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学校考试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永清,周健
摘要: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和改进教学质量、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信息反馈的作用。当前,中国高校考试制度存在考核目标认识模糊、考试形式陈旧、考试内容无针对性等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国内外高校考试制度在考核目标、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入手,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归纳总结出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体制构建之本,同时明确了制度改革方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考核目标;考试管理;考试形式;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82-02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成为大势所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教育应调整办学思路,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高校考试制度关系到高校的教学效果科学评价,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制度是高校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而目前,中国高校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不是以体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原则,一味地强化应试教育,并误导了具体教学工作体系和操作过程。这些都会给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竞争优势带来很大障碍。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高校考试制度在考试目标、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为中国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高校考试功能简析
1.专业知识整合功能。日常学习节奏较慢,各章节之间有间歇性脱节,造成综合领会的暂时障碍,为了准备考试,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将其在一段时间内所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达到融会贯通。
2.检验功能。检查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行动手的能力。
3.潜力测评功能。主要评定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深层挖掘学生的最大的创造潜力。
4.监督功能。通过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以督促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管理能力的加强。特别培养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增强考试的责任感、公德意识。
5.反馈功能。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结果的全面分析,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优质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加强,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
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与分析
1.目标不同。中国高校考试制度应试教育特点明显。注重考试过程以及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往往忽略对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高校考试的反馈功能非常重要,这既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反馈,也能为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提供依据。中国高校考试制度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现行高校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要求较高,而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不足。国外高校考试制度将考试和评价当做手段,以人的发展作为目的。考评活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是学习取向甚至是个体价值取向的导向。重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发挥其优势、开发其潜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实现其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
2.形式不同。中国高校考试形式单一,一般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形式,无法综合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一般安排在每个学期末,期末考试成绩是学生的主要成绩,这样对于难以掌握学生平时上课时的学习掌握情况。期末考试容量是有限的,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及学生能力。中国高校考试形式有开卷和闭卷之分,但一直未能突破考题的局限,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闭卷考试的内容往往比较僵化,题型陈旧,偏重书本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平面理解,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这一从小就被灌输的考试理念,起到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目前中国高校教师阅卷只注重判分,而忽视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及反馈。这种做法人为放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使学生陷入到一味追求分数的误区里。而国外高校考试形式比较多样化,以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记忆性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小。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上,经常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充分利用“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提交,既培养学生了独立思考及知识转化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还加强了团队合作的思想意识。
3.内容不同。中国高校考试通常以任课教师出题为主,各学年考察的相同课程内容大致相同,并且与实务操作练习联系很少。任课教师在出题时,往往过多的依赖上课时所指定的教材,考试内容基本都来源于指定教材,考试内容侧重于教材和课堂笔记,相当一部分学生采取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记忆笔记内容,辅之任课教师在考前画的考试重点和范围,这样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知识面的拓展,而且对真正学习的学生也有失公允。再者,考试题型陈旧,还停留在填空、选择、问答等落后阶段,客观性试题较多,诸如案例分析、论述、模拟仿真等锻炼发散性思维的题型较少,不利于全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国外高校考试内容多样化,客观记忆性题目基本没有,通常任课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的范围,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题目。考试范围不局限于教材中所列知识,注重专业知识面的考查,除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外,对实际相联系的应用知识考查较多。这些都将有助于带动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到极致。
三、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建议
1.制度保障高校考试功能及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制度之一,不仅是创新教育的方法,也是创新教育保障。体制改革前提是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科学地设计考试评价体系,选择正确的考试方式方法,保证考试功能的最佳体现。不同的考试制度,具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也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不同的影响。考试制度为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反之,会阻碍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的开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考试制度能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提供制度保障。更新考试观念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旨在在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及自身和谐发展情况,而在考试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做人理念和价值观。考试仅仅是对某一阶段学习的总结,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其结果只是评价依据的一部分。考试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形式,其一反映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其二反馈教师的教学水平。
2.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促进考风建设。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因素,具有引导、控制、凝聚、优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它对学生在人格的培养和人品的塑造和养成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强化考试管理者们对考务工作规范科学化的深刻认识,首先要将良好校风的建设当成前提之本,植入于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优良考风的形成。
3.合理设计考试评价体系及丰富考试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使考试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理论考试总体上分为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应加大平时考试成绩比重,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重。考试方式要改变重视理论考试而忽视实践考试现状,应减少理论考试比重,提高实践考试比重,以全面评价学生。另外,不同学科的考试特点不同,因此理论、实验、实践考试的比重应有所不同。应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高校课程考试基本测试形式通常有:闭卷考试,具有适合多人同时考试、题型多、覆盖面大等特点;开卷考试,注重考核被试者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口试,对应试者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操作合作考试,能增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等。
4.贴近现实、接轨国际、检验实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所学所用更贴近现实,需要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国高校要开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课程,考试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考试制度科学化、考试内容精练化、考试手段多样化。高校课程、教材的改革势必带来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革。高校考试命题既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要注重测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命题要突出能力考核,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并且考试命题要从人才培养最终目标出发,直接反映课程教学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