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并保持内需稳定增长的思路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 立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口导向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面临持续挑战。扩大内需不仅是短期应急性措施,也是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扩大内需不仅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期应急措施,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从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和世界经济有可能因此而陷入低迷,我国出口导向模式及由此形成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动力模式将面临挑战。因此,危机调整期以至未来我国经济必须逐步转向依靠内需的发展模式。扩大内需既是进一步提高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和贡献、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也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发生变化的结构调整过程。因此,在近期扩大内需要投资与消费并举,着力扩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投资,同时稳步推动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住行消费。在中长期则应重点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同时扩大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为了促进内需稳步扩大,一方面要配合产能调整和结构调整,加大设备更新和研究开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投资结构优化、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
  
  一、扩大投资需求、优化投资结构
  
  扩大投资需求既是近中期扩大内需的重点。也是中长期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由于外需的下降,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只能是扩大公共投资。中长期来看,与结构调整相关的设备更新投资是复苏后中期发展的决定力量,应该是中长期扩大投资需求的重点。
  从投资结构来看,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建筑安装比例逐步下降,而设备更新投资以及研究开发和品牌建设等比例逐步提高,既是长期趋势,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随着新的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终结,全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告一个阶段。从发展趋势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降低,投资与消费的相对关系将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配合我国的结构调整尤其是产能调整,投资需求结构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建筑安装投资等比例有所下降,与产能调整和结构升级相关的设备投资比例将逐步上升。其中,与结构调整相关的产能调整和设备更新投资将既是我国中长周期新的发展动力所在,也与我国出口结构调整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密切相关,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从投资行业结构来看,制造业、房地产、物流及水电煤气等是我国近年来投资的热点。除制造业服务外需的比重比较大之外,房地产、物流及水电煤气等同时服务内外需。应该是近中期扩大投资需求的主要着力点和重点,主要服务内需的房地产业应该成为近中期扩大投资的重点。长期来看,适应投资重心向设备投资和研究开发投资的转变,应该将制造业、信息产业、科技、环境以及社会事业与公共管理等作为投资重点。
  
  (一)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技术改造,研究开放等直接投资和支持的力度
  积极财政政策在目前保增长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要加大与产能调整密切相关的设备投资的支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支出和投资补贴,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和补贴,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投资。
  
  (二)进一步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革新投资十分必要。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设备革新产生了初步的积极作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要在增值税转型的基础上改革营业税,将营业税并入增值税,促进各类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投资。
  
  (三)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地方财政能力,抑制地方政府主导的重复建设
  要逐步减少地方政府的增殖税分享比例,减弱地方政府通过上项目获得收入的动机。同时,提高地方政府在分税制中的分配比例,弱化地方政府重视大上项目、忽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忽视研究开发投资的倾向。
  
  (四)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创业和技术创新
  包括创业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对技术创新等相关投资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对促进设备更新投资、研究开发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十分重要。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力度,省市和有条件的地市级政府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创业资本,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支持创业投资发展,并以此推动设备投资和研究开发等投资。
  
  (五)发展购并重姐等股权投赉基金、推动产能调整和结构优化
  购并重组等股权对消化过剩产能、推动结构调整十分重要。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结构调整的机遇,及时出台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尤其要发展购并重组基金,推动产能调整和设备更新投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管理方法,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二、逐步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城乡消费升级
  
  长期来看,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人均收入3000美元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将逐步提高,消费需求将持续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显著。
  从我国现阶段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城镇居民在完成了从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的过渡之后,正处在住行消费的推广阶段,加速推进住房、汽车等消费,同时完成家电消费的升级换代。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已经提高到了城镇居民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城镇发展的家电和通讯消费革命将在农村以略为缓慢的速度推进。在完成基本新农村建设的住宅建设高潮之后,农村地区将迎来家电消费的普及和电脑等通讯产品的推广热潮。因此,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消费,必须在稳定现有消费需求的同时,促进消费热点回升,同时要逐步拓展消费空间,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近期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城镇的住房、汽车、通讯、旅游等热点消费,同时推广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家电等消费、推动城乡低收入家庭消费升级。从中长期来看,要在稳定城镇居民住行等消费、进一步拓展旅游、休闲、健身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通过“电脑下乡”推动农村的电脑等信息产品消费、厨房革命和汽车消费等发展型消费,带动城镇居民消费升级。
  促进并保持城乡居民增加消费,要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先易后难、分

步推进的原则设计政策组合、从稳定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能力、降低消费成本、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构建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体制改革,稳定消费预期
  1、加快推进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的跨地区转移接续
  在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的跨地区转移接续,重点解决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跨地区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
  2、继续推进城镇基本医疗制度的全覆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体系
  鼓励省级地方政府继续推进城镇基本医疗制度的全覆盖,减轻居民医疗支出负担;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支持;鼓励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除居民后顾之忧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保障机制和公共卫生体制。健全完善农村医疗体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教育支出,减轻家庭预期教育支出压力
  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逐步建立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幅度增加国家奖学金,改革完善助学贷款机制,鼓励企业设立针对贫困家庭的助学基金。
  
  (二)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和消费能力,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短期任务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着力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长期任务是建立合理的工资与经济同比增长机制,通过深化所有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提高居民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比例。
  1、规范企业收入,稳定政府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国家资源所有权收益(调整政府和企业收入分配,为提高居民收入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国有资本红利上缴财政的制度,推动降低居民社保缴费负担。(调整企业和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关系,以增加居民总收入尤其是当前可支配收入);适度降低宏观税负,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
  2、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要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调节居民收入水平。要开征遗产赠与税和新型房产税,调节高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研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促进高收入群体财富向现实消费能力转化。开征新型房产税,调节高收入可支配收入。要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取消部分高档商品消费税,并下调部分国产奢侈品的消费税。同时,提高进口奢侈品消费税,鼓励并引导中高收入群体增加对国产名牌、高档产品的消费。四要加大对低收入者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
  3、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高居民部门的财产性收入
  要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贡献和劳动收入。
  4、健全收入分配管理体制、建立工资与经济同步增长机制
  
  (三)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1、完善消费信用体系,稳步发展消费信贷
  要在总结我国近年来消费信贷的实践经验,汲取美国消费信贷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消费信贷。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制度,促进城乡信贷消费。
  2、政府投资建设停车场、降低停车场(位)收费标准
  结合城市改造科学规划停车场,加快投资改建、扩建停车场(位),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为汽车消费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降低停车场(位)收费标准,降低汽车消费的成本。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电气化、路网化,消除落后地区特别是山区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对家电和电子产品消费的障碍,为家电和电子产品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消费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连锁商业下乡试点的基础上,通过降低营业税,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成本。
  
  (四)深化价格和收费制度改革、降低居民消费成本
  1、改革土地出让制度,促进房价科学化、合理化
  公平的房价是住房消费的基础。从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有效降低房价和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是稳定并扩大住房消费的重点。建议地方政府应该以当地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建房成本为依据,按照本地区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确定房地产企业的合理利润率,并结合当地物价水平及工资收入标准,为不同档次、不同地段的商品房制定指导价格。
  2、加大政府对农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消费补贴
  在扩大“家电下乡”实行地区和产品种类等“扩面”的基础上,推动从家电产品下乡到电子产品下乡的转变,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消化过剩产能。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电脑等具有消费和人力资本投资双重作用的消费的补贴,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家电普及活动”。
  3、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降低通讯资费标准、促进通讯消费
  降低通讯服务价格与收费,稳定城市通讯消费、扩大乡村通讯消费。要继续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垄断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定价机制,进一步降低通信类产品的价格。降低电话(移动、固定)资费和网络服务收费标准,有效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
  4、降低旅游、道路等收费、促进旅游、休闲等消费
  要降低旅游消费的交通费用。鼓励航空公司加大飞机票价打折优惠的力度;推动实行火车票价淡季打折和提前购票优惠等促销措施;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加快推进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撤销工作,降低自驾出游成本。要进一步清理、整顿旅游景点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大幅度降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降低居民旅游消费的成本。要进一步完善假日制度,调整休假结构,增加法定假日,减少公休假日;鼓励灵活安排休假时间,最大限度为居民旅游提供时间保证。
  5、提高财政补贴标准,鼓励节能环保汽车消费
  一定期限内(暂定一年),对居民购买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型汽车或更换节能型配件,按照价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贴,可参照“家电下乡”相关措施实施,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置
  
  本栏目策划、编辑:苏小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7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