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幽默言语的语用歧义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玲 刘艳艳

  摘要:歧义被视为是一种语言的误用现象,在交际活动中,歧义不仅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完成交际,还促进了幽默效果的产生。从语用视角出发,以话语活动中语言使用者――说话者和听话者为立足点,通过分析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幽默言语的语用歧义旨在探析语境歧义的语用功能,幽默言语产生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语用歧义;幽默;《武林外传》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206-03
  
  幽默现象受到来自于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关注。Raskin的幽默语义脚本理论(Semantic Script Theory of Humor-SSTH) [1]和Attardo&Raskin’s 的言语幽默一般理论(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GTVH) [2]是现代意义上真正定位于语言学框架内的言语幽默研究。SSTH借助来自心理研究的“脚本”这一概念,发展了原有的乖讹与解讹理论,并将脚本对立理论确立为文本产生幽默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歧义可以用来表达幽默效果。在国产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幽默的表达就很大程度上依赖语用歧义的使用,由语用歧义所产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幽默效果。
  
  一、歧义的界定和类型
  
  现代语言学词典(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 and phonetics, 沈家煊译)给歧义性(ambiguity)定义为“指一个词或句子表达不止一个意义”。语言学家对歧义从不同角度界定歧义。Leech从语义角度出发,认为语言的歧义现象属于言语范畴。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歧义是指语句的部分或全部具有两个或多个意义的现象。也就是说,某些词、短语和句子如果有不止一种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就存在了歧义,其结构就是歧义结构 [3];Lyons从语法层面界定歧义,认为可以用另一个语法结构分析的句子是有歧义的[4];Kooij认为歧义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短语或句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释 [5]。语言学家对歧义分类依据其定义界定不同而迥异。Hirst认为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6],其中词汇歧义次分为一词多义(polysemy)、同音异义(homonymy)和分类歧义(categorical ambiguity); Deemster&Peters认为,歧义分为语义歧义(semantic ambiguity)和感知歧义(perceived ambiguity) [7];伍谦光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分类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 [8];廖定中把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9];林汝昌和李曼珏认为,其可划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语法歧义 [10];程工认为,歧义可以分为词汇歧义、结构歧义、指称歧义和言语歧义 [11]。
  如果把语言使用者纳入歧义的划分因素,那么可以从三个方面划分歧义:语言层面、说话者意图和听话者反应。
  
  二、语用歧义
  
  随着话语研究的不断发展,话语的语用意义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语用歧义主要是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种种客观因素、语言环境、非语言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对言语交际的作用和规律。语用歧义是指说话者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12~13]。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划分,歧义可分为有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motivated or purposive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accidental ambiguity)。修辞学中的比喻、双关、委婉语等语用歧义都属于有意歧义。它是表达者对语言形式内在矛盾的积极利用,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如:
  ①语文课上, 老师说:“父亲死了叫先父, 母亲死了叫先母。”
  小明悄声说;“那么,奶奶死了就叫先奶”,引起周围同学哄堂大笑。
  例 ① 中,由于汉语语言中没有像“先父”、“先母”这类相对应的词语来形容去世的祖母,“先奶”被误解为“鲜奶” ,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有意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造成歧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无意歧义是语言形式内在矛盾的自然流露。交际双方――说话者和听话者通过传递信息达成交际目的,如果听话者被忽略,造成信息接受者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看,必然也会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听话者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从听话者角度来看,大体有两种歧义:潜在歧义(latent ambiguity)和激活歧义(activated ambiguity)。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说话者无意造成歧义,也会由于听话者的理解激活潜在歧义,产生效果。可以说听话者得到说话者无意表达的意义。如:
  ②Student A: If the dean doesn’t take back what he said to me this morning. I’m going to leave college.
  Student B: What did he say?
  Student A: He told me to leave college.
  例 ② 中,说话者学生 A 陈述被校长开除,可能离校的事实,听话者学生 B 不是仅从字面理解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而是推测其暗含意义,从而激活言语歧义。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用歧义现象是一种有意歧义(motivated or purposive ambiguity),是言语歧义和非言语歧义的扩展。
  
  三、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语用歧义
  
  1.说话者意图
  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能够取得成功,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幽默言语的表达,而如上所述,歧义是幽默言语的源泉,以下将从语用视角分析《武林外传》中的歧义。语用歧义源于交际双方――说话者和听话者在语言交际中的意图和反应的误差所产生的言语交际失误。言语歧义对《武林外传》人物话语幽默效果触起的重要作用。从说话者角度出的有意歧义尤为如此。如:
  ③ L: 你回来啦。
  G: 回来了,瞧见没有。
  L: 瞧见了,乌眼睛,心疼死我了。
  G: 去死了,我是说小六。
  例 ③ 中吕秀才故意回避郭芙蓉的回答,通过语境歧义表达其对郭芙蓉的关心,而避而不谈捕快小六是否来过。可见言语活动包括说话者的表达和听话者的理解两个方面,在正常的交际中,说话者表达思想、组织话语都有明确的语义内容,听话者只有正确理解其意思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二者要做到统一。当二者不完全一致时,就出现了语境歧义现象。《武林外传》其中有一集旅客住店的情景,但该旅客不知客栈是否安全,当他问跑堂的白展堂客栈是否是黑店时,通过歧义句的使用,白展堂巧妙地回答了旅客的问题。
  ④ K: 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这不是黑店吧?
  B:这哪儿都亮堂堂的,灯火辉煌的,咋能是黑店呢!
  例 ④ 中回答本身具有歧义,这种幽默机智的回答不仅避免了问题所引起的尴尬,同时缓和了紧张的交际气氛。交际双方所处的这种语境被称为显性语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目的、对象以及上下文等因素。

  在无意歧义现象中,隐性语境包含对交际有影响的隐含因素,其中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预设、双方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以及交际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语言使用者所提供的信息本身存在歧义,而说话者无意地在言语交际中表达了这点,可以得知,这种歧义也是偶然发生的。可以根据偶发歧义的结果和影响把其次分为:消极偶发歧义和积极偶发歧义。前者致使交际失败,后者一般会触发幽默效果。如:
  ⑤ T:这就是你娘的剑法啊!
  G:不许骂人!
  T:这就是你娘的剑法?
  G:你还骂!
  T:这个奔雷剑法不是你娘教的吗?
  例 ⑤ 中掌柜的佟湘玉对郭芙蓉的会奔雷剑法一事非常吃惊,询问是不是其母所传,但由于佟湘玉话语本身的歧义以及所表达时的语气,使郭产生误解,偶发歧义的积极性也自然表现出来。再如:
  ⑥ T:你烦不烦,我们不容易来玩一回,就别上网了!
  M:上网,你们是打鱼的吧?
  ⑦ L:再丢三落四的,我炒了你!
  M:吃人是犯法的!
  例 ⑥、例 ⑦ 是莫小贝在梦境中与佟湘玉和吕秀才的对话,在莫小贝的梦中,其他人都身处现代社会,而自己还在古代,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交际的社会、时代环境,背景知识完全迥异,歧义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句中“上网”、“炒”都是现代用语,双关的歧义另听话者无法识别听话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2.听话者反应
  语言使用者对言语交际过程的参与缺一不可,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说话者在言语活动中表达特定交际意图,成为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同样,听话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大体来说,由听话者所触发的歧义有两类:潜在歧义(latent ambiguity)、激活歧义( activated ambiguity)。在话语活动中,即使说话者表达言语意图,使用歧义言语,听话者有时会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歧义的存在,这种潜在歧义现象往往使话语产生幽默效果。如:
  ⑧ B: 醒醒!醒醒! 我需要你呀!
  T: 你,你刚才说啥?
  B:我真的真的需要你啊!
  T:展堂,你知道我等这句话都等了多长时间吗?
  B:什什什么话呀?
  T:既然你都说了,还好意思问人家。
  B:噢,我说的是手, 手呀,我需要你!老板娘等着我给她干活呢!
  例 ⑧ 中,佟湘玉误以为白展堂在向自己表白,实则是白展堂正在对着自己的手“说话”, 话语“我需要你”本身有歧义,作为不同语言交际情境的听话者,白展堂和佟湘玉都有意或无意的筛选所收到的信息,使整个交流环节含混不清,说话者意图和听话者的反应相互混淆,从而引发幽默。有时说话者无意使用歧义句,听话者却有意激发潜在歧义。多数情况下,听话者所理解的歧义是听话者本无意表达的。如:
  ⑨ G:好吃,再剥一百个。
  L:啊?嘿嘿,你真坏!
  G:我坏?通过这次这件事,我觉得你也挺坏的!
  L:得了吧,谁不知道你郭芙蓉坏呢!
  G:你才坏呢!
  L:你才坏!
  G:你更坏!
  L:你更坏!
  G:你坏你坏你最坏!
  L:你坏你坏,没人比你坏!
  G:看来你还真是觉得我很坏呀!
  例 ⑨ 中,吕秀才对郭芙蓉要求说自己“坏”不以为然,然而作为听话者的郭芙蓉,在交流过程中激发了潜在歧
  义,曲解吕秀才对“坏”的不断表达。
  
  四、结语
  
  在语境歧义中,词语在语义层面上已经表达一定意义,却因为说话者和听话者处在不同的情境中而产生歧义现象。其实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参与话语活动的说话者和听话者对同一言语交际场景的不同理解所造成的。本文就语用歧义中的因素对《武林外传》中的幽默言语进行了分析,正如Raskin所说:“歧义是幽默的源泉”,语用歧义对幽默效果的达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不同语境下歧义现象所产生的言语幽默,进而认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歧义。
  
  参考文献:
  
  [1]Raskin, V. Semantic Mechanism of Humour [M]. Dordrecht & Boston:D. Reidel,1985.
  [2]Attardo, S. and Raskin V. Script Theory Revised: Joke Similarity and Joke Representation Mode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1991,(4).
  [3]Leech, G.N.. Semantics[M]. Hamanworth Penguin Books,1981.
  [4]Lyons, J. Linguistics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Reprin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Kooij,J. G. Ambiguity in Natural Language[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1997.
  [6]Deemster, K. Towards a Logic of Ambiguous Expressions[C]//cited in Deemster,K and Peters,S (editors) Semantic Ambiguity and
   Underspecification.Standford:CSLI Pulications,1996.
  [7]Hirst, G.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Resolution of Ambiguit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伍谦光.语义学入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994.
  [9]廖定中.略谈歧义,模糊与多义[J].天津外国语学报,2000,(4).
  [10]林汝昌,李曼珏.语义学入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11]程工.从对歧义句分析看20世纪的句法学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5).
  [12]Thomas, J.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1995.
  [13]俞东明.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7,(6).
  
  Pragmatic Study of Ambiguity on Humor in Sit-com My Own Swordsman
  
  ZHAO Ling, LIU Yan-yan
  (Xi’an Fanyi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School,Xi’an 710105, China)
  Abstract: Ambiguity, which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helping people to achieve positive communicative effect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as a kind of language misus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intends to explore ambiguity from pragmatic approach and analyze ambiguity presented in the current Chinese popular TV series My Own Swordsman.
  Key words: pragmatic ambiguity; humor; my own swordsma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