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助推企业技术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惠明

  摘要:技术创新既需要企业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的管理系统,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只有形成社会化的良好创新环境,才能很好地助推企业的创新。
  关键词:企业创新体系;政府支持;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完全国际化。然而,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无论科学技术、产品更新速度,还是企业综合实力都处在落后状态。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应当引起我国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尽快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产学研合作的合力效应
  
  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是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只有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才能将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产生经济效益。而市场既是企业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活动的归宿。因此,产学研合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度。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应该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标准,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则毫无意义。同时,只有满足市场需求,产学研的合作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而有了效益,产学研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就有了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发展。以往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其科研大多停留在书面上和实验室里。如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学研合作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科研活动的盲目和资源的浪费。因为,这种市场牵引力可使“学研”能以市场需求为选题方向,使其科研立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市场牵引力是产学研合作的前进力量,它既引导产学研合作向前发展,同时又保障了前进的方向。
  
  二、为我所用的重要途径:模仿和学习
  
  模仿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够产生重要研究成果的领域,是向竞争者学习。模仿并不一定要剽窃别人的专有知识。大多数创新并不全是突破性的发明,相反它们却深深地植根于现有的思想。
  模仿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微软的图形用户界面创意源自于苹果公司,而苹果公司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源自于施乐公司的PARC研究所。企业模仿活动真正需要解决的关键是如何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向别人学习。
  Kim对韩国汽车工业中的现代公司,Hobday对韩国电子工业中部分企业,以及Bolton对日本的相关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种帮助企业开发产品、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技术能力的相应提高,那么工业化过程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与跨国公司相比,可能中国企业最短的一块“短板”就是“技术能力”,而这恰恰成为了跨国公司打压中国企业的一张硬牌。没有技术能力的提高,我们将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受制于人。面对这一严峻的竞争形势,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就要加强技术学习并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通向技术能力提高的道路不是唯一的,技术学习的道路是多重的,模仿也是技术学习的方法之一。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表明,模仿是后来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学习机制,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模仿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主要进展体现在:指出了模仿活动的重要性;探讨了模仿活动的动因。值得指出的是,国内学者关于模仿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将模仿和创新联系起来探讨,采用了Levitt在1966年的定义即“创新性模仿”或“模仿创新”,而不是单独地研究模仿活动。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经验。
  国内学者在关于中国技术学习模式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Lu等研究了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技术学习机制,魏广杰等研究了以加工贸易为基础的技术学习机制,李新春等研究了以合资企业为基础的技术学习机制。不过,在“模仿和技术学习”研究领域,研究现状尚存在“两多两少”的特点:以合资企业、资本品进口等为基础的技术学习机制研究多,以模仿为基础的技术学习机制研究少;揭示模仿重要性及其动因的学术研究多,研究模仿活动微观过程的实证研究少。我国的学者和企业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学习中,克服这些问题,使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脚步大大加快。
  
  三、集群效应:企业创新的互补模式
  
  我国的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而中小企业又受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才不足、信息渠道窄等问题制约,这就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很大的难度。而集群企业创新却是个新生事物,有着勃勃的生机和广阔的方案。
  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加工制造集群居多,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出现了大量的产业集群,提升这些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广东顺德的家具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服务体系构建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源泉。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做出快速反应。龙江镇有59%的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企业了解市场可以动态通过博览会现场观摩和网上浏览。实际上,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各自具备不同职能和分工,政府对政策的把握和分析透彻,企业对市场现状把握准确,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技术发展潮流以及技术分析能力很强,若能把三者通过某个渠道有效沟通起来,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等技术创新方面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充分挖掘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中介机构等的优势资源,并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完善的组织网络体系,不仅有利于科技中介组织功能的扩展和组织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工业设计能力等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现代企业创新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产周期的日益缩短,使得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其内部获得所有的全部知识与信息,企业也难以将创新活动的完整价值链纳入到内部来。为了创新,企业不得不与其他的组织联系,获取发展资源。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与这些组织形成了一个个网络,影响着创新。实践表明,网络化协作加强了创新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综合配套服务能力。目前的创新主体在企业创新所需要的信息、人才、知识资源共享和交流信息技术等服务上基本都是单兵作战,在寻求与企业联系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交易费用,若能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将各种创新服务机构有效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的创新服务,将大大降低创新的交易费用,有利于创新成本的降低。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一是企业家的创新素质,二是企业员工的创新素质。顺德地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积极通过家族企业的社会化治理来达到培育创新企业文化的目的。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上,一方面,政府通过推动企业上市等社会化治理来培养企业主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政府也经常请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举办讲座,推动企业领导人向企业家转变。通过与技术院校的紧密联系,加强企业技术力量的培训,通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创新人才。
  根据当前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规模小等特点,对当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应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综合性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各类服务组织和相关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导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纽带,紧密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技术创新服务协作网络,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首先是要建立专业技术创新网络,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其次要建立联系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建设各种公共信息数据库,为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交流提供手段和通道。最后是通过加强信息服务企业的联系,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首先,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举办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使风险资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其次,加强政府的资金调控能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创业资本市场,为孵化和培育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逐步形成一套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投资机制。再次,积极建立融资担保机构或者建立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机制。通过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建立,逐步建立孵化种子资金、中试资金和大规模产业化基金,形成伴随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壮大全过程的资金保障体系。
  由于技术知识具有公共品的部分特性,因此创新的过程需要法律的相应支持。在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法制环境方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加快法制建设,培养有利于创新的法制环境;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纽带,建立企业、专利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大学的技术创新联盟。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方面:以生产力中心为纽带,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联盟,促进各创新主体共同开展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纽带,建立企业与专利技术服务机构的联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题;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组织成立企业技术中心联盟,为中心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技术服务。
  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各行业专家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网络咨询热线,委托专家进行网上咨询和答疑。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不同行业专家进行协作攻关和技术指导。
  
  四、制度结构的保障
  
  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之所以最能够给创新者以压力,在于它直接规定了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所有关系。企业家与员工愿不愿意创新,与创新收益的多少密切相关,而创新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产权关系。产权能够在长时间内维系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促使创新者为获取创新收益而产生动力进行技术创新。而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创新项目,持续地成为技术创新领先者,从而享受创新垄断利润也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
  企业研究与开发部门制度是指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内部化、制度化。随着创新技术含量的增加,仅仅依靠独立的发明者和实验室不可能持续地实现创新,因而企业内部的研究部门内部化和制度化就显得越发重要。正如怀特霍德指出的,19世纪的最大发明是发明方法。此处“发明方法的发明”指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内部化,这有助于企业把研发部门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使研发人员意识到自己的地位的重要性,还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合作创新、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也使研发人员的观念转变到不断地进行创新是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这能使研发人员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行创新。
  企业家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对持续创新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家培养、选拔、任用机制,能够在优秀企业家离职以前,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甄选出下一代优秀的企业家,这样选拔出来的企业家不仅具备持续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也深谙企业经营之道,因而完全有能力继任前一任企业家优秀的创新精神和工作作风,甚至还在前任企业家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彻底的改革和创新,这对于企业进行持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薪酬制度在技术创新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常用的方式主要是基本工资加奖金再加期权,其中期权激励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可以克服科研人员的短期行为,还能长久地留住科研人员。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于一些已经实现了持续创新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制度约束不能建立经营者持股的产权激励机制,薪酬激励中的长期激励便成为有效的物质性长期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美)维新库斯;陈雨军译.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万莉.企业社会责任的均衡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3、王克西.制约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及化解对策[J].当代经济科学,2001(23).
  4、徐怀伏.模仿创新的优势分析与制度安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科学院),2003(13).
  (作者单位: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