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益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景俊琦 冯岩淑

  摘要: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指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举办的面向全社会来提供公益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事业单位,资金渠道对于其存在与经营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不断推进改革,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方面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伴随而来的会计制度改革也应不断趋向完善。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变化,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益性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1 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载体,目前已经成为了政府经济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的今天,相应的进行会计制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主要是从事公益事业与社会事业,其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因此它的会计制度就有别于行政以及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近年来,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市场意识,竞争理念以及效益观念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渠道也由单一的方式趋向多样化并开始以市场与社会补偿为主,以政府的补贴为辅。因此,相应的会计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
  2事业会计的基本原则
  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形式,由于其资金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其相应的会计制度原则也有特殊性。1 谨慎性原则:会计应与单位资金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谨慎性是必不可少的。所谓谨慎性就是会计在核算资产时,不得多计或少计资产,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于已经确定发生的资产变化不能擅自更改,要如实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是用来计算事业单位时间段的损益以及单位将来将承担的经营风险。它的真实性对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会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是要落到实处。3 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对于专门来源的资金要用于专门用途的方面,专款专用,其是为了保证公益性事业单位一些专门项目自身需要而特有的一个原则,也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会计一个最大的不同点。
  3 公益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改革探究
  3.1 会计核算基础的缺陷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简单易行,能够直观地反映预算情况,人工成本也比较低。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性。1不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资金流向等。无法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足够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遵循“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的规定,报表中的人为因素较大,这也导致会计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2 会计信息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因为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因此该会计信息的不可比较性就比较大。收付实现制是按某时间段的收入数与支出数来分别计算的,一些分属不同计算时间段的收入支出会由于是在本期发生而作为了本期的收入或支出数目,从而使得会计信息不具有了纵向可比性。另外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是否确定作为支出费用为标准的,而不考虑资本的损耗,这样就会因为固定资本购入的不均衡而使得同类事业单位之间的预算执行情况不具有可比性。
  3.2会计制度的要素
  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性的事业单位,有它自身的特点与经营模式。对公益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的改革应该对不适合公益性事业单位发展的要素科目进行不断地完善。常见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以及支出五要素。
  3.2.1资产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是指公益性事业单位所占有或者能够自主使用的并以货币进行衡量的各种资源,它包括债权、各种财产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分为对外投资、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在资产方面,公益性事业单位应根据投资的时间与目的,将投资细分为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变化性比较大且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短期投资的期限比较短,并且变现性机动性强。长期投资则投资的期限比较长,金额也比较大。在很多事业单位由于许多原因,造成虚增债权,为坏账核销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公益性事业单位应该对账目进行定期终了。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等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现减值则要做好计提减值准备。
  3.2.2负债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且以货币计量,必须用劳务或资产进行偿付的债务。负债也分为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负债是非营利性组织在过去的一种交易形式,并在未来承担义务。一般情况下,许多事业单位在资金压力下会向金融机构借款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
  3.2.3净资产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在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总资产中,除去债权人所享有的资产外,剩余的该组织自身所享有的资产就是净资产,通常包括资本公积、资本金、结存以及基金等。建立一个投资多元化的资本金有利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增强事业单位的经营实力。现代所实行的会计科目,不符合资本金核算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取消“事业基金”科目,设立相应的“资本金”和“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
  3.2.4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通常包括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基本建设收入等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公益性事业单位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或者是服务潜力的注入。目前非交换交易所得的收入确认有待规范。交换收入是指双方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所进行的互有所付,互有所得的交易,而非交换交易是指一方在获得服务或资产时并不需要向对方支付等值的服务或资产。
  3.2.5支出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支出分为财政事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以及经济支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支出方面应该确定各种支出功能以及支出的经济分类,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以及各项支出活动的主要用途。
  3.3会计核算基础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随着现代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改革的趋势下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是非常必要的。1 能够正确的反映公益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支以及结余情况。公益性事业单位向外借债时需要承担一定的欠债利息。这种本应该承担的债务,只有采取权责发生制,才能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相对于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更具有真实性与整体性。2 更贴近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人员会尽可能地选择真实的增利润以及夸大权益者利益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核算出来的损耗以及费用就具真实性又符合谨慎性的原则。目前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正逐渐从收付实现制迈向权责发生制。
  4 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针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现实剖析,探讨公益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基础的改革路径,对于促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敏,宋俊霞,杨以会.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差异[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257-258.
  [2]陈思君.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向:非政府组织[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景宏军,薛占锋.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6(4):96-98.
  [4] 徐慧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19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2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