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药微胶囊剂的优点与制备工艺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洁 范元峰 田轶华 李黎

  摘要:在当前农药新剂型中,农药微胶囊剂的技术含量最高,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缓释剂,受到了农药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农药微胶囊剂的优点,阐述了农药微胶囊的常用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的改进,并分析了农药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农药微胶囊剂;优点;制备方法;工艺改进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作为一种用于医药和农药剂型开发的新技术,在国内外极受重视。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目的物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或颜色、控制释放芯材的目的。
  在农药生产中,利用微胶囊技术,把固体或液体农药等活性物质,包覆在壁材料中,形成微小的囊状制剂。利用壁材的半透性,缓释、控制释放,掩蔽气味,降低毒副作用,延长药效,经济安全,提高农药的持效期,增强杀虫效果。
  一、农药微胶囊剂的优点
  (1)扩大农药剂型的选择范围。包含农药活性成分的是油相,作为基质的是水相,囊膜把油相和水相分开,因此,对于那些对水不稳定的农药活性成分,如有机磷等,很难制成水乳剂和微乳剂,却可以制成微胶囊剂。所以微胶囊剂极大地打破了某些农药理化性质对剂型选择的限制,为农药剂型的加工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降低农药的毒性。微胶囊剂的囊膜具有控制释放能力,可抑制农药的挥发性,掩蔽其原有的异味,降低接触毒性和吸入毒性,从而可以降低农药的毒性,使高毒农药低毒化,减轻了对人畜的刺激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鱼类的毒性也大为降低。农药微胶囊化后,毒性一般可降低10到20倍,有的甚至可降低上百倍。
  (3)延长农药的持效性。农药微胶囊化后,不易受到环境因素如阳光、雨水、大气和微生物等的影响而引起的破坏和流失,控制释放技术使微胶囊剂具有缓释化的功能,使农药有效成分缓慢释放,从而延长了农药的持效期,减少了农药的用量,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
  巩固防治效果,增强农药本身的稳定性。
  (4)提高杀虫效果。微胶囊农药的油芯,其有效成份浓度一般是10%左右,相对于乳油等剂型,微胶囊农药的有效成分比较集中,因此高浓度的胶囊农药,一旦触及虫体,就会比其它剂型更易使害虫中毒,杀虫效果大为提高。农药微胶囊后,杀虫效果一般可提高20%左右,原药使用量最低可减少一半,持效期可延长2~8倍。
  (5)降低农业成本。农药微胶囊化后,原药使用量可减少到原用量的30%~50%,介质由有机溶剂改为水,降低了农药成本。由于微胶囊农药延长了农药的持效性,杀虫效果也得到提高,使得一个生长周期内,农药使用的次数大为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所以使害虫防治成本降低。而且可人为的合理控制农药持效期,满足不同防治对象的要求。
  (6)降低对环境的危害。由于农药微胶囊化后,介质由有机溶剂改为水,去掉了苯和甲苯等高污染的有机溶剂,控制释放的功能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延长农药的持效性,从而降低了农药的用量和频率,可有效控制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之毒性降低,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
  (7)有利于农药的复配。不同农药有效成份复配,可大大提高杀虫剂的效果。但有相当一部分农药,由于PH值不同和理化性质的不相容性,使得复配常常遇到困难。然而利用微胶囊剂技术,可以先将不同PH值、不同活性成分的农药加工成微胶囊剂,然后再混合起来加工成混剂使用,解决中和的难题,从而有利于多种不同性能的农药活性物质的复配。
  (8)更适应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倍受人们青睐。绿色食品的生产,必须使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但是生物农药不但价格贵,而且效果差、持效期短。把生物农药的有效体微胶囊化,可以延长持效期,提高杀虫效果。相对于开发新药,成本大大降低,更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生物源农药的推广。
  二、微胶囊农药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很多,原理上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其中,用来制造微胶囊农药主要有界面聚合法和相分离法。
  (1)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是生产微胶囊农药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典型的界面聚合,是指两种反应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在两相界面发生的聚合反应。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优点是加工方法简单、反应时间短、可连续生产、制得的微胶囊活性物质含量高、微胶囊的囊壁渗透性较好、颗粒直径可以通过搅拌强度或加入表面活性剂来调节、易于操作。但有未反应的单体、容易发生副反应、不适合包覆要求密封的芯材等缺点。
  (2)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是指改变条件,使溶解状态的成膜材料从溶液中聚沉出来、并将囊心包覆形成微胶囊的微胶囊加工方法,它的优点是非水溶性的液体材料能被高效率和高产率的微胶囊化,壁材单体不会与芯材发生反应,微胶囊化完成后,加入适当的助剂就可以制得微胶囊悬浮剂。但具有相分离条件不易控制、试验重复性差的缺点。
  三、农业微胶囊制备工艺改进
  农药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改进有:利用微孔分散原理,通过无机玻璃 SPG(Shirasu Porous Glass)膜乳化法和硅板材料表面的微通道 MC(Microchanne1)乳化法,微孔分散法为单分散微胶囊的制备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在微米尺度上对乳液液滴粒径定量控制成为可能;还有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ESS 法)、气体饱和溶液法以及超临界流体抗溶剂结晶法等。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是将某种溶质溶于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通过膨胀减压产生很大的过饱和度,使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溶质以固体的形式析出;超临界流体通过微孔的膨胀减压,在适当条件下,就可析出具有一定粒径的囊壁微粒,囊壁微粒在回收室,与被包囊的囊芯颗粒相互碰撞、均匀地包囊在囊心颗粒表面,最后生成微胶囊。改进后的方法制得的微胶囊剂,能更好地提高农药的持效性,更加降低农药的用量。
  四、农药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
  我国是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大国,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产量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30%以上,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毒农药在蔬菜和瓜果上的使用而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农药的毒性和残效性引发人们极大的关注,对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施用农药不当,造成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导致许多病虫害频频爆发成灾,使人类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力量去研制毒性更大的农药,结果造成病虫害防治上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发新型的高效、低毒农药已成为农药行业的一项紧迫任务。农药微胶囊剂正是当前农药新剂型中技术含量最高、最具开发前景的一种新剂型。农药微胶囊剂的多种优点促进了农药品种的改进和完善,促成了新农药品种的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目前正成为农药新剂型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微胶囊农药成为农药剂型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郑铁军.我国生物农药制剂生产应用现状与前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2]刘雪红,姜衍云.农药的主要剂型及使用技术的发展趋势[J].农化新世纪,2007年02期
  [3]傅桂华,钟滨.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J].农药,2005年02期
  [4]刘建飞 夏红英等 我国农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江西化工 2007年第3期
  [5]周香兰 邱长春 农药微胶囊剂制备工艺浅析 江西化工 2003年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1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