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产业。在强化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各类农业服务,对于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重中之重。本文从生产效益、农民素质、科技创新、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业新形势5个方面对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下一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问题;江苏宿迁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9-0233-03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s a big industry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agricultural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a top priority for building a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ystem, realizing diver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in Suqian City from five aspects:production efficiency,farmers′ qualit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and new agricultural situation,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problem;Suqian Jiangsu
  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出了乡村振興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迎来了新机遇,成为振兴乡村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道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打造新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新动力”[1],不仅对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宿迁市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优化的关键切入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和全面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2-3],随着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农村相关服务业顺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应该引起重视。然而,关于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调查并分析了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今后宿迁农业产业改革提出优化路径体系。
  1    宿迁市农业现状
  宿迁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这些资源为宿迁市发展奠定了基础[4]。近年来,宿迁市主攻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及生态河蟹六大百亿级产业建设。根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宿迁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28亿元,可比价增长2.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35亿元,可比价增长3.0%,其中秋粮播种面积达到30万hm2,总产达243万t;全市瓜果类播种面积1.2万hm2,产量49.12万t;畜牧业实现产值68.27亿元。同时,宿迁“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居覆盖率已达60%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6.5万人。如今,全市触网农产品已逾4 600种,创建国家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产品40个。
  然而宿迁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户综合素养水平低下、农村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生产创新能力薄弱、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不健全等都影响着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5]。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土地流转的加快,新型农业主体的不断涌现,这些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农业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宿迁市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宿迁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综合素养水平低下
  我国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其受教育的水平和条件都滞后于城市居民[6-7]。宿迁市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多数选择向苏南地区转移,留在宿迁本市的高素质青年也从事农业外的其他行业,这样以来就导致宿迁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在多数情况下,宿迁市农户都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传统农业耕作,劳动力低下且缺乏高新技术,整体比较落后。有些农村地区甚至依然存在迷信、落后、低俗、封建等不文明现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主要力量,然而宿迁当地的农户们综合素养普遍低下,主要体现在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科技素养低、法律知识薄弱以及职业技能缺乏等方面。   2.2    农村生产效益不高
  目前,宿迁市农村生产整体效率比较低下,生产成本过高,农业经营者的利润却很低,以至于有亏损情况发生。当下宿迁市农业生产成本逐渐提高,而农产品价格始终比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逐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
  2.3    农业生产创新能力薄弱
  宿迁市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过去一家一户式的传统农业手工耕种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8],大规模农业生产得不到高新技术以及科技人才的支持。因此,高科技农业生产发展空间得不到提升,发展速度也非常缓慢。乡镇农技、畜牧、水利、农机等各方面由于缺少现代化尖端技术,难以有突破之处和显著发展。
  2.4    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不健全
  宿遷市农村生产的农产品大多仍以地摊式销售或个人销售为主,销售渠道少且窄,大宗农产品得不到广泛流通[9]。同时宿迁市农户生产分散,物流分布区域较广,而物流规模普遍较小。此外,农村地区也存在着物流不足、农户信息接收范围受限等问题,从而导致一些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极易出现变质、腐烂的现象,物流质量难以保证。
  3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
  3.1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宿迁市越来越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改进,而农民整体素质低下是阻碍传统农业转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宿迁市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转变,必须结合自身地域特色以及城市发展优势,努力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完善农民教育体系,提升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10]。相关部门可以定时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农村科学文化教育和农业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普及。另外,可以对农业生产者和参与者给予专业农业技术教育,培养出多样化、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型农民和现代农业领军人才,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
  3.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2.1    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农机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产品价格,使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生产经营者都能获得合理的利润[11-12]。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适当给予农民补贴,在降低农民生产风险的同时有效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以保证农业生产活动能够高质量完成。
  3.2.2    建立合理的联动机制。建立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与农业津贴补助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13]。针对难以调控市场价格而出现价格差造成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损失的现象,应及时发放补贴,保障其基本利益。同时,宿迁市可以针对具备专业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者、生产农产品质量好的农民群体、专注研发高新农业技术的农业组织等特定农业生产者群体划分资金补贴和奖励。
  3.2.3    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传统模式下的一家一户生产由于效率低下,势必会被淘汰[14-15]。大规模形成大效益,发展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必然要求。因此,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集中连片扩大规模化生产,推进服务带动型经营,势必推动宿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带动宿迁地区经济发展。
  3.2.4    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如兴修水利、提升灌溉系统等,减少农业生产风险。在此基础上强化基础设施管理,尽快恢复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更新和完善其功能,让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提高综合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宿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16]。同时也要改进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如完善农村安全建设、优化农村地区信息通讯系统,改善农户生活居住环境,加大扶贫力度,提升宿迁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3.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3.3.1    培育创新型人才。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宿迁市应多渠道引进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升级人才供给,用更加优质的条件和更包容的环境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7]。让创新型人才带动高新技术和资本向乡村汇聚,为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宿迁市也要培养本土人才,加大对本地农村青年的培养选拔力度,发掘本地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优秀农村干部[18]。宿迁市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引入、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才能完成“人才带动发展”“人才实现振兴”的目标。
  3.3.2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宿迁市沭阳县享有“花乡”美誉已久,仅沭阳县就有花卉种植基地将近4万hm2。在花卉苗木产业上,沭阳县注重种植技术的提档升级,人社部门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各大花卉基地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花种改良。以沭阳县农业发展为例,宿迁市可以通过发展新兴技术来创建农业科技园,开发农产品种植新技术和农产品培育新模式,系统化地延伸创意农业的产业链[19]。同时也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打造农商平台,提高宿迁市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优化农村金融配置,发展乡村共享经济。
  3.3.3    打造“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土地流转电商化等都是农村现代化中的亮点[20-21]。另外,新型智慧农村的建设有利于协调农村和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农村进入了数字信息社会,实现了“数字脱贫”,解决了宿迁农村地区信息匮乏、与城市信息不对称的现象[22]。如今利用互联网,农村和城镇能够进行信息交流。与此同时,互联网也能够有效带动宿迁市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让农民能够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投资理财。互联网在农村金融上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开启了新的大门。   3.4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3.4.1    大力扶持龙头物流企业。围绕本地区热门和新兴产业,对其进行大力扶持,让龙头物流企业能够主导农产品物流环节。通过龙头企业指导经营和集中配售的方式,可以带动农户参与到新型经营销售模式之中。龙头物流企业的包装、加工、配送等基础功能强大,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又相当丰富。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现代物流技术,大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能够扩大物流规模,提高农村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同时也能增加当地农户就业机会,带动农村贫困户脱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3-25]。
  3.4.2    着力拓展物流供应链。针对农村地区农户分散、交通设施环境较差等现状,可以在农村的各个便利店和邮政所设置固定物流点,有效利用分散化物流站完成小规模物流运输[26]。此外,也可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下积极开设多个农产品连锁零售点,建立“批发市场+超市+零售点”的销售组合,做好三者之间的物流交接,延伸批发市场的下级经营链,让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成为连锁零售点的主要进货渠道。
  3.4.3    深入推进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是农业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机遇[27]。农村地区传统物流的专业程度不高、效率低下,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提高物流信息内外交换水平,打破农村以往的“电话为主,互联网为辅”的信息传播方式,转向互联网实时跟踪物流信息的模式,可以支持物流与农业销售、农业金融相结合,实现传统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更新补充,在提高农村物流水平的同时,帮助传统农业进行升级转型,从而有效推动农业物流发展。
  3.5    开拓农业发展新形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网络的覆盖程度也在不断扩大,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易也在迅速增长。宿迁市拥有丰厚的农业资源,更应当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加快开发新型高效农业。休闲农业能够在保持乡村原汁原味的情况下,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使当地农户不仅能够获得农业收入,还能通过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来获得旅游收入[28]。新常态下的农业新形势使传统农业变得更加多元化,能够改变农户现有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宿迁市能够更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变。
  4    展望
  4.1    夯实“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農村生产性服务业顺应了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而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为宿迁市农业提供多样化的中间投入,这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29]。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应不断加大“三产”融合发展力度,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步伐,提升“三产”融合发展影响,延伸产业融合发展链条,聚焦“三产”融合发展典型。
  4.2    全面落实“一村一品一店”建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稳步发展,需要人才、品牌、科技等多方面的保障,而“一村一品一店”是实现富农强市的新助手,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30]。对于宿迁“一村一品一店”的未来建设,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统筹,在政策上倾斜支持,在服务上全力保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网络创业平台、拓展网络销售渠道,使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能够蓬勃发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新业态。
  5    参考文献
  [1] 黄慧芬.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2011(10):3-5.
  [2] 何军,王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13.
  [3] 朱建民,夏春华.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改革方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7(14):245-246.
  [4] 臧辉.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动?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中国就业,2016(6):44-45.
  [5] 田健媛,丁涛,蔡凤林,等.江苏宿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2):28-29.
  [6] 程云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探索[J].农业经济,2015(5):127-128.
  [7] 王向东,杜振和,张爱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J].吉林农业,2016(8):38.
  [8] 王波.宿迁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9] 秦素青,陈永亨,廖景平,等.新型城镇劳动者的环境素养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6(11):17-20.
  [10] 耿会霞.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J].吉林农业,2016(5):61.
  [11] 李鸿亮.浅谈农业生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3):189.
  [12] 王萍.应用农机深松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J].吉林农业,2016(18):68.
  [13] 李胜.现代农业经济增长与产业关联联动发展研究[J].经济论坛,2017(7):84-89.
  [14] 刘慧.有效破解分散经营难题:让一家一户融入农业现代化大生产[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7(11):12.
  [15] 高欣,张安录.农地流转、农户兼业程度与生产效率的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5):121-128.
  [16] 李宁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J].吉林农业月刊,2017(8):104.
  [17] 赵宏伟,邹德堂.拔尖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9-93.
  [18] 戚秋亭.苏北地区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以宿迁市为例[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12):16-17.
  [19] 徐琪.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探讨:以苏北地区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4):73-78.
  [20] 朱方林,陆建珍,朱大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技术效率比较分析:以江苏省3种典型模式为例[J].农村经济,2017(6):45-51.
  [21] 马欢欢.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7(5):152-154.
  [22] 江苏省宿迁市委党校课题组.“互联网+农业”的宿迁实践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6(15):28-30.
  [23] 程展.农业部: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2):84.
  [24] 宁国富,邹运芳,陈明志,等.“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J].中国邮政,2015(7):34-39.
  [25] 郑博儒.科技兴农:聚焦农业龙头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竞争力[J].广东科技,2017,26(3):20-25.
  [26] 诸涛,倪蔚颖.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快递收发点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17):9-12.
  [27] 童红斌.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89-91.
  [28] 陈苏广.欠发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宿迁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6(6):5-8.
  [29] 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30] 钟鸣,王阳光,程宏杰.宿迁“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模式探索[J].江苏农村经济,2016(11):32-34.
  收稿日期   2019-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