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正确把握经济社会中的和谐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士强

  政治和谐、经济和谐和文化和谐以及彼此之间的和谐,是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经济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经济社会的和谐特征
  
  (一)影响和谐特征的基本因素
  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特定的时空条件,离不开其依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状况和政治经济结构等条件,这些条件构成了影响和谐特征的基本方面,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都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小。
  (二)和谐特征的基本内涵
  经济社会的存在和运转,是离不开自然界的,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首先就要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和谐,要形成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如果为了发展经济而置环境于不顾,结果只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大气变暖、洪水泛滥、酸雨增多和污染严重等现象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其次,只要有个人、企业和政府存在的地方,三者之间或多或少会发生联系,面对一定的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以及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必然在合理分配商品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明确的、有效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划分,以实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总的说来,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主要就是要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和谐、计划和市场作用范围、方式和程度等之间的和谐。
  (三)和谐理论指标的应用
  和谐特征的出现,自然会引起人们不同程度的关注,有的提出理论,有的提出对策,有的提出指标。不过,这些理论、对策和指标由于出自不同的假设、不同的前提和不同的背景,所以其应用的范围、程度和对象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不计条件地拿来用,否则只会导致错误的判断、错误的结论和错误的后果。
  
  二、经济社会的和谐模式
  
  (一)和谐模式的理论前提
  任何经济社会,不管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如何,都不可能撇开政府作用,只有把政府也考虑在内,才能比较好地研究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互动问题,这就必然要求有政府行为理论的出现。
  (二)和谐模式的基本类型
  当这些条件满足之后,由于伴随经济的发展,个人的作用已相对较小,所以三者的关系实质上就转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根据两者的主次关系,即企业占主导,政府占主导,我们就可以划分出两种经济模式:企业占主导的经济模式和政府占主导的经济模式,如果再考虑到政府对企业施加作用的方式和程度大小,或者是采用市场方式,或者是采用计划方式,或者是程度大些,或者是程度小些甚至根本没有,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四种经济模式,即:企业占主导且政府完全采用市场引导的经济模式、企业占主导且政府主要采用市场引导的模式、政府占主导且政府完全采用计划引导的模式和政府占主导且政府主要采用计划引导的模式。通过联系我们既有的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实际上它们主要代表了四种经济体制模式,即: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和现代计划经济模式。
  (三)对和谐模式的错误认识
  由于西方经济理论的内在缺陷,使得我们无法对各种经济体制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加上西方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的已有的自然演进发展经验,以为除了自由资本市场经济模式和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以外,就只剩下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可供借鉴,西方那些国家向我们兜售的也是这些看法。其实,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政治经济结构,对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是有内在规定的。作为后起落后国家,德国没有采用英美经济体制模式,日本也没有采用英美经济体制模式,因为如果继续沿用那种自然演进做法,要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赶超任务是比较慢的,还有可能受制于人,于是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作用就成为了重要选择,已有的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合理使用政府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四)构建未来和谐模式的基本做法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在较短时期内尽快赶超西方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它们的经济理论和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还要学,但求同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存异,要通过一定的求同而尽快达到存异,并使这种异尽快地成长起来,毕竟西方的经济理论和模式不是最优的,也存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就是从减少它们所走过的弯路角度,我们也应当存异,更何况我们是要探求一种更好的经济理论和模式呢?否则,何以向世界交代,何以向未来交代,何以向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交代。既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已经吹起,我们就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特别是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模式创新,以引领新的时代,开创适合我们或比较适合我们自己的和谐模式,经济社会的和谐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9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