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满园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也是农业产业链得以运作和延伸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要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益分配;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22-0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经济制度,这在当时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它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面对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农户在交易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的境地,农户的交易成本过高;由于农户的规模小,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产品质量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农户的小规模经营也难以形成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科学技术也就难以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之上,是一种制度上的改进措施,能够改善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城镇结构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我们要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整个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以及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如何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粮食供给和调整适当的农产品供给结构以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免造成农产品的局部供给短缺和供给过剩,从而为整个经济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
  马克思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取决于生产规模。”[1]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途径,一是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二是通过农业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实现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世界各国由于经济文化的不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也不同。在当代中国把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可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产、销、研共同结合,通过农业向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延伸,降低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以及农业相关产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统筹,如果说农业产业链上的关节以及节点上的企业是整个链条上的硬件设施,那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让整个链条得以有效运作的软件措施。它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社会当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是一种制度的创新。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
  要实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二是发展工业,以工业带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城乡企业。钱纳里等人证明了收入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结构的提升和城市化之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就业结构的改善,城市化率也会相应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生产各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农户参与其中,不仅享受到生产初级产品所带来的价值,也能够享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所带来的价值增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论是农户的横向结合所形成的农业合作社还是农户与企业纵向组合所形成的“企业+农户”以及纵向一体化模式农工商综合体,都能够使得农业科技进一步推广,推动农村金融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未来建立新农村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好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农业产业链,由此形成了新的工作岗位,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就业结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企业通过与农户的合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企业进一步发展,工业化进程得以加快。所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2]。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农业生产周期长以及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3],单个农户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能有效降低风险,例如,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支持以及相应的一些基础设施,帮助农户降低自然风险;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往往出现农产品增收了,农户收入反而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为农户提供最低保护价措施,帮助农户承担一部分市场风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多以“公司+农户”为主,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主要局限于初级产品的购买上,农户很难参与到随后的价值生产和销售之中,很难参与其中的利润分配。我国目前的专业合作组织规模也小,大多是类似协会的这种最初级的形式,业务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的销售,资金小,难以与国外的那种大型协会相比。这样,就造成我国农产品档次低,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产业链条短,难以延伸和拓展。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
  以前缺乏必要的法律扶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一直以来处于“自发、自生和自灭”当中,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然而由于配套政策滞后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仍然偏低。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专业合作组织早已经取代传统的经济组织而成为农业经济的主体,而我国现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仍然很低。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总的来说,由于缺乏资金,相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许多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不能够全面推广。从产业环节上来看,产前、产中和产后农业服务化体系相脱节;从结构上来看,服务体系复杂多样,结构紊乱,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与农民的需求相去甚远,需求与供给结构相错位;从各部门来看,企业、农户和政府服务机构缺乏紧密的合作与有机联系,服务组织与农户未形成利益的共同体。
  (四)利益分配不均衡和风险协调机制不健全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各主体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健全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协调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部保障。然而,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各个经济主体的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相应的风险未能得到及时的协调,在我国“企业+农户”这种模式为主的情况之下,利益的衔接往往依靠合同,而合同的违约率是相当高的,往往是相应的利益和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没有达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目标[4]。
  三、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与政策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农业的市场化
  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条件,完善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整个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均衡,降低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一是要保证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劳动力、农业生产资料、资本以及土地。二是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保障制度,包括价格在内的保障制度和销售保障制度。
  (二)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及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以实现农业经营的专业化
  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要实现专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根据自然状况、技术水平和消费市场的特征,选择支柱产业,例如,有部分地区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相应的加工企业和配套相应的销售服务设施。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只有龙头企业的实力增强,才会使得农业产业链条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不至于出现断链现象,产业链条也才会延长。
  (三)建立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必须建立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上。要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包括科技研究部门、信息部门、企业和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部门,政府科技部门、信息部门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根据农户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政府一方面要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提供财政与金融政策,以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顺利建成。
  (四)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是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持久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形成产权纽带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建立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允许企业和农户根据发展阶段和产业的不同特点形成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谈判能力,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积极推行产权明晰的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686-687.
  [2] 郁鹏.农业产业化与中国农业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8,(6).
  [3] 李超民.农业支持与农业现代化[J].学术月刊,2008,(8).
  [4] 孙耀吴,刘朝.“公司+农户”组织运行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