。换句话说,就是希望在股市里面的,是以长线投资目的、长线资金为主,把短线资金(泡沫)挤出去。最好的结果,是那些题材股不要乱炒,蓝筹股稳健上行。”
  用老孙的太极思维来看,道理很简单,中国股市历经10多年来的基本运动方式就是齐涨齐跌,这从来没有变过。所以股民的短线操作从来就是主流。而长短是共生的,犹如阴阳共存,所以管理层希望用某种简单手法抑短扬长,就又钻进了“PK”式思维。从近期的管理动作看,目的都只是抑制短线投机,却没有促进长线投资的措施。那么,“只做一个克短的动作,不可能同时收到克短而生长的作用。就是说,管理层的政策不是生克平衡,阴阳平衡的。那么,不平衡的政策,必然导致不平衡的结果。就是说,在克短的同时,把长短一起克掉。”
  由此,老孙以太极智慧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第一、物极必反,大举玩短;想要长线市,就放开所有短线市。短线到底,就有长线了。人就是这样的,如果大家可以随便玩短线,一定有很多聪明的人和机构,用长线来玩,以静制动。这样,动、静就可以平衡。第二、阴阳平衡,开放做空;现在是只能作多不能做空,实际上,越是不能做空,空的能量就积累得越强。如果可以做空,那么,有人作多就一定有人做空,两股主要势力角力,就会平衡很多。第三就是区隔长短,锁定长线。让长线资金保持稳定,不进股市。
  
   透析就业
  
  
  “就业不应该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完全够大的,”老孙的太极思维好像是把万能钥匙,对着哪扇门一拧,就会应声而开。他总说自己,看似多元化,看似啥都行,其实真正行的就是一样:运用太极智慧,透过表面现象,看到相生相克的实质。比如这就业问题,老孙就明确指出,“高素质人才肯定不会是越少越好,目前这种现象肯定是有问题的。关键的问题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不匹配。”他认为,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就应当和企业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相一致――把自己看成商品。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看成商品?高等教育以后就应当改名叫“高等职业教育”。“从企业来讲,企业是没有办法,虽然我们在不断教育企业,但是教育企业是很难的事,教育学生要靠我们大家伙自己的努力。所以我们应当让自己来适应,把我们的学生不要当成人来看,当成产品、商品来看,他们就是我们要加工的一些零件,这样做,可能我们在一些意识上和方法上就会不一样。”
  当然,不是说改名叫职业教育就专门搞技能培训,把所有大学的基本理念和精神都抛开不要了,这些都是应当包含在其中的。只是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增加职业设计和培训。老孙想对考上大学的年轻学子说的就是:“要学会‘时间提前’,从你上大学的第一天开始,自己的角色就应当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从今往后就要自己养活自己。从这一天开始,自己的任务就是找工作,就是去实习。”“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帮助你们找到工作,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的什么道?现在这个道就是了解职场真相。你已经是一个社会的人了,因为学生进入校门以后,从那一天开始,你应该就已经不是学生了,他已经是一个社会的人。大学的老师要告诉你职场真相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培根讲的话,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这个话说了就是没有用的,而且这个话听起来就是不对的,知识是力量吗?知识肯定不是力量啊?有用的知识就是力量啊。我们有一个成语,屠龙之技,过去一个人,学屠龙,结果学出来了以后,找不到工作。”
  老孙这么说,可能很多教育专家会不同意,会认为他太功利,只看眼前。但其实老孙的观点一点都没有放松大学精神,社会理想教育的意思,而且这和找工作是统一的。找不到工作能实现什么理想?素质再高的毕业生,没有工作机会,怎么为社会做贡献?所以这就是太极智慧,眼前的和长远的,现实的和理想的,都能兼顾。老孙说了,“太极思维最大的好处就是,对自己的看法和对别人的看法不一样。”这种思维可以让事情变得很自然,心态变得很好。更重要的是老孙为它总结的核心词汇:“好玩”。
  
  后 记
  能采访到孙总是撞了好运。孙总在采访中表现出的学识和谦逊,会让任何读过他文章并心生景仰的人,在见面后更加的尊敬他。于是乎,一声有些得罪的“老孙”,也就亲切自然地传遍了众人之口。说他是太极思维管理方法的开山者,他坚称只有自己的老师许文胜先生才当得上,他自己最多能算个“倡行者”。倡行倡行,倡导且执行。从这点来看,老孙虽没有开山立派,却也能称得上一代大师了。一篇拙文写罢,电脑屏幕上似乎印满了老孙那双闪烁的眼眸,看来“太极大师”果然功力非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5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