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企业后发优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融入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大有作为。本文从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企业外部优势入手,阐述了湄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企业现实机遇,分析了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企业的后发优势,以期让企业后发优势转化成为现实利益。
关键词: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 企业后发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b)-196-02
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是首个由澜沧江湄公河沿岸中国、束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涉及面积2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4亿,经济总量5900亿美元。由于历史原因,澜湄次区域发展起步较晚,经济水平落后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800多美元,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为滞后。在此背景下,发展将是贯穿澜湄合作始终的优先目标,要充分发挥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企业的后发优势,通过借鉴已经成型的实践经验,省去中间的“摸爬滚打”,切实把澜湄次区域的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企业外部优势
1.1 发展成为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企业的优先目标
相较于环保、人文等问题,澜湄次区域最为关键的还是发展问题,如果发展问题难以解决,那么所有的机制都会出现“水土不服”。澜湄次区域年均经济增速近7%,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有效激发沿岸六国的内在发展潜力,有利于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政策成为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企业的可靠保障
作为第一个由中国发起和主导的新型周边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标志着中国在次区域层面从国际机制的参与者走向倡导者、设计者和主导者。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扎根于传统友谊之中,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顺应时代潮流,合乎民心民意,这样的合作最牢固也最能持久。
1.3 市场成为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企业的最大动力
中国是束埔寨、缅甸、泰国、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五国作为一个整体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同五国贸易总额达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l6%;中国累计对五国各类投资超过4201乙美元,2017年投资额增长20%以上。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就像新型火车头,将把企业的发展带入“高铁时代”。
2 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企业现实机遇
2.1 有助于企业互通借鉴
近年来,中国相关省份利用区位优势发挥辐射作用,积极融入澜湄次区域合作。澜湄次区域合作也有力拓宽了企业与南亚东南亚企业界的交流渠道,增加了企业学习和利用澜湄次区域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的机会,帮助企业间互通借鉴,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2 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
澜湄次区域地处亚洲的地理中心,由于企业长期以来受资金、技术、发展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市场规模较小、销售渠道偏窄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不足。澜湄次区域合作有助于打破企业原有的发展局限,使企业可以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為企业的发展拓展市场、挖掘资源、开拓渠道、提供平台。
2.3 有助于企业强化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减速和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澜湄次区域地处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结合部,澜湄次区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兴市场,为适应澜湄次区域经济竞争,企业必然更加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打造,注重发挥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为企业构建长期竞争能力、形成无形资产奠定基础。
3 基于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企业后发优势分析
3.1 企业具有基于生产要素的后发优势
澜湄次区域自然条件好,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水及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主要农产品水稻、橡胶、木材、热带水果等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区域内具有丰富的磷、金、银、铜、铁、锡、铅、锌、钨、锑、锰、镍、钾盐、宝石、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等,其中,以中国云南为例,有丰富的磷矿、铅锌矿,缅甸有大型的铜、金、银矿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等;越南有储量达70亿吨的巨型铝矿和品质很高的铜锌石广、铁矿;老挝有储量达100亿吨的钾盐矿。同时,区域内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都具有独特的旅游开发潜力。
3.2 企业具有基于产业结构的后发优势
澜湄次区域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都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需要。澜湄次区域丰富的资源是吸引产业集聚的有力前提条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澜湄次区域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打破一般的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最终服务业居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转换过程,进而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近年来,澜湄次区域的装备制造业、有色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中国云南将通过5年的时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八大产业,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3.3 企业具有基于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
在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先发地区的高新技术,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术方面的快速进步,以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随着高新技术项目产能合作的深入和企业在澜湄国家的“本地化”过程,催生了澜湄国家产业、管理、技术的扩散和外溢,促成了许多科技合作项目的启动实施,加速了当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繁荣,实现了澜湄次区域与企业的共赢共发展。
3.4 企业具有基于人力资本的后发优势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农业文明兴起于大河流域的沃野平原,工业文明依赖于矿产资源富集和沿海港口等交通便利之地,如今迎来了生态文明时代,追求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因此,澜湄次区域特别是中国云南就成了众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其中,云南省正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旨在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澜湄次区域的云南依托南博会、昆交会,广西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载体搭建了国际性人才交流平台,出台了系列“组合拳”,致力于更好吸引、更好聚集、更好留住澜湄次区域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和符合企业需求导向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积极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4 结语
后发优势作为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企业的一种潜在优势,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企业要积极创造促进后发优势实现的条件,不断改变思维模式和运营方式、改变营销手段、调整发展战略等,努力让这种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利益,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做活,在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彤.基于后发优势推进内蒙古绿色发展的策田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4).
[2]郁俊莉,傅睿.区域经济发展中后发优势与其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