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在产业合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少鹏

  摘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产业合作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然而,中国的高职院校在产业合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对当前高职院校产业合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业合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278-0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中国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实现这一战略过程中,本科院校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因为本科院校的研发能力较强,研发人员水平高,研发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在项目或技术攻关上有着强大的优势。高职院校本应抓住机遇,在与本科院校竞争过程中占据一定位置。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可通过产业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以“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突破口,扩展办学深度、促进教师队伍的提高、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使学校通过产业合作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快学院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树立学校的品牌。然而,高职院校在实施产业合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在产业合作中面临的问题
  1.缺乏制度性保障。由于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性质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在合作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法规去执行,这使得高等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缺少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造成合作不规范,常常导致学校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处于弱势地位。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以理论性、科研性为主,本科院校通常将自身的优势技术或科研成果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产业合作中,效果显著。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生产、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科研方面与本科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方面缺乏竞争力。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师资水平相对较低,科研能力较弱,对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帮助不大;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期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造成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较低。而高职院校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的合作,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处理被动的局面。
  3.企业的积极性差。造成企业在合作方面的积极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的原因有:第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立即满足工作岗位要求。第二,部分职业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学生将这种习惯带入到了工作岗位中,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第三,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公司要承担所有的责任,承担的风险太大等。综合来看,不少企业认为参与职业院校合作“无利可图”,因此,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第四,企业一般期望通过与知名高校合作产生新闻效应,以增加自身的影响力,而一般高职院校却缺乏这样的“明星效应”。
  4.合作的企业类型较少,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因素不同,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却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参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比较少。这些企业一般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岗位技能要求较低、季节性等明显特征。这些企业参与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高职院校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在合作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培训和关怀,影响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会产生冲突,从而影响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5.合作方式单一、合作层次较低。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产业合作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内容、行式比较单一,实质性的产业合作内容较少,并且合作方式比较松散,相互约束性较差,缺乏稳定性。高职院校在产业合作中主要是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向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这种合作方式大多数属松散的、短期的、低层次的合作。在产业合作过程中,高职院往往也处于从属的地位,常常要看企业的“脸色”行事。
  二、高职院校在产业合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产业合作的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许多领域离不开政府服务职能的发挥,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业合作过程中同样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控。地方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在与企业进行产业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调控职能,为产业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对合作企业的优惠政策、建设信息或技术服务平台等。政府通过干预和调控为高职院校参与产业合作提供的良好环境将会促进产业合作的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依托企业资源强化自身特色建设,提高教师水平。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而且在生产方面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在销售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管理方面具有符合实际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学校所不具备的,因此,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产业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强化自身特色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比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学校的教师大多缺少企业的工作经验,因此,通过产业合作,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从企业学习到各方面的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实行强强合作,达到互利共赢。为扭转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中的弱势地位,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地位,从而吸引到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到产业合作中,最终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达到利益共享、互利共赢。
  4.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合作层次。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要不断创新,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合作层次。比如通过合作示范班建设:一方面,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制定过程中,并派遣相关技术、管理等人员到合作示范班做兼职教师,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岗位培训与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学校派出合作管理教师,在企业中指导学生参加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教师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也学习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工艺和服务流程等,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并进一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使企业和学校形成良性循环。高职院校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知名”企业,而要不断的扩大选择范围,以当地企业资源为依托,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一般的高职院校在校内都建有实训室,但这些实训室由于资金、设计、指导老师配备等原因规模都比较小,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应开发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训,比如可利用学校的直属部门或与院校附近的相关企业合作等,为学生提供与实际情况接近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真正树立市场意识。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产业合作过程中,不能降低教学水平。同时,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的就业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必须树立市场意识,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社会需求的学生。
  总之,在实施产业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产业合作的服务体系产业,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的需要,增强适应性和主动性,改变课堂教学的培养模式,全方面增强自身办学综合实力,高职院校也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和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特点的产学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洪波,袁晓建.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交通企业管理,2006,(2).
  [2]叶伟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4):51-52.
  [3]林桥碧,王耀才.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4]田恩舜.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定位探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6-18.
  [5]罗吉文.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12):219-230.
  [6]熊荣生.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存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5):37-38.
  [责任编辑 魏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