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比较优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 敏
融资一直是企业特别是发展期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的高门槛将大多数企业拒之门外,向银行贷款又使企业受到信用和债务条款约束,企业迫切需要新的融资渠道,而应收账款融资是企业解决筹资问题的常用手段。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应收账款融资方法介绍
企业常见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法有贴现、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应收账款代理以及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是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方法对企业有不同的信用要求,使得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这些融资方法;每一笔应收账款也并非都可用来融资,低等级的应收账款可能会由于风险较大或管理成本较高而被资金提供者拒绝。应收账款贴现、抵押贷款和代理同时对企业信用和应收账款质量提出了要求,而应收账款证券化采用了“真实销售”和“风险隔离”等技术手段,发行的证券不受企业整体信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证券购买者关注的是应收账款本身,这使得自身信用级别不高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市场融资。
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方法能提供的资金时间长短也是不同的。我国法律规定,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因此贴现只能筹集短期资金;应收账款代理获得的资金不需偿还,也就不存在融资期限限制;而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证券化融资时,企业因持续经营新产生的应收账款可以不断用来补充被偿还的应收账款,从而使企业能筹集到不同期限的资金。
二、应收账款融资方法比较
企业制定融资决策主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有如下几个:1、融资成本,这是决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2、融资风险,这是融资必须重视的一个因素。3、融资收益,企业融资决策必须在融资收益最大化和融资风险控制中谋求一种均衡。本文对应收账款融资方法的比较从以上三方面展开。
(一)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是企业为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项费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叫筹资成本,企业向资金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叫资金占用成本,由于筹资成本与筹集资金金额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筹集资金金额减去筹资成本后就是可使用的资金额。融资成本一般用使用成本与可使用的资金额的比值即资金成本来表式中:K―资金成本,D―资金使用成本,P―所筹资金额,F―融资费用,t―所得税率。
在筹集相同规模的资金时,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方法的筹资成本和取得的可使用资金额是不同的。可使用融资金额也就是公式的分母部分,主要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质量。除应收账款贴现是取得扣除贴息后金额外,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代理以及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取得应收账款面值一定比例的资金再扣除手续费或佣金等其他费用后的余额。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代理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通常是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费用支出项目则较多,而且一般比较固定。因此,在企业筹集资金规模不够大时,应收账款证券化取得的可使用资金额相对较低,但是在筹集资金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代理的手续费和佣金会随筹集资金数量的增加也成比例增加。相反,应收账款证券化费用支出项目的固定性会使企业获得相对较多的可使用资金。
应收账款融资的资金使用成本也就是公式的分子部分,主要由利率决定。应收账款贴现、抵押和代理的贷款利率通常是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誉决定,财务状况和信誉较好的企业可能支付较低的利率,而财务状况和信誉不佳的企业就可能要为获取资金支付较高的利率;应收账款证券化支付的利率则主要受应收账款质量和市场报酬率的影响,而证券化的应收账款质量都相对较好。另外,“信用增级”使证券的信用级别高于原企业的信用级别,从而证券化后支付的资金使用成本比较低。
综上所述,当企业筹集资金规模不断增大时,应收账款证券化筹集资金成本的“规模效应”和信用增级带来较低的资金使用成本使应收账款证券化较之其他方法在资金成本上具有相当的优势。此外,其他融资方法还可能会由于融资额的限制而无法成功实现大规模融资。
(二)融资收益。假设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取得的资金用于同一投资,那么项目投资报酬率是相同的。但是不同融资方法可能会使企业的财务报表结果产生差异,而向相关者提供积极的信息,从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不同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法会使企业原来承担的成本费用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这也算是筹集资金带来的意外收益。
1、营利能力的增加。投资回报率和权益报酬率是衡量企业营利能力的两个主要指标。投资回报率衡量资产盈利的综合效果,权益报酬率衡量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综合营利能力。在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方法下,这两个指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举一个简例:企业预计息税前利润1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30%,半年利率为3%。为取得700万元半年期融资额,可采用将720万应收账款贴现取得700万,或以1000万应收账款抵押借款、代理或出售给SPV证券化取得所需资金700万元。
由于无追索权贴现、应收账款代理和应收账款证券化将应收账款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出了企业,有追索权贴现和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仍然保留了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会计中前者应做应收账款出售处理,后者做应收账款质押处理。应收账款融资前后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应收账款融资后企业投资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如表1、表2。(表1、表2)
分析数据表明:应收账款抵押和应收账款证券化同时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2、成本的减少。企业持有应收账款要承担机会成本、管理成本、收账款成本和坏账损失等成本,这些是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应收账款融资后,应收账款所有权和信用风险可能仍然保留在企业,也可能转移出去,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成本也会发生变化。
假设企业将应收账款融资取得的资金用于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则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在融资后都不再承担,而管理成本、收账成本和坏账成本则不尽相同了。
贴现将应收账款的所有权转让给了银行,企业不必再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也就不必承担管理成本。贴现又分为有追索权贴现和无追索权贴现。无追索权贴现在贴现企业无法履约付款时,银行自己负责收回账款并承担可能的坏账成本;而有追索权贴现的贴现企业必须负责债务的收回并承担可能的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保留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所有权,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贷款到期不能偿还时,金融机构有权清算抵押的应收账款以偿付贷款。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收账成本和坏账损失都由企业承担。
应收账款代理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也转移给了代理商,并且代理商通常无追索权,这意味着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收回成本以及坏账成本都由代理商承担。
应收账款证券化设有专门的机构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企业无需承担管理成本;同时,证券化结构的创新使收益和风险产生了分离,坏账风险被转移出企业。
综上所述,企业保留的应收账款持有成本如表3所示。(表3)
可见,融资后企业应收账款持有成本减少最多的是无追索权贴现、应收账款代理和应收账款证券化,其次是有追索权贴现,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减少最少。
综合起来考虑上述两方面,应收账款证券化后,企业的营利能力增加较多并且无需再承担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因此应收账款的融资收益最大。
(三)融资风险。债务筹资为企业提供资金,也使企业承担了还债压力,过高的债务不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还会在企业没有足够偿债能力时迫使其破产,这时企业为融资而承担了一定风险。另外,风险也是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当财务损失的概率相同时,损失程度也就说明了风险的大小。资产负债率和每股收益变化率就是衡量融资风险的两个很好的指标。继续采用上面的例子,并假设企业拥有1000万股,息税前利润减少为800万元,如表4:(表4)
数据表明,采用应收账款抵押贷款融资后,企业资产负债率要明显高于应收账款贴现、代理及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后。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时,应收账款证券化和贴现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化远远低于应收账款抵押和代理。因此,应收账款证券化和贴现的融资风险相对较小。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应收账款证券化和贴现在融资收益和融资风险方面较其他融资方法同时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应收账款证券化能满足企业短中长期融资需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相比之下,贴现只能满足企业短期的融资需求,在企业需要长期资金时应收账款证券化是最好的选择。在融资规模不够大时,应收账款证券化显然不具有融资成本上的优势,但同时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成本不会随融资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基本是固定支出项目,这就导致它的资金成本会随着融资规模的增大而递减,在融资规模足够大时,它的资金成本可能是最低的。此外,应收账款证券化具有一个独特优势是其他应收账款融资方法无法企及的,其他融资方法是建立在企业整体财务和信誉基础之上的融资,是传统的融资方法,而应收账款证券化采用证券化结构技术将融资的基础建立在企业应收账款这一单项资产之上,摆脱了企业筹资往往受到自身信用等级和财务状况限制的窘境,为整体财务状况和信誉不佳的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因此,总的说来,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大规模融资时最佳的融资选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