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坤扬,于淑娟
摘要:基于CDIO的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进行设计。基于“岗位―任务―过程”系统思想指导教学体系的构思;按照“岗位、工作任务描述、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等五个维度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通过建立基于合作学习的“亲验式”和“实践式”教学方法、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基于合作学习进行教学角色互换等方法来实现:并进行机制设计来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82-03
2000年,中国正式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该目标清晰地定位于实施“技术教育”培养技术性人才,这与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相一致[1]。如何把“知识型学生”转化为“技能型学生,进而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好实践技能,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适应期,这是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国内高职教育展开了大量的实践和探讨。近年来,以姜大源、赵志群等为代表的学者对此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归纳总结,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姜大源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2]、赵志群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3]。目前,很多学者将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教育思想应用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中,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借鉴CDIO课程开发思想,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岗位―任务―过程”的“仿真+全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目标。
一、构思:基于岗位―任务―过程的系统化思想
“岗位―任务―过程”系统化思想强调教学应针对企业岗位需求,以工作技能、胜任工作任务为核心,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加强职业能力训练,缩短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基本实现学完即能上岗的教学目标。基于“岗位―任务―过程”系统化思想的教学安排是以企业实际岗位为出发点构建学习领域;依据岗位的工作任务清单作为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训练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以工作过程为行动领域,体现岗位工作的具体流程,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实际任务或情景为载体构建学习情景,将理论融于实践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因此“岗位―任务―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五个步骤:专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分析和学习情景设计等。
二、设计:岗位―任务―过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设计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岗位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经理、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资福利专员等六个岗位。由于企业规模和管理哲学的不同,不同企业设置岗位数会有很大的不同。规模大的企业强调分工协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会设置以上六个岗位;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公司人员不多,加上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往往只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员(主管)一个职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绩效与薪酬管理”工作。由于高职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因此,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考虑企业的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考核专员和薪酬福利专员等四个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具体(见下页表1)。
在下页表1中,针对每个岗位,做了相应的工作任务描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即行动领域),构建了员工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绩效考核和员工薪酬管理四大核心学习领域。与每个学习领域相对应的是学习情景的设计,其思想在于重复过程但不重复内容。例如员工招聘与甄选,以招聘的对象和渠道为载体,按照任务目标由简单逐渐到复杂的思路,设计初中级员工内部招聘、初中级员工外部招聘、高级员工的内部招聘和高级员工的外部招聘四个学习情景;员工绩效考核以被考核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设计销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等四个学习情景。
三、实现:岗位―任务―过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设计
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需要相应的教学方法来落实和实现。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年会每届都有学者对此发表相应看法,如第四届提出要“优化课程设置,积极实施体验式教学”等;第六届提出要“进行服务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开展情景模拟教学”等;第八届提出要“通过团队学习,开展PICO模式教学”等[4]。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应服务岗位目标,利用团队学习,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重点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基于“岗位―任务―过程” 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设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为宗旨,加强职业能力训练,缩短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基本实现学完即能上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绩效与薪酬管理”工作。因此,基于“岗位―任务―过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设计要确保学生掌握并能应用从事相应岗位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一)建立基于合作学习的“亲验式”和“实践式”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将学生分为5~7 人的小组(建议小组人数为奇数,使意见相持不下时能表决形成最终结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及以下五个层面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活动;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亲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案例教学法在于强化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1)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重在讨论、思考和学生的参与,旨在激发学生提出有创建性和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校时就准备了实际工作的必要素质、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是指教师设计接近实际工作的场景或任务,由学员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进行相应的进行指导、分析,学院共同协作完成相应任务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能充分仿真模拟真实现实,让学员进行岗前预热。“实践式”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的形式多样,概括地讲,可以将实践性教学归纳为三种类型:(1)社会实践;(2)模拟实践;(3)感受性实践。
(二)建立基于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体系
教学方法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教学手段支持。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1)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拟系统和素质测评系统。该系统提供了大量真实案例数据,学生实验时,按照系统设计的正确流程,基于这些案例数据,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诊断分析,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人力资源沙盘模拟系统。本系统通过模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员在分析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环境、内部人力结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为一体,实用性强,印象深刻,受训后行为改变的效果十分明的效果。
虽然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诸多好处,但不应该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最经济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案例的开发和分享以及情景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5]。
(三)建立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角色互换的岗位专业知识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的一大误区在于强调老师讲学生听,造成老师虽然花了许多工夫但学生学不到东西的窘境。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学生自己学习、归纳和总结的学习效果要好于老师填鸭式的教育。因此,在合作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老师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并做PPT进行全班的学习心得交流。笔者的实践效果显示,在实施教学角色互换方式之前,一个班上有1/3同学上完课后连课本都没翻一下,基本不知道课本上的内容是什么。实施角色互换后,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全面的对课本进行了学习和归纳总结,岗位专业知识掌握得非常深厚;另一方面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顺便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显著提高。
四、运作:进行机制设计保证教学效果
正如上面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现过程主要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但这种模式的一大弊端就在于学生“搭便车”行为。为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机制设计(或者说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来减少和消除“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首先,在小组分配时,采取自愿原则,并保证(并且是强制性)教学过程使每一组员都有单独负责某一行动的机会,小组成绩采取每组每次成绩的均值处理。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小组不愿受不愿付出同学拖累整组成绩,往往会形成强强联合。平时不愿意做的同学被迫组成一组,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做,从而减少和消除“搭便车”行为。其次,教师对每个小组某一行动的检查是随机的,并辅之以未完成就重罚的措施,消除组员的侥幸心理。最后,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是连贯的,并确保后面内容能否完成(或者难易程度)是建立在前面内容完成的基础之上,以保证组员全过程的参与和付出。
五、小结
本文基于CDIO的思想,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层面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设计。基于岗位―任务―过程的构思,从“岗位、工作任务描述、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等五个维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建立基于合作学习的“亲验式”和“实践式”、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基于合作学习进行教学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进行机制设计保证教学的良好运作。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刘爱军.创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探索: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教学与实践分会第八届年会观点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9):6-9.
[5]权聪娜,胡建.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6):186-189.
[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