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红

  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对煤炭产业的发展也是挑战和机遇。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多年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煤炭产业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各种发展中所伴生的问题与现象也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国家已经着力对煤炭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煤炭产业的发展已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
  一、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
  我国的煤炭产业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由于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高,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导致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诸如无序的竞争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均引发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产生出不少矛盾。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不少地区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产品的加工等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不少地区并不具备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洗选、炼焦、发电等;而对于一些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且顺应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理念的开发模式,如工业型煤以及煤焦油深加工等,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
  2、综合利用程度低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中,不少地区没能意识到与煤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在不少煤矿中,这些可利用资源,至今难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浪费严重。
  3、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煤炭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而滋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屡屡涌现。以产煤大省山西省为例,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不少地区地表大面积塌陷,大气烟尘污染严重。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不少地区的煤炭产业往往是平均规模小、矿井数量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过多,产业整体难以健康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追逐,小煤矿发展速度过快,装备水平整体偏低,安全隐患居多,阻碍了煤炭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5、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煤矿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基础差,安全欠账严重。不少企业为了压低成本,难以做到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维修,造成矿井隐患增加。煤矿往往缺乏安全管理人员,人才素质低,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不能接受正常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状况均引发了煤矿安全隐患增加。
  (二)原因
  产生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之下,煤炭产业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的矛盾。再加上价格机制,税制政策没有能够即时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要求,为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具体的原因分析如下:
  1、煤炭产业运行管理机制僵化
  许多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往往遵循了粗放型发展模式,即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煤炭输出―煤炭产品增值加工的模式。这种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造成国有煤炭资源资产大量流失,部分地区煤炭开发秩序混乱。
  2、传统的发展观念的桎梏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传统的发展观念没能具体注重煤炭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环境质量,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错觉。长期以来,许多地区惯于以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为先导,牺牲了资源和环境。
  3、煤炭价格机制的缺陷
  我国的煤炭资源存在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情况,煤炭产品的价值难以在流通过程中被兑现,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价格机制的缺陷表现在:煤炭价格没有反映煤炭的完全成本。此外上下游不同行业的比价不合理,煤炭价格的内部比例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二、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对策
  (一) 强化煤炭产业的宏观调控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机制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由于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致使不少煤炭企业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政府必须进行大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此外,要对煤炭生产的总量进行科学控制,使得煤炭供求平衡,做到合理和有节制的开发。
  (二)推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只有对现有的煤炭产业结构做出调整,才能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不少产煤大省的产业结构属于一种超重型结构,完全建立在对资源初级加工与资源开发上,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与繁荣。而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必将导致多种社会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滋生。因此,应该摒弃那些区域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基础的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煤炭产业综合实力。
  (三)提高准入门槛,完善税费政策
  煤炭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对煤炭行业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可以通过仿效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招标投标制度,优化配置资源,防止煤炭资源的浪费。
  我国现有的资源税是基于计划经济基础,难以体现国家的所有者经济权益。由于事实上现行的煤炭资源税没能有效地实现与煤炭企业占用的煤炭资源的挂钩,虽然按照煤炭质量优劣确定税额,但是远远未能遏制住煤炭企业抢占资源的现象,造成了税额与资源质量优劣没有直接关系,不利于调动煤矿的高效率、低污染生产。
  (四)完善煤炭价格机制
  马克思指出“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如果商品低于它的成本价格出售,生产资本已经消耗的组成部分,就不能全部由出售价格得到补偿。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预付资本价值就会消失。” 只有构建科学化的合理煤炭机制,才能对煤炭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性属性、稀缺性属性和成本收益性属性进行明晰化和确定,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我国不少地区的煤炭资源在经历了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生存环境恶化、生态环境失衡、生活质量下降,造成十分惊人的隐形经济损失。因此,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使得相关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此外,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使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得到平衡。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基金,并且大幅度提升排污费征收标准,鼓励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并注意专款专用。
  (刘红,1979年生,重庆人,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科技与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7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