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英

  众所周知,审计模式随审计目标和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方法的创新,它的创新在于它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相适应,以新的审计视角和战略的高度去选择审计的切入点。一方面,它以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为出发点,将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增强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在关注审计风险时关注战略分析和经营环节分析,为企业管理提出建设性建议,更容易受管理层的接受和重视。所以,研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有现实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原理
  
  风险导向审计突出的特点是考虑到风险因素,是以风险评估为出发点,经过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归集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检查风险上,最后利用审计风险模型为实施审计提供指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多角度的观察和判断,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制定审计方针和策略、确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
  
  二、企业内部实旋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一)关注审计风险是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
  在2006年石油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提到经过今后3-5年的努力,石油内部审计基本实现与国际内审的理念和工作标准的接轨与转型,力争达到国际大石油公司内审工作的同步水平。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以财务收支、基建工程及合同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的转变,实现以事后审计为主向以事中、事前审计为主的转变,实现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方式和手段转变。所以,进行风险评估是石油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接轨,三个转变”的需要。
  (二)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会计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日益复杂,审计对象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集团、专业公司或股份制企业。此时如果内部审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模式(账表导向或制度导向模式),审计人员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势必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使内部审计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改善审计方法,以风险评估为出发点进行审计成为客观需要。
  (三)实施审计风险评估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需要
  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使内部审计人员从主观上呼唤审计方法的改变。随着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审计质量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审计责任或审计风险。对待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最积极的态度是正视风险,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以达到对审计风险加以防范与控制的目的,这就需要审计模式的根本改变。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以xx施工企业考核审计为例,阐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由于施工企业受结算周期的影响,收入的不确定性相对大,而经营考核审计目的是审查该单位指标的完成情况,确认其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所以,该项目审计风险较大。为了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组从审计风险评估入手做好审前准备。
  (一)风险分析
  首先,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包括企业历史沿革说明、被审单位基本情况表、组织结构图、企业重大改组、购并情况说明、被审计单位重大资本性支出情况说明、对外投资情况表、被审计单位主要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说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重要管理岗位的变动情况、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数量、产品的销售情况、单位的销售政策、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汇总,得出该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
  其次,与该单位各经营环节的相关部门了解相关信息。基建行业主要经营环节包括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前准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场签证变更、结算等环节,该集团2006年编制修订了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工程分包管理、外雇工管理等办法。从经营的环节上看,虽然在各个管理环节中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但为了减少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对重要的经营环节的控制流程进行了调查了解,采取的方法是询问业务相关人员,并取得审计证据。在审前调查中,审计人员了解到,为了抢占市场或完成收入指标和外部创收指标,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低价中标的问题,而且在招投标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工程的效益论证不足,没有形成项目结束后的单项工程的效益分析,没有从源头做起抓效益。
  总结上述的风险分析,该单位各个经营环节有相关的控制制度。但该单位在招投标环节存在低价中标的决策风险;在经营环节存在经营风险,即无合同施工,有可能导致工程款收不回来的风险,在结算环节存在结算不及时,使资金紧张,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财务风险t另外由于基建行业本身业务的特殊性,也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财务信息风险,尤其是面临指标完成压力的情况。
  (二)确定审计重点
  在确定重点单位和重点事项时充分考虑考棱审计项目本身的特点。对该单位来说,上级考核的指标包括目标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外部创收额,所以收入、成本列为重点事项。
  同时,根据审前调查分析及以往对该单位的了解,结合考核指标内容,审计人员对该单位的主要业务板块和其他板块的重要事项确认为高风险,也就是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低。
  (三)风险导向审计实施效果
  通过审计,发现了该单位存在的影响考核指标和不影响考核指标及与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三方面的问题。其中,重要经营环节的经营风险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是低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工程投标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的竞争。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占领市场,完成创收指标,存在低价让利中标问题,影响企业的效益。
  二是工程结算不及时产生的诉讼风险。工程完工后,有的建设单位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不履行合同条款,拖延结算时间,使集团的资金非常紧张,由此产生了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起诉的诉讼风险。
  上述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多数是在重点单位审计中发现的,从审计结果看,利用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安排审计计划和方案是可行的,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以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和推广。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巨和对策
  
  通过审计实践,不难看出: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所涉及的审前调查资料多,而且大多是非财务资料,整个审计过程是风险的分析和判断过程,需要审计人员的敏锐的职业判断,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内部审计人员在应用风险评估模型时,对风险评估还停留在定性的分析判断上,没有掌握风险定量分析模型。一旦判断失误,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同时也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完善现有审计软件的分析工具,使之更适应风险评估的需要。请计算机专业人员根据审计需求建立各行业数据资料库,设计相应的分析模型,这样当遇到具体的单位,审计人员只要将该单位的情况输入,就能得出相应的评估结果,尽量减少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有利于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减少审计风险。
  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研究,可以看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适合于内部审计。只要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真正转变观念,切实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组织审计工作,并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就一定会带动我国审计实践及内部审计事业更快发展,缩短与国外内部审计的差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也一定会在积极的实践中更加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5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