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健辉 黄志坚
摘要: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的、高职院校的和个人的,它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也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就业服务工作及个人的就业定位等密切相关,分析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调整学科专业机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应对策略,以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率;影响因素;“双师型”教师;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232-02
一、引言
人类从事某项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大致需要以下几类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有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及人口就业压力的加剧,急需培养一大批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技术应用的专门性人才,培养这一批人才就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其计划内容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和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在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和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是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将生产技术设备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就业。目前,国内学者已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议,同时学者也从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训J场所和技能培训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研究,但当前系统地研究就业率的影响因素非常有限,因此研究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高校声誉的检验,而且是衡量学校办学成功与否、关系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稳定的大事。事实上,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高校内部来说,它既与高校就业部门的工作有关,更与毕业生质量、学生的就业观念、学校专业设置,以及学校声誉密切相关。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秋明(2006)以上海高职为例,探讨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就业率的影响,他指出,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企业的结构对就业率影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人才的需求越大,大中型国有、外资、民营企业及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存在将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也影响就业率,如制造业、物流、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将一定程度地影响高职的就业率。
2、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影响
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求矛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因素。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教育规模的扩大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各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但由于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导致“供需”结构性矛盾:对本科生的需求量较大,对专科生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在学科专业上,对应用性学科的毕业生需求量相对较大,对理论性学科的毕业生需求量相对减少;对重点院校的短线专业、特色专业需求量较大,而对一般专业则需求较少。合理地对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把握将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
学校的专业设置合理与否与毕业生的就业率密切相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社会需要设置的专业,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衔接,能使该专业的毕业生适销对路,从而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教师队伍是提高就业率的保障,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影响高职就业率的关键。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要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向、实施分类培养、注重发挥个性特长,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
实践教学环节和现代先进技术的使用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途径。学校必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增加应用性、开放性的实验和实习项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高校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师生信息科技知识素养。高校就业部门提供的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指导也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学生自身的因素
社会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素质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就业模式中,毕业生能否就业或就业满意程度如何,除学科、层次因素外,就看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如何。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就业的观念和行为,比如观念陈旧、期望值偏高、定位不合理、缺乏自信、盲目攀比和不知道如何推销自己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对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社科知识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因此,毕业生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其就业是否成功。
三、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根基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努力培养社会和市场适需的专门人才,做到“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在专业设置上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合理调整与设置一些社会急需的,与产业结构调整匹配的,具有一定高新技术含量的长短线专业;在培养计划上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对学生非智力素养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工程师和工艺师为主的岗位目标,制定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分析当下的宏观就业形势,介绍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与要求,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择业的要素和优先次序等,通过专题报告会邀请企业人事干部、中介机构经理、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就业、从业、创业的艰苦经历和成功经验等;利用中介机构和媒体推荐,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毕业生的特点特长等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实习就业和定单培养提高就业率,根据与企业达成的协议,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实习实训时,实现预就业,通过与有意向性的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学习期满,达到毕业标准,到原定企业参加工作。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结构,促进
学科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的衔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市场为取向的就业制度改革,要求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向导,主动适时调整结构。调整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类结构刻不容缓,高校要结合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办学的自主权,结合经济建设需求改革传统学科,开设新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调查研究和论证,转变单纯地根据条件、师资开设专业的办学观念。
提高教育质馈,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择业适应性,因此,各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结合特定的社会需求,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课程内容,在搞好理论教育的同时,重视实践性教育环节;注重培养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从而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择业适应性。
发挥与用人单位的全面合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是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的主要“厂家”,用人单位是接收高校毕业生的直接“客户”,供需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合作的愿望。学校应该主动同用人单位签订全面合作的协议,优先向协议单位提供毕业生,保证毕业生质量;为合作单位进行人员培训J和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奖学金解决急需人才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联合开发;寻求建立实习基地,既给学生创造好的实践机会,又增进双方的了解,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定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要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各种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尽早确定正确的择业观,对毕业生更要通过教育帮助其摆正心态,合理定位,调整择业期望值,树立“行行出状元”和大胆自主创业、多元就业的意识。同时,要广泛宣传我国的国情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开展积极的就业指导,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唤起其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建功立业,尽最大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就业率。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二是就业工作要向专业化,专门化和专家化的目标努力,建立一支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开拓创新、敬业爱岗,有比较宽的专业知识和比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的就业工作队伍;三是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有组织、有计划地召开招聘会、信息发布会和洽谈会等,发挥高校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四是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和有关咨询服务,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开拓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的市场。
四、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高职就业率的提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工作能力和学历水平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影响较大,因此,为了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来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学科建设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的调整。高职院校只有努力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要,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高质量、高效益的向前发展。因此,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作为事关我国今后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高度上加以重视。
责任编辑 张宇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2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