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科研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国军
提要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学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教学不能和科研分家。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自学能力、能不断为自己进行知识充电,进而具备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一个教师在学校里能否教好书,与他搞不搞科研关系很大。教师的提高,不仅靠相互听课,外出进修,而且要靠做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学校应通过建立科研保障机制,培育教育科研文化,促使教师在多个纬度上把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凸现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教学;科研;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钱伟长在《论教学与科研关系》一文中谈到,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学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教学不能和科研分家。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涉及到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必须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应该首先回答的问题。社会发展无止境,科学发展无止境,学无止境,社会需要的是成千上万具有自学能力、能不断为自己进行知识充电,进而具备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因此学校要承担社会赋予的这一基本任务。
什么样的教师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教师呢?是“时间+汗水”、“经验+苦干”的老黄牛,还是幽默、知识面广、学科知识有研究、有建树的老师?一个教师在学校里能否教好书,与他搞不搞科研关系很大。教师上课,不能再靠背那几本讲义了,应该逐步完成这样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教师不是教书匠,不能光教书,而要一边教书一边再搞科研、搞课题。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教师走上讲坛讲课,应该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照本宣科,全部都照书讲,讲完书走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是要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的,即一要有学问;二要有好口才。有学问比好口才更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搞科研,才能增长学问。教师的提高,不仅靠相互听课,外出进修,而是主要靠做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重任,中学教育在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一、建立科研保障机制,培育教育科研文化
1、浓厚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多看书。首先要求教师看专业书籍,并建立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教研会上交流的督促机制:其次要求教师多看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我校要求中青年教师每年都要有体现自己水平的理论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奖励教学理论成果丰富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外出进修深造机会,对疏于学习,不思提高的教师,采用劝导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迫使其进步。
2、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作好灵感记录。名家一般都有写读书、工作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很多文学名篇、科学家的重大发现都是从他们的读书、工作笔记、日记中来的。同样,教育灵感常常是瞬间产生,过不久就会遗忘,因此有必要进行记录,进行系统整理。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作好灵感记录是教师搞教育科研积累素材的起始环节,也应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
3、根植教育教学沃土,教学基层单位肩挑科研重担。我校明确了科研根本原则是‘‘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育教学需要”。我校均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研究主体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2008年9月23日,我校生物教研组、地理教研组申报的课题被重庆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分别确立为市级专项课题与市级规划课题。这两项课题是全市唯一以学校教研组为研究主体申报的市级课题。由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委任的课题指导专家――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易虎教授研读了我校的课题实施方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我校选择研究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规划科学合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4、科研工作大众化、制度化。正如许多学校一样,曾经在一段时期内,我校科研工作仅仅为教科室少数同志所承担,研究实用价值少,想像成分多。如今,我校有在研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1个,校级课题7个,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近150人,基本实现了学校科研工“大众化”的目标。为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科研的行列,我校制定《教育科研管理、奖励暂行规定》,从制度上保障学校科研的稳步推进。
二、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形式
1、科研进课堂。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力军。科研骨干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新知识、新技术和知识更新,将科研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从教学策略角度来看,这也是一场革命,使得教师从整齐划一的教学走向充分个性化的教授,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科研进教材。我校注重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提升,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2005年以来,我校教师共出版校本教材15册,涉及学科有地理、历史、政治、英语。如,《关于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力点的训练》、《高中地理知识点训练》、《高考利箭一英语篇》、《高考英语冲刺复习》、《古代文献选读》、《高考政治解题方法指导》、《高考政治疑难关注》、《时事热点透视》等。这些在科研基础上由教师自编的校本教材用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科研进学生项目。科研骨干教师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去学习和锻炼,或者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力求把一个依靠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不依靠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从而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
4、科研进案例。我校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统一,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如,针对高中政治学科具有极强理论性的特点,将教师做过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中的设计方案和各类数据引入课堂教学,进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利用知识甄别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教育科研对教学的影响
1、教师自觉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上教师从整齐划一的教学走向充分个性化的教授。如,我校教师在不断尝试让学生参与备课、上课,我们称之为“小小执教”。该类课堂受到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
2、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与成果表达能力。大量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研究自觉性与研究能力的提高。我校出版了素质教育文集微
管集》、《一帆集》,2008年6月,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重庆市示性普通高中建设研究》丛书之一――重庆市第三十七中人性化管理实践研究成果《我们的脚步》被重庆出版社出版。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来收到的教师获奖论文年平均近百篇,同时有近70%的教师加入到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中,研究成果突出。这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
3、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几年来,学生开展了数百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这些课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他们自身的积极思考,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数个课题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的展示评比,获得好评。
4、扩大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我校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如今在业内也还是小有名气。这得益于学校科研成果频频亮相媒体,震惊同行。如,2002年1月7日,市教委举办“重庆市高中研究性学习现场观摩活动”,我校作为三个承办学校之一,与重庆一中、巴蜀中学一起向社会展示了我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2006年由市教科院点名,我校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经验和体会以案例的形式上报国家教育部。2007年1月lO日,重庆市教科院组织的“开展高中课程实施中的校本特色研究及校本课程建设展示活动”又在我校召开,我校近30位从未上过市级研究课的年轻教师提供22堂课,含必修的教学创新、选修课开发、综实项目研究报告活动共“三类课”以及142项研究性学习课题物化成果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展示。《今日教育》2007年6期已将这次活动的内容编成专集在全市发行。
中学教育科研的实质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升学校品质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来自于教育改革与学校、教师发展的需求。唯有如此,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实效性才能得以切实的提高。中学教育科研应以解决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凸现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首要任务。教师要想成为有观点、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唯有深入研究教育;学校要提升办学水平,走内涵发展道路,唯有鼓励并大力支持教师走科学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0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