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十一
摘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湖南中小企业作为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的动力和解决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制约因素的重要举措,在中部崛起背景下加快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对湖南省中小企业在中部崛起背景下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湖南中小企业比较优势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中部崛起;中小企业;比较优势;湖南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40-02
一、中部崛起背景下加快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湖南中小企业发展是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不仅成为本地区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口,也日益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如2000年,湖南省工业中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99.93%,职工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86.45%,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5.91%,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的77.14%,上交税金占全部的68.59%,资产总额占全部的63.59%。中小企业在湖南省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占据着本地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的主要载体。
(二)湖南中小企业发展是解决制约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因素的现实选择
1.三农问题。湖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65%,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迟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2003年,湖南省农业商品化率仅为62%,而江西在1998年就达到了65.7%,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只有0.7∶1.0,低于全国0.8∶1.0的水平;同时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三农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湖南经济的发展。
2.工业化问题。一般来说,工业化是中部崛起的核心,工业化应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对湖南工业化来说,目前,基本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湖南中小企业在工业化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1)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企业规模不大;(2)产品档次不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低;(3)市场地位不高,竞争能力不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湖南中小企业的发展。
3.城市化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的中国面临三大挑战,城市化进程居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也说过,城市化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按照全国城市化发展的平均水平来比较,湖南城市化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如2006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43.9%,湖南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0位。在中部六省中低于湖北(43.8%)、山西(43.01%),位居第3位。由于城市化水平较低,区域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其对周边城乡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辐射周边城乡的带动能力受到较大制约,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湖南中小企业的发展。
4.市场化问题。2004年《中国各省区市场化程度最新报告》对全国各省市场化程度总体进行了排序,前10位全部都是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六省中安徽名列第14位,而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分列16、17、18、19和22位,由此不难看出湖南市场化水平在全国居中下水平。中小企业在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作用明显,它的发展,一方面能使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结构优化,市场活力增大,另一方面,它可以协作大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可以实现大企业、中小企业之间联动发展,既丰富了市场主体又增强了市场内部的有机性,使得中部市场化的程度和质量都得到提高。
二、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湖南中小企业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点多面广,散落在三湘大地,湖南统计信息网显示:目前湖南五大产业除农业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四大产业中,大型企业不到200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9%以上。2007年,湖南省中小企业产生的经济增加值为5 018.55亿元,比上年增加947.67亿元,是2000年的2.5倍。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增速创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18.4%,比全省GDP增速快3.9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17.8%,同比加快4.6个和2.5个百分点。同时,据相关资料测算,湖南非农经济产业从业人员数为1 400多万人,湖南中小企业就业人员数占95%,吸纳了绝大部分劳动力的增量和存量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可见中小企业在湖南省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的主要载体。
1.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湖南是中部省份之一,处于中部腹地,北枕长江,南临粤港,东接沿海,又是西进门户,能够起到“承东接西、联结南北”的作用,湖南境内有岳阳长江城陵矶通江达海的码头,还有河运集装箱最大的湘江霞凝港码头;京广、湘黔、浙赣、湘桂、枝柳、石长等6条铁路干线,铁路网贯穿东西南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 000公里,联结11个市;国际、国内机场各有2个,湖南位于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的交汇处,水运居中部第一,铁路居中部第三,公路里程列全国第五,中部第二,机场总数和开通航线在中部排第二,水、陆、空交通优势明显突出,逐渐成为东西部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与枢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著名的经济学家萧灼基就直言不讳的指出,湖南地处中国腹地,是两大经济地域的连接带,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重要中枢功能,这种优势是全方位的优势,与东部比,湖南许多潜力尚未发掘,具有后发优势,相对西部地区,湖南交通运输便利,整体环境较好。
2.资源优势是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在资源上,湖南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等美誉,同时拥有着丰富且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湖南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达53.67% ,居中部第一,是我国重要的林区和木材基地;水利、旅游和生态资源也具有特色;在世界已知160多种矿产中,已发现141种,储量全国前5位的有41种,多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
3.人文优势是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中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人口数量较多和素质较高的地区。特别是湖南具有很强的人文优势,在高等教育产业领域,湖南普通高校数、在校大学生人数和研究生人数均列中部第二位,一直以来,“先忧后乐”的人文情怀让湖南人在前行的过程中,添了几分沉重,但“湖湘文化”所具有的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湖南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功不可没,湖南人才、科技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为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中部崛起背景下促进湖南中小企业比较优势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营造公平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政府部门应认真清理各种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要取消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减轻中小企业的收费负担。禁止一切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禁止各种摊派行为;对非行政事业性的收费,要加强引导,加强监督,进行监控;三是及时妥善处理好工农矛盾。政府在外理工农矛盾时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调解,及时化解纠纷,决不能以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为代价来缓解一时的纠纷,而给企业的工农矛盾留下更大的后患。
2.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部门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应把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加强对各地市中小企业的规划、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研究各地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统一颁布有关信息资料,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建设力度,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发展地区优势,培养特色产业。特色就是优势,专长就是市场竞争力。特色经济和产业差异性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发展特色经济是实现地区资源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分工日益细化,特色经济的优势也将日趋明显,其结果就是形成自身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带。在湖南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要避免各中小企业“各自为战,自成一系”、片面追求“小而全”,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的现象,而应充分利用其以特色创品牌、构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湖南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结合地域资源特色和历史人文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以“拳头”产品的培育为突破口,用特色来谋求发展,突出重点产业。
4.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企业集群发展。结合我省中小企业的实际,按以下几种模式来选择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是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各平行、互补企业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群。二是大力发展与大工业配套协作型企业集群,以大工业为龙头,带动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依托名牌产品集群,使中小企业能有精力和能力的、在某一产品上下大功夫,做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
5.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各级政府要制定招贤纳才的人才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智力保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人才,建立各种层次的智囊团,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与国内外经济界、企业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联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第二,针对目前有些地市工业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熟练工人严重短缺的现状,要以地方政府牵头,充分利用国家有关对外出务工人员岗前培训的政策,从城乡闲置人员中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有一定文化程度且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壮年,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充实中小企业,以缓解企业人才短缺的压力。第三,中小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要鼓励企业大力吸纳和引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彭佳,等.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企业经济与管理,2005,(1).
[2]张永康.创立湘西“三带”理论,发展湘西特色经济[J].湘西财经,2004,(4).
[3]林汉川,周晖.试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定位[J].改革,2003,(4).
[4]陈乃醒.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2).
[5]刘茂松.论中部崛起战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责任编辑刘娇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