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平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一种动态的内在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需求,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要依靠制造业中间投入需求的增加,并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
  
  一、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现状
  
  (一)总体互动发展程度进一步加强
  1、从供给看
  2005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中间使用中的24.13%流向了制造业,这一比重比2002年下降了3.1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制造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
  2005年,北京市制造业中间使用中的17.18%流向了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比例比2002年上升了2.5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以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为代表的新一代办公设备在生产性服务企业广泛使用。
  2、从需求看
  2005年,北京市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的19.01%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比例比2002年提高了0.2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增加。
  2005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的29.07%来自于制造业,这一比例比2002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的总体水平在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中间使用分配给制造业的比例略有下降,制造业中间使用分配给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在上升;制造业中间投入中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中来自于制造业的比重提高。
  
  (二)主要行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水平差别较大
  2006年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行业有5个,分别为:电子信息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含医药制造业),这五个行业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66.5%。本文将主要分析制造业中的这五项。
  1、从供给看
  (1)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对制造业主要行业的供给
  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的服务流向看:2005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中间使用中流向制造业主要行业的比重最高,为31.3%;商务服务业次之,为15.7%;金融服务业最低,为8.5%;除金融服务业中间使用在各制造业之间分配较为均匀外,其他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均主要流向电子信息制造业。
  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对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分配系数变化趋势看:与2002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五大制造业的分配系数都有所下降。
  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的总体服务流向看:2005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的中间使用中的8.7%流向电子信息制造业,2.4%流向了化学工业。
  (2)制造业主要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供给
  从制造业五个主要行业产品的流向看:2005年,北京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间使用中流向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最高,为25.1%,主要流向物流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次之,为22.5%,主要流向信息服务业;化学工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流向科技服务业;金属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流向较为分散。
  从制造业主要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配系数变化趋势看: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其他四个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配系数均大幅提高;除了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外,制造业主要行业对其他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分配系数都有所提高。
  从制造业主要行业总体流向看:2005年,北京市制造业主要行业中间使用中的7%流向了信息服务业,4.9%流向了物流服务业。
  2、从需求看
  (1)制造业主要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从制造业主要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的消耗系数看:除了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物流服务业需求较多外,其他四个行业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比重都是最高的,其次为商务服务业和物流服务业。2005年,北京市化学工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中间投入中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高,分别为23.8%和23%;通用、专用居中,为17.6%;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较低,分别为10.7%和9.2%。
  从制造业主要行业中间投入的总体需求结构看:2005年,北京市制造业主要行业中间投入中的7.6%来自于科技服务业,3.5%来自于商务服务业,2.9%来自于物流服务业,2.5%来自于信息服务业。
  (2)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主要行业的需求
  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对制造业主要行业的消耗系数看:2005年,物流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中间投入中来自于制造业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47.8%和41.1%;科技服务业居中,为21.5%;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较低,分别为16.4%和12.3%。
  从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的总体需求结构看:2005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中的7.9%来自于电子信息制造业,5.1%来自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6%来自于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综上所述,制造业主要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的
  互动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制造业主要行业对科技服务业的消耗系数较大,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对科技服务业的消耗系数最高。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对与其关联度较大的制造业主要行业的消耗系数较大,其中,信息服务业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消耗系数最高。
  
  二、促进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促进有条件的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不仅仅提供产品,努力扩展到提供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
  推进制造业企业扩大规模效益,提高市场集中度,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围绕核心产品进行创新,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支持。
  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加快制造业升级,增加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发挥集群的整体效应,和制造业形成良好的产业互动。
  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以技术研发机构为载体,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形成研究开发与制造业生产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促进制造业升级。
  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
  (三)强化产业关联,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制
  实行“主辅分离”,推进制造业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良性衍生,从而衍生或吸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群的形成,实现两者“群对群”的最佳互动模式。
  围绕外资制造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关联性外资服务业进入,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
  建立技术研发交流平台,积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建立技术联盟,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技术交流和技术研发合作,从而合理有效地制定自身的技术创新战略和研发措施,减少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8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