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晓梅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招生规模的迅猛发展,高校后勤企业在保障服务中存在着一些相对滞后和不适应的问题。文章从后勤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的构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全方面进行阐述了如何解决后勤企业后劲发展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诞生和发展的,是具有企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特殊企业。后勤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充分地利用、整合和开发了校园资源,而且更好地发挥了其服务功能和保障作用,并极大的减轻了高校的经济负担和行政负担,还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招生规模的迅猛发展,后勤企业在保障服务中存在着一些相对滞后和不适应的问题。怎样解决后勤企业后劲发展不足,使其健康稳定、持续有序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本身有无核心竞争力。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着手,通过构建后勤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后勤企业的品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是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并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它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以高校后勤职工为主体,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以移植组合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激励高校后勤员工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为目的,在长期的管理、服务、经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制的总和。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它更是后勤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二、构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为提升后勤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石
  
  构建后勤企业文化能够对后勤集团、后勤总公司、服务中心等后勤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是后勤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创新、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后勤企业无形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后勤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构建后勤企业文化,是促进后勤企业全面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根基。
  
  (一)从加强员工培训入手,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文化的良性形成
  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之一。而这种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企业的学习力,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社会发展是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后勤企业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员工的文化教育、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在广泛开展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学习活动中,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学习力,进而提高了后勤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首先,要大力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其次,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化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并通过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把员工培训与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竞聘上岗等结合起来,建立起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
  
  (二)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加强文化理念的引导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作为后勤企业来说,绝大部分员工是从原学校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分离出来的,他们当中的少数员工由于过去端惯了“铁饭碗”,习惯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工作方式,并非常留念过去那种“大锅饭”的工作环境,难免对现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实施的一些措施和做法有些不适应或一时难以适应,这对于后勤进一步深化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和难度。因此,应该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建立起同企业与共的关系,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更多地用激励手段去引导和拉动他们,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宽松的环境,创造一些工作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去体验创业的乐趣,在乐趣中去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在发展中去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承受能力。
  
  (三)从健全创新机制入手,发挥企业文化的开拓性,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后勤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来自于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广开智力资源,健全创新机制,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首先,要积极为员工创造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进修,把引进知识与确立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员工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去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其次,要不断广开创新渠道,培育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员工参加到创新活动中来。让员工学习知识、获得知识和交流知识的同时,为他们开辟创新平台和创造机会。其三,积极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如采取专题会议、“金点子”征文、方案征集、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形式,请员工们为后勤企业的技术、管理、服务出谋划策,这样既为后勤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又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实现后勤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为企业文化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沃土
  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工作纪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并在后勤服务的一切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管理制度建设中必须具有前瞻性,应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制度文化和纪律文化。通过改变管理体制,运用绩效机制、激励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用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精神来影响后勤员工的价值取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而在后勤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识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也就逐步建设和形成了。目前有较多高校后勤企业已经开展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这正是促进企业文化形成和建设的一种很好形式,通过认证过程和管理体系的运行,使后勤企业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使之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之路,更使各项后勤管理工作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式的刚性管理逐步转向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延续式的弹性管理。为最终达到运用后勤企业文化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现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后勤企业的核心工作就是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和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保障,这就决定着后勤的生存与发展要与高校的发展相融合、相适应、相匹配。因此,后勤企业必须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变后勤“工具人”为高校“文化人”,成为高校当中的一员,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后勤管理层在内部管理上要下功夫,既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以有形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来引导、约束员工的行为与方式,又要把“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和“人本管理”的思想贯穿到管理服务中去。其次,多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挖掘,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的机制,不断唤起和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逐步推动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使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发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最终实现后勤企业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层次的全面升级。其三,要在外部服务上下工夫,既要在树立后勤企业形象上下功夫,又要在后勤服务创新经营上下功夫。后勤服务不仅在经营服务和质量管理上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而且要在企业形象的设计等方面多融入文化内涵。尤其在师生员工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用后勤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新服务和勤劳朴实的创业精神来激发师生员工的消费需求欲,在校园中树立起后勤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满意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以全面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后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全面构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对于提升后勤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彼得・F・德鲁克.管理的前沿[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何振红.海尔的扩张靠什么支撑[N].经济日报,1999-04-20.
  4、王毅.企业核心能力与技术创新战略[M].出版社,2004.
  5、盛裕良,卜中和.中国教育服务产业案例点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1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