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伦理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志伟

  摘要:社会的多元化性质使得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经营目标亦为此被付之更多的伦理内容。于是,能够将企业“对社会与伦理的关注”与传统的“对生意的关注”最为紧密结合的企业战略则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载体和最佳选择途径。因此,分析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探讨企业战略伦理的内涵,则可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战略伦理;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一、企业与社会:相互依存的系统
  
  企业是指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的、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的、具有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的存在首先表现为经济性,即在资本积累的基础上,依赖由市场交易而获得的资源,通过生产来获取足够多的收益以弥补所有的成本,并能为资本提供者带来回报。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责任就是“在公开、自由的竞争中,充分利用资源、能量去增加利润”。
  然而,企业追求利润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均来自于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环境构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约束环境。这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清醒认识到,社会才是企业最大利润的真正来源。企业只有主动地与各种社会组织产生互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够赢得声誉和社会认同,为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有保证其利润最大化终极目标的实现。
  所以,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体,不仅需要具有“经济性”,更需要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需要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即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利润争取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和流动,更需要通过承担对企业生产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实现其与社会环境长期持续的共存与协调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
  
  20世纪50年代,霍华德・R.鲍恩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中阐述了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即企业在追求自身权利的同时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之后,许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认为,企业对社会应该负有比使利润最大化更多的责任,即企业在追求更多利润的同时也希望增加公众利益。
  雷蒙德・鲍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认真思考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瑟夫・麦奎尔则认为,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不仅需要承担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义务,在这些义务之外,还应该承担有其他社会责任。
  阿奇・卡罗尔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期望(慈善)的期望,构建了由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责任所组成的企业社会责任。
  其中,经济责任要求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责任。法律责任要求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管理销售活动。伦理责任则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如信守承诺,为子孙后代负责,爱护环境等。而慈善责任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反映了社会对企业的新期望,即企业能够自愿履行其慈善行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
  20世纪90年代,社会的多元化性质使得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比其他社会更令人关注和新奇,企业的经营目标被赋予了更多的伦理内容,认为企业应该谋求有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的责任。即当企业觉察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发生变化时,企业就应该意识到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必要的调整。
  21世纪,社会的进步与变化不断地为企业产品或服务提供着永恒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社会的制度性约束及伦理道德规范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制定了所应资本遵循的原则和界限,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及社会发展的失衡则在诸多层面上形成了对企业的危害及权益保障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谋求经营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对经营相关联的多重利益主体的责任,如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合作者、银行、股民、员工、政府和社区等。
  
  三、战略管理:兼容企业“伦理考虑”与“商业考虑”的载体
  
  当社会责任的履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时,如何实现企业的伦理化经营则成为商业伦理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以获取利润为生存根本的企业,伦理化经营意味着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必须兼顾社会责任的履行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这必然会增加其经营成本,短期降低其经济效益。虽然国家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条款、加强监管措施和加大惩罚力度,来减少企业不道德行为的出现,或采取正面鼓励等方式倡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事道德化经营。然而“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仅仅依靠外部条件是很难让企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其伦理化经营。
  作为一种决策模式,企业战略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卡罗尔强调,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任务是清楚企业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企业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的企业提供哪些伦理原则或价值观?对于整个社会,我们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以上问题与我们当前的业务组合和资源调配有哪些关系?
  爱德华・弗里曼和丹尼尔・小吉尔伯特在《公司战略和追求伦理规范》一书中,明确指出企业战略思想中所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是“我们企业主张什么”,这体现出了商业伦理规范的思想。则要使企业伦理规范不沦为浮夸的说教,就必须将其与企业战略管理联系起来。
  霍弗等人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管理者通过战略管理,能够分析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在朝什么方向前进,以及如何依据环境变化,对其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和改变。企业的“经济性”与“社会性”的高度统一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任务。所以,企业战略源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确定的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肯尼思・安德鲁斯在其论著中,则强调了企业战略中涉及道德问题的抉择是其最应费心的决策任务,认为面对不断提高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如何制定企业未来战略是对领导者才能的考验。
  由此可见,能够将企业“对社会与伦理的关注”与传统的“对生意的关注”最为紧密结合的企业战略必然成为企业伦理化经营实现的内在驱动力。虽然不同的企业,由于在产品类型、生产规划、资源配置、盈利能力以及其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其信奉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亦有不同。然而,从企业的本质及其共同面对的社会环境来看,企业必须负责的绝对伦理事务和领域仍存在着普遍性和统一性。战略管理便成为能够体现企业“伦理考虑”与“商业考虑”更加紧密结合的实现载体和最佳选择途径。
  
  四、企业战略伦理: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分析
  
  爱德华・弗里曼强调,企业战略的目的是为公司制定发展方向,其方法和措施必须考虑能够影响公司发展方向及其执行效果的团体和个人利益,因此,利益相关者是企业战略和公司的社会反应性问题的保护伞,通过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战略管理可以对未来的变化保持敏感,能够将新的外部变化转为内部变化。
  麦克米兰和琼斯主张,企业管理者在与其利益相关者打交道前,最好要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如我们是直接还是间接地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是主动出击还是进行防御,以及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建议,我们是接纳、协商、处理还是反对等。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持续性发展,就必须系统地考虑其利益相关者,将对其所承担的伦理责任归入企业战略制定及其实施的考虑范畴中。

  依据布尔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社会事实的实质可以理解为社会关系,并在理解各种社会关系的探索中形成各种概念。人们对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要在有限的意义上是对其内在属性的需要,它们更多的是一种目标的象征,其实质是某种社会关系和理想价值。因此,企业的伦理责任只有在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才有意义,即企业需要在理解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企业道德概念。所以,企业的伦理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做正确、正义、公平的事,以避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战略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明确自身是什么、未来应该是什么、如何从是什么到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发展动机是什么”。因此企业战略决策不仅要考虑自身存在的需要,而且更需要关注那些会受战略实施影响的利益群体。简而言之,明确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范畴,关注相关者的利益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益相关者最初的定义为“没有他们的存在和支持,组织就不再存在的团体”。企业利益相关者则是指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的行动、决策和目标,或受企业行动、决策和目标所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和不断演进,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势和机会,更为之带来挑战和威胁。如果企业组织意欲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和未来竞争优势,就必须迎合利益相关者合理合法的需要和期望。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合乎伦理道德的做法。而且,面对处于不断演进中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伦理责任亦呈现不断扩充和丰富的趋势。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初步获得企业战略伦理的基本内涵。具体如下所示:
  战略伦理要求企业在确定战略目标时,不仅需要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相结合,更需要向社会展示出企业的价值观、未来设想和态度,明确企业在社会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即需要考虑包括公众利益、产品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和企业慈善在内的诸多伦理责任。
  战略伦理要求企业在构建战略时,将“企业想要做什么”与“社会要求企业应该做什么”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结合,制定能够获取最优结果的战略方案和措施。
  战略伦理要求企业在评价战略时,将不同的战略方案及其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强调其评估标准应以战略措施和政策是否与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相协调为重要原则。
  战略伦理要求企业在实施战略时,一方面对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配置和整合以实现组织与环境的动态结合;另一方面强调企业发展计划(目标、使命和战略措施)与伦理道德要求的密切结合,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战略伦理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战略控制,即要求企业将战略实施所获得的实际伦理绩效与计划内容进行及时比较,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以控制战略管理的有效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田广研.企业裂变――企业与社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小约瑟夫・巴达拉科,玛丽・金泰尔.伦理化商业决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阿奇・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第5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Edward R.Freeman,Daniel R.Gilbert.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search for ethics[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88.
  5、Ariche B.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 Academic Magagement Revier,1979.
  6、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高小玲,苏勇.企业伦理研究的困境与突破:一个关系主义的新视角[J].软科学,2007(3).
  *本文为湖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JD02)。
  (作者简介:曾志伟,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博士研究生,南华大学研究生处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