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英彩

  提要 市场赢利是每一个商品生产商的基本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利润才能维护和促进企业的巩固和发展。所以,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寻找取得利润的方向,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在进行增上建设项目的决策时,一般明智地选择降低成本。它不仅引领企业迈向利润目标的方向,并且可以从中调解、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但是,长期以来,在投资建设项目时,我们常常仅注重如何降低建设期成本,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建设项目的未来成本(包括运行费、维修费和保费处置费等)有时超过建设成本。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建设项目各个阶段考虑项目的建设造价控制,而且还要考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造价控制,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与合理性。本文介绍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以及与传统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对比,并进一步阐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以及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方法。
  
  一、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及相关概念
  
  全生寿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最早起源于重复性制造业,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由英美的一些造价工程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进入八十年代,他们有的从建筑设计方案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费用和运营维护费用的概念和思想;也有人从建筑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探讨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应用范围。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使用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按照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更加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使人们可以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上,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节能、节水设施和符合国家标准的、节约型的、无污染的环保建材,加强可回收物的收集和储存,实施施工废物处理,一次性装修到位等措施,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达到环保和生态的目的,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
  
  二、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与传统造价控制对比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一下几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与维护阶段。(图1)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理念的转变对传统造价控制思想提出了挑战。传统的造价控制贯穿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将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在施工阶段,进度、质量、投资三大控制是简单地概预算控制项目造价,投入产出比较低,造成效率不高。而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其含义包括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持续改进,使全社会成本最低。从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角度,保证现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技术,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的力度与深度,设计阶段周全考虑项目未来运营的需要,提高设计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三、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
  
  通常我们把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筹备统称为前期工程。鉴于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性质不同影响了工程产品的成本增减,前期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产品成本控制的难度。同时,由于前期工程为产品的实物工作量做出了基本确定,也就是对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以及以后的运行维护做出了直接影响。由此,要做到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管理,我们必须重视前期工程成本的控制。
  根据建设项目各阶段对投资影响程度分析图可以看出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为10%~3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技术经济措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只有5%~10%。可见,决策及设计等前期阶段是影响工程成本最重要的阶段,是节约可能最大的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图2)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控制。在前期工程成本的范畴中,通常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工程成本影响较大,主要来源于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和建设方案的定位问题。方案的不确定因素随着可行性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成反比,研究越透彻,则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研究课题内的条件包含了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等,这些条件都会影响项目工程实施的成本变化。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单地从一些同类项目工程的经验资料数据与周边同类产品价格或分析预测价格进行分析比较;简单地分析周边商品的购买力;没有周密地分析与利用各种条件因素进行论证,而是简单的类比论证产品的价格和利润率,隐藏虚假成分,很容易在实施过程形成资金失控,实际成本超出计划成本,导致实际利润下降。虽然可行性研究允许有相对较大的误差值,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误差值并不是虚假值,可行性研究的误差值与客观的不可预见因素有关,而虚假值与可行性研究广度和深度的主观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应该做到自觉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相关联的每一个条件因素,切实做好各种条件、因素的解决方案,准确计算相应方案的费用成本。
  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项目工程的定位。能否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各方面条件因素,在合理利润或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控制项目工程造价降至最低点,从而确定项目工程的定位水平,防止定位过低,造成产品价格偏低,形成利润率降低或相对产品成本提高;防止定位水平过高,对产品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联动影响产品价格。因些,只有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工程合理定位,才能保障项目工程的工程成本和利润率保持合理水平。
  2、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工程设计对于项目工程成本同样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项目产品的基本成本,以及项目以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因为工程设计图纸完全确定了建设项目的实物工程量,以及设备的技术选型,所以有效地控制工程设计,对于工程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规划设计是项目工程设计的开始,往往很多人把规划设计看作粗计划的东西,是为了应付办理工程报建手续的需要,报建完成后搁置一边,没有把它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或者随意地对规划方案做无原则更改,到最后面目皆非,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大了项目的资源成本,而且还没有为项目工程成本控制建立一个好的开始。成功的设计效果所形成的社会效应,会聚成一种无形资产,其增值效果就是一种很好的降低成本的方式。
  
  四、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所谓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内。具体说,就是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要强调的是控制项目投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必须重点突出,很显然,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包括工程造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经济开支费用(含经营费用、日常维护修理费用、使用期内大修理和局部更新费用)以及该项目使用期满后的报废拆除费用等。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账。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要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把控制重点转到建设前期阶段上来,当前尤其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主动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传统决策理论是建立在绝对逻辑基础上的一种封闭式决策模型,它把人看作具有绝对理性的“理性的人”或“经济人”,在决策时,会本能地遵循最优化原则(即取影响目标的各种因素的最有利值)来选择实施方案。而以美国经济学家西蒙首创的现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则是“令人满意”准则。他认为,由于人的头脑能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容量同问题本身规模相比是渺小的,因此在现实世界里,要采取客观合理的举动,哪怕接近客观合理性,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对决策人来说,最优化决策几乎是不可能的。西蒙提出了用“令人满意”这个词来代替“最优化”,他认为决策人在决策时,可先对各种客观因素、执行人据以采取的可能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可能后果加以综合研究,并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如某一可行方案符合这种衡量准则,并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则这一方案便是满意的方案,可以采纳;否则应对原衡量准则做适当的修改,继续挑选。
  一般来说,造价工程师的基本任务是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应根据业主的要求及建设的客观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实事求是地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只要造价控制的方案符合这套衡量准则,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则应该说造价控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这样的工程造价控制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问题就在于,这种立足于调查――分析――决策基础上的偏离――纠偏――再偏离――再纠偏的控制方法,只能发现偏离,不能使已产生的偏离消失,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因而说只是被动控制。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人们将系统论和控制论研究成果用于项目管理后,将“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决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这是主动的、积极的控制方法,因此被称为主动控制。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更要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等。
  应该看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相分离。许多国外专家指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跟外国同行相比几乎不相上下,但他们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落后。国外的技术人员时刻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而中国技术人员则把它看成与己无关的财会人员的职责。而财会、概预算人员的主要责任是根据财务制度办事,他们往往不熟悉工程知识,也较少了解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往往单独从财务制度角度审核费用开支,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为此,迫切需要以提高工程造价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
  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首先,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和载体,没有造价的确定,就没有造价的控制;没有造价的合理确定,也就没有造价的有效控制。其次,造价的控制寓于工程造价确定的全过程,造价的确定过程也就是造价的控制过程,只有通过逐项控制、层层控制才能最终合理确定造价。最后,确定造价和控制造价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遵守价格运动规律和市场运行机制,维护有关各方合理的经济利益。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