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重视夸文化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敬辉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至Ⅱ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而语言词汇,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英语教学不能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益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以下现象,会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一、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Watergate这个英文单词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刚存在着空缺。这一现象在英汉词汇中十分普遍。这些词语的产生有的源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有的源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地方特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这是根据希腊的一个古老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而在汉语中天鹅就是一种美丽的大鸟,与诗人是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的。相对应的,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及表达方式在英语中也有不对应的现象。例如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
语言之间存在词汇、语义上的空缺,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对待。
二、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会导致语义不同
这种现象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上。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有关“dog”这个词的文化含义。在我国,大家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贬义,汉语里有“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等词语,用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所以当同学们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这句话时,难免会产生误解。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狗以它的忠实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身价百倍,人们把它当作宠物,狗被称为“man’8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的形象是正面的,与狗有关的词语也是褒义的,或是中性的。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语“alucky dog”意为“幸运儿”,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时候)等等。由此可见,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化意义上。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是不相同的。因此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三、要注意戮词汇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现象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如:汉语中“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汉语中的“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而英语中“uncle”一词的意义范围要大得多,它既可以指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指母亲的兄、弟。类似的称谓用词还很多,像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in-law。cousin等。再如,如“peasantt”一词,是“农民”之义,但外国人眼里不是“农民”之意。英语中的peasant与汉语中的“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义,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纬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们低下的人”。在汉语中,“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无论在革命斗争中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丝毫无贬义。从词语的搭配角度来讲,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 tea”,等等。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学不能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益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上面所提到的三个语言现象,会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大有裨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5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