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 哲 王逢娜

  提要上市公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信息失真,必然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危害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本文针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对会计信息系统各个环节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策:建设社会诚信,提高社会诚信水平,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监督力度。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基础及内涵
  
  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有差别的,通常情况下,卖方拥有较为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的信息都不完全;经营者拥有较完全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上市公司亦是如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法规、证券主管机关的管理规则及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证券主管机关、自律机构提交申报与证券有关的信息的行为。将公司财务、经营、投资结构、董事会等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的文件有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其他文件,向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人披露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的货币信息及相关的非货币信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是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证券市场统一、高效、公平、公开的原则,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具体体现,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及时、真实、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宏观调控。会计信息数据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的决策失误。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现象,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制定相应政策予以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侵蚀了国有资产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2004年审计署审计的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中有的虚盈实亏,有的虚亏实盈,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违规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
  (三)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信用危机。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投资引入到问题企业,导致银行、广大投资者与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这一点在很多上市公司中已得到验证。例如,银广夏由于出具虚假的会计报表,事情败露后使其股价大跌,较短的时期内其市值损失70亿元。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动因分析
  
  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它是确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证券市场的根本前提。美国人法官路易斯・布兰带斯早在1914年就指出:“(信息)披露才能矫正社会及产业上的弊病,因为阳光是最佳防腐剂,灯光是最有效的督察”。莫茨和夏洛夫也指出,“信息披露本身就是限制舞弊和差错,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公众有知情权,要求通过立法来预防盘剥行为”。
  (一)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原因
  1、公司利益的推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其良好形象,并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至于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各种利益冲动一直有增无减。其中,有的为了争取上市而虚列股本及业绩;有的为了实现配股或提高股价而虚夸利润,谎报业绩;有的为了免于特别处理而粉饰绩效、操纵利润等。
  2、公司股东产权约束弱化。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现代产权制度还不能通过改革一步到位,其中由于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很难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由于社会公众股数量较少,股东较分散,也难以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从而造成公司管理权失控,以致给利润操作者以可乘之机。
  3、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目前,某些上市公司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体制不顺,会计监督无力,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等原因,以致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甚至陷入财务困境而难以自拔。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外因分析
  1、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落后于实务,一些新业务会计处理缺乏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颁布的几个具体会计准则,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仍有许多领域尚未公布具体会计准则。如资产重组中的会计处理,由于缺乏具体会计准则的规范,实务中的会计处理很不合理,甚至成为某些公司操纵盈余的一种途径。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实施和制定都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1)某些颁布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如《公布发行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中规定,年度报告中要全面披露每股收益,但对什么是全面披露以及如何计算,尚未做进一步规定。(2)注册会计审计制度不完善削弱了对会计信息的鉴证作用。按规定,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公告书和年度报告应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但目前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审计责任的认识远远不足。虽然近年来已有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出现,但不可否认整体审计质量还是偏低。
  3、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中,我国证监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未理顺,证券会无论在监管的规范,范围及时间上,还是在监管及处罚力度上都还不健全,亟待改进和完善。
  
  四、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一)建设社会诚信,提高社会诚信水平,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打造社会诚信关键是从两方面去做:一是短期行为。短期行为主要是利用法律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不诚信的成本;二是长期行为。长期行为主要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建立社会诚信的最终目标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由他律转变到自律,使人们诚实守信由不自觉、被强迫的行为到自觉、自愿遵守诚信。
  (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制定更为具体的法规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确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如实行董事、经理职务不兼容制度,明确划分其职能和权限,杜绝董事和经理交叉任职;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必须引入相当比例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不拥有公司股份,不在公司任职,较少受大股东和内部人的影响,代表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行使权利。其次,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拔和聘任公司管理者。第三,实行董事、经理期股激励计划,使董事、经理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价值同比增长。
  (三)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监督力度。①改革多头管理的体制。证券监管部门的设置应集中到两个层次:一是中央级的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对全国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监管,统一制定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规范;二是证券交易所,它遵循中央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动和财务信息披露进行具体的、详细的监管。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察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申报、年报、股利分配等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③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