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给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个案调研,陈述留学生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探索分析高职院校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252-02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指出要扩大留学生规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贵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加大开放力度,力争在教育交流方面有所建树。自2007年以来,贵州省教育厅连续十年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为贵州省内乃至全国的高校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教育互联互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教育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贵州省政府和教育厅因地制宜设立了“黔老留学生奖学金”和“海上丝绸之路奖学金”等两项重要奖学金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前来贵州学习。作为贵州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首批院校之一,[1]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到目前为止累计招收19个国家的250多名来自越南、柬埔寨、老挝、蒙古、塔吉克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为传播中国文化、培养知华友华国际友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及原因
  来华留学生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语言进修生两种类别,本文的专业人才主要指的是来华进行专业学习,获取国家认证的高等学校学历的留学人才。
  (一)笼统照搬中国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未体现留学生人才培养“趋同化”
  留学生在进入专业学历培养阶段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插入中国学生班级进行专业学习,此种类型培养全程采用汉语进行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教育部外国留学生培养要求,取得汉语水平考试(下称HSK)四级的外国留学生方可进入本科专业学历学习,高职院校参照此标准,设置HSK三级为进入专业学历学习的门槛,导致了人才培养水平低的问题。其二是留学生单独开班,授课语种有中文和英文两种,全英文授课的专业对生源有要求,大多是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单独成班中文授课,对专业课教师外语有一定要求。由此可见留学生培养缺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二)专业学生生源少,教师国际化水平不高
  大多留学生来华留学前并没学过汉语,选择来留学的学生基本都要在中国进行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2]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至2017年累计招收250余名留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取得HSK三级证书后,便纳入中国学生班级进行相关专业学习,但是历年招收的学生中只有102人选择留校进入专业学习,占留学生招生人数的40%,因此大部分留学生是非学历生。经过对留学生语言进修结业后的去向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就直接回国从事与汉语相关的贸易工作,另外一个较集中的去向是转入本科院校攻读专业。当问及原因,一部分学生表示想拿本科文凭,另一部分学生表示学院没有其喜欢的专业。而已经在专业学习的留学生中也有多人对学院专业教师不满意,认为他们上课语速快,外语水平不高。学院大部分教师并未取得符合国家标准的英语资格证书,尽管一些教师英语阅读和书写能力较强,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是差强人意,因此在教学中力不从心。
  (三)实习实践资源配套效果差
  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包括高端政治外交人才、应用型复合人才和基础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定位便是培养基础实用型留学生。他们应当胜任中国驻外企业项目建设中的一些基础技术岗位工作。而基础技术的学习离不开实地操作与实习实践。目前学院培养的留学生仅是在校园内部进行专业实训,校外的顶岗实习因留学生签证和保险问题面临很大挑战,加之学生自身操作能力欠缺,国内的企业便不太愿意接受外国留学生去实习实践。因此留学生享受不到中国校企合作为实习实训带来的便利。另外学院与中国的境外企业合作还不是很深入,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二、高职院校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广义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实施方式、实践配套设施、考评方式、管理制度制定和师资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培养应立足联系中外,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知华友华的基础实用型人才。因此留学生专业培养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课程体系
  建设特色专业课程,因地制宜开发相关课程,注重教材的研发。在留学生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综合考虑学生语言水平和国情,可以开设相关专业的双语选修课,扩充学生专业词汇量,扫除一些专业学习中的障碍。组织专业教师外出调研,了解学生所在国的人才需求情况,不断完善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大纲,帮助实现留学生教育教学的真正“趋同化”。组织留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开发留学生特色双语课程。注重教材改编,让课程更接地气,增加一些综合实践、合作互动的课程。
  (二)教学内容安排
  不要简单地一味灌输知识与技能,可以为留学生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提升留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可程度。或根据留学生兴趣,添加一些跨学科内容,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为他们从基础实用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提供保障。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实结合,让留学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上懂理论、会技术的专业能手。另外还可以听取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内容,满足他们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三)教学实施方式
  不少高职院校还保留着一些“填鸭式”教学方式,留学生的引进应当让教学更加开放和国际化。引进国外的“项目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可以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进行线上教学。总之,教育新形势下,教师应当探索更多元的教学方式,解除时间和空间对人才培养的限制。   (四)实践配套设施
  实地调研,加强与国外中资企业之间联系,为学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设施,完成留学生专业实训课程。采用“校企”或“政校企”合作方式,政府层面制定相应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引导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层面可以加大投资,设立企业奖学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让其学成后回报企业,报效祖国。学校层面可以派送教师赴国境外企业调研实践,了解企业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理念,顺应时代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質量。
  (五)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管理的纲领,在留学生人才培养中我们应当明确留学生培养方案,参照中国学生教学管理制度结合留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不让留学生教学管理边缘化。例如中国学生需持有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毕业,但留学生因身份特殊不能参与国家技能考试的可用汉语水平考试证书替代。留学生不用参加军事理论和思想政治类课程学习,我们可以在方案上明确用其他选修课程替补相应课程的学分。
  (六)师资团队建设
  加强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建设,提升教师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水平。让更多的专业教师“走出去”下到国外中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教师对专业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能帮助他们提升实操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
  三、结语
  留学生人才培养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课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3]。国内不乏人才培养比较有特色的院校,如“政校企”三方共建的专业,在留学生培养中也可以寻找相似之处,将国内优质的教学资源推介到国外。“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对交通运输、能源生态、建筑工程等方面人才有很大需求,学院可以找准契机,重点建设一两个对留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专业,以点带面,撬动学院的国际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3):28-33.
  [2]李明岩.论高校留学生教育诉求与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81-83.
  [3]魏红,吴雁江.云南省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99-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