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玲
摘要:国际化视野的需求把我国高职教育从国内市场推向了广阔的国际空间,构建2l世纪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工程体系已成为高职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把握以“知识积累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KAQ复合创新型人才 国际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4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风风雨雨跨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袭击和教育国际化浪潮,高职教育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服务和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不懈追求。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KAQ)。
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全球社会价值的转型必然消除全球范围内教育的疆界,推动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其过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时期所要求达到的国际化的程度和目标是不同的。在教育市场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空间更广阔,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更急迫。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全球意识。
二、高职院校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提供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和方法。当今社会向高度综合化方向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一专多能、专博结合,即:基础扎实、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适应性好。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简约性、再现性特点,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KAQ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在KAQ人才培养模式中,知识、能力、素质相辅相成,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人人才全面发展的整体。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范式”。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应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一)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目标
所谓KAQ复合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KAQ复合创新型人才一般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1)宽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2)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3)富于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4)清晰的思维,很强的判断力和敏捷性;(5)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6)扎实的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包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的系统
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教学组织管理下实施的,包括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保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硬件和校园文化氛围。高素质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从教师到学生、从观念到制度、从软件环境到硬件条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建设。
(三)构建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高职院校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应遵循“强化基础、加强实践、拓宽专业、提高素质、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原则,重点突出“创新”,全面深入地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突出创造性思维;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的禀赋、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以开发其创造潜能;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三、高职院校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自身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各具特色、符合自身客观实际的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前提,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和跨学科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科研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以教学改革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着重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人文环境、人际环境、制度环境的建设,坚持“实践出真知”。
国际化视野下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高职院校:
(1)培养目标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专业建设国际化,面向国际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3)课程建设国际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管理国际化,提高管理效率;
(5)合作与交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
(6)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坚持双证书制度,促进就业。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专业结构是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手段
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学科建设的成功与否将体现一个学校的层次与水平。在专业建设中,体现“地区性,通用性,独特性,国际化”的特色。积极打造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能被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界认可的专业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继续强化优势学科,采用信息化、学科交叉、调整合并和设置新的专业方向等多种途径,改造、更新传统学科专业,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体现学校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在专业建设中,加强同行业、企业乃至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着眼于高水平教师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1)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功底;(2)具有勇于创新和不断更新知识的欲望和能力;(3)具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与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有较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信息联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对学科前沿有所了解,并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4)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以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整体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以大专业构建课程体系,以课群重组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基础教育、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社会需求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KAQ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前,国际化视野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强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高职院校应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谋求在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上有新的突破,不辱使命。笔者深信,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明确高职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办学定位,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各校校情的KAQ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
收稿日期:2011-06-13
作者简介:李玲(1982-),女,江苏淮安人,教师,管理学学士,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张晓红.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18-120.
[3] 王英杰.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 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2(3):6-7.
[5]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6]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EB/OL].中国高职高专网.
[责任编辑高惠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