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 峰
摘要: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对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的财务管理也需有不同的管理方案,概况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如下特点: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关系广泛的组织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单位的每个部门都涉及不同数额的固定资产,其管理必须由所有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管理。而且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其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业务都需要过硬的会计处理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熟悉计算机财务软件操作,能够为财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二,固定资产核算涉及科目复杂,限制条款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单位价值较大,占用巨额资金时间长,不可能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满足对固定资产的需求,因此来源渠道广泛,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等,增减变化方式也繁多,具体核算涉及的科目种类和层级都很多,整个过程较复杂、繁琐。但固定资产核算又必须遵循众多税法及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不是可以随意调整的,业务处理有严格的程序。第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略带有行政色彩。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领域多为非生产性,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使用目的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其购置与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主要是财政拨款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财务管理比较特殊。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管理不到位
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制度体系不健全,核算流程和会计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操作缺少明确的制度约束,人为主观变动较大,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使得财务核算失去连续性和系统性。而且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重购买轻管理,部门设置不清晰,管理责任不明确,出现多重管理的混乱或无人管理的漏洞,资产流失严重。
(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核算方法不科学
财务人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往往缺少高效管理固定资产的动力,在设置账户进行核算时,会自作主张减少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设置或不进行减值、计提折旧等工作。有些单位虽然账目设立较完整,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低、综合业务能力差,处理过程极不严格,科目使用不规范、不合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不够科学,不符合配比原则,虚增了事业结余,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明细账不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全貌,形同虚设,总账金额与明细账长期存在偏差,给审计、监督带来不便,也增加了不相关成本。
(三)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配置不当,使用效率低
目前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允许企业将自己认为属于同类的物资纳入管理范围,这就促使很多事业单位为获得较多的财政补偿,将公桌椅、沙发等简易办公设施及许多非必需购置的设备,大规模购入并在固定资产中核算,与其他无异议的固定资产相比,界定范围不尽合理。而且由于没有合理统一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整合机制,从局部小团体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不考虑资产的实用性,造成资产闲置,利用效率甚低。
(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性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众多部门的一系列活动,需要各部门协调统一,最大程度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但国家包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重投入、比规模、轻管理的错误观念,争抢单位共用设备等资产,基本不关注使用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
(五)缺少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体系,资产隐性流失严重
因为事业单位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其各项活动具有非营利性、强调社会收益,不需要核算成本,因此也无需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且该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损耗不存在直接比例关系,不能真正地起到价值补偿作用,同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资产隐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落实责任分配制
只有在态度上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促进财务管理的高效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首先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战略地位,并引导全单位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相关负责人应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资产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做到专属专职,管理人员权限界定清晰,责任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创造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借助财务软件,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很多针对各个行业的财务运行软件,为了及时、准确、高效地记录和反映单位资产及其变动状况,事业单位应该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配置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处理软件,力求实现办公自动化,减少人为处理程序,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差错率高、信息闭塞、管理效能低等弊端。同时开发相关的系统功能,加强事前审查,查找风险因素,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核对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随时动态掌握其资产状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三)各部门统一思想,调剂使用固定资产
各部门应从事业单位全局利益出发,摒弃小团体主义,加快资产配置与定额管理的实施步伐,统筹整个企业的资产需求配置。首先保证财务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然后以此为基础,了解事业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和使用状态,摸清各部门使用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与定额标准,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一调剂使用办法,防止资产闲置浪费和你争我抢的混乱,避免固定资产的人为破坏和磨损,延迟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四)加强成本核算,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随着产业多元化的发展,事业单位已普遍认识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部成本核算和管理也成为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本费用意识,抛除对国家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心理,强化经济核算,对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和归集,探讨科学合理的折旧计提方法,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作为内部成本的主要费用之一,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促进责任人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
(五)完善资产评估体系,减少无形和隐性损耗
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和无形损耗,减少有形损耗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状况的基础上,严肃职工纪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来实现。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追究责任、严惩不贷。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则需关注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陈旧落后的设备,聘请技术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高新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率。而固定支出的隐性损耗则需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科学进行成本、计提折旧的核算等财务操作,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状况和使用状态。
参考文献:
1、吴萍.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意见[J].财经界,2009(2).
2、贾列梅.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9(6).
3、曹颖萍.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林业经济,2009(4).
4、许彩玲.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9(6).
5、薛永红.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与财富,2009(6).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财务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