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应重视民族音乐的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凝结着人类智慧,传承人类文化的进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国有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底蕴,凝聚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各种民族音乐独具一格,是丰富的音乐宝库。对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渗透;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13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29
中华民族有优良文化传统,有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底蕴,凝聚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小学音乐教师应利用我国积淀的、灿烂的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传承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充分认识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意义
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许多佳作代代流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一些具有民族特色气息的歌曲、乐器、戏曲等,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音乐
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对小学生进行民乐教育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让小学生接受多元化的音乐熏陶。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对有关民乐的教学,只局限让学生模仿唱一些简单民歌,学生对一些民乐概念缺乏深入理解,一些学生不知道古筝、琵琶、阮、笙、马头琴等民族乐器,不能领悟民乐中的独特魅力,更不能吸取民乐的精髓。
(二)培养审美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欣赏《江南好》让学生了解竹笛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分为梆笛和曲笛两种,梆笛音色较为清脆明亮,曲笛音色较为柔和抒情。学唱《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插曲,让学生了解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风格,独有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山歌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民歌有一百多种,有极高的思想性和人民性,艺术形式日趋成熟、完美,是壮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韵味独特的民族音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其艺术之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传播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是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承载着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相互结合,是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拳拳报国志,《嘎达梅林》赞扬了英勇的蒙古族人民等。学生欣赏、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站在艺术角度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是有好处的。
二、注重民族音乐教学,促进音乐知识学习
(一)欣赏民族音乐,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
小学音乐教材中选编了部分音乐欣赏曲目,每段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地域文化,由于学生年龄及社会阅历较少,他们不可能全面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或参加一些活动可以打破这一局限性。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欣赏民族乐曲中,对音乐内容进行理解、体验、想象,以此来了解一些民族的艺术元素,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欣赏音曲之美。欣赏《嘎达梅林》时,教师播放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生活场景视频资料,视频内容与乐曲的曲调、意境相一致,能帮助学生熟知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内容。学生对马头琴这种乐器有所了解,欣赏这一乐曲时,学生被马头琴独特的音色深深吸引,马头琴在乐曲中的应用,为乐曲增添了辽阔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艺术表达更加苍劲、悲壮。
(二)学唱民族歌曲,体会其中的情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因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歌唱、欣赏教学为主。唱歌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生身心及年龄特点,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选择符合学生的民族音乐,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材中选编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打花巴掌》《放马山歌》《打枣》《秧歌舞》《阿细跳月》《对鲜花》《太阳出来了》《幸福花儿开心上》等,这些民族乐曲以地方为特色,有以生活内容为题材的,有反映民风民俗的,有的歌曲中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其中部分民族乐曲充满童心、童趣。《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音乐形式简单朴实、平易见人、生的灵活。仡佬族大部分散居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思维民歌非常丰富,有山歌、酒歌、儿歌等,乐曲简单,音乐节奏欢快,歌词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学生歌唱。教学民族音乐,学生通过歌词内容及有关资料对该民族有初步的认知,了解各民族乐曲的艺术特色,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音乐净化、洗涤他们的心灵,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知晓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
(三)通过学習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学生根据节奏相应地做出一些动作。东北民歌中的秧歌: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藏族民歌中的踢踏舞;苗族民歌中的竹竿舞等适合学生模仿的舞蹈动作。舞蹈是借助某些动作、造型来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能随着音乐节奏表达乐曲中的情感。课标指出:小学音乐教师要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诱导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体现乐曲中的美。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节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发展学生节奏感,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随音乐律动的机会。不同的音乐节奏的快慢及强弱时不同的,《一对白鸽子》《久不唱歌忘记歌》的节奏稍快,而《天山之春》节奏稍慢。因此通过舞动动作表现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付艺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欣赏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2]伍莉.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在当代民族声乐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艺术评鉴,2018(16).
[3]赵梅.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北方音乐,2018(12).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张红英(1978.12— ),女 ,汉族,河北武邑人,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2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