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险配置视角下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衍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冬 滕 颖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其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逐渐从“公司+农户”模式转变为“公司+合作社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文章基于风险配置视角,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演化中引致农户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公司+合作社经济组织+农户”;委托-代理;风险规避度
  
  一、引言
  在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主要组织结构模式是“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业中“小农户,大市场难”之间的矛盾,但总体效果并不甚理想。在“公司+农户”模式中的绝大多数农户只能获取微薄利益,而与之合作的公司攫取了几乎所有的平均利润。所以若要真正提高农户收益,必须提高其地位,使其在与公司的博弈中处于势力均等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合作社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出现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基于风险配置视角,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演化中引致农户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基本模型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存在不对称信息。二是知情者的私人信息(行动或知识)影响不知情者的利益。在“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下,公司以契约的形式将农产品的生产计划分解到农户,面对的是大量分散的农户,公司不可能确切掌握每个农户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利用自身的在生产过程所获得的信息优势,在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将农产品转售市场,农户的行为影响了公司的收益。因为公司(信息劣势)无法事先确定农户是否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所以公司承担了由农户行为影响公司利益的风险。这样,便构成了公司(信息劣势)与农户(信息优势)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
  假设1:农户(代理人)投入的可观测货币成本(主要是资金和土地的货币折算)为C1,付出的努力(主要是劳动力,不可观测)为t1,相应的劳动力成本为C1(t1)且C1′(t1)>0,C1″(t1)>0,即是说农户所付出的劳动力成本随劳动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速加快。
  假设2:公司(委托人)投入的可观测成本为c2,付出的努力(不可观测)为t2,相应的努力成本为c2(t2),且C2′(t2)>0,C2″(t2)>0,公司所付出的努力成本也随努力的增加而不断地增加,且增速加快。
  假设3:公司与农户联盟的总收益为R=f1(t1)+f2(t2)+ε,其中f1(t1)是农户为联盟所做的贡献,f2(t2)是企业为联盟所做的贡献,ε是外部不可控因素。且f1′(t1)>0,f1″(t1)<0;f2′(t2)>0,f2″(t2)<0。分别表示农户和公司为联盟所做的贡献随努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速变慢。而εN(0,σ2)。
  假定4:设公司与农户所签合同为线性形式:S=S0+βR,其中S为农户的总收益,S0为公司给与农户的固定报酬,可理解为市场保护价下农户所得,β为农户的收益提成系数,且(0≤β≤1)。于是公司所获收益为π=R-S-C2(t2)-C2,相应效用函数为v(π)。农户所获收益为w=S-C1(t1)-C1,相应效用函数为u(w)。由于外部不可控因素ε的原因,计算可知:
  w(S0+β(f1(t1)+f2(t2))-C1(t1)-C1,β2δ2
  ①
  π((1-β)[f1(t1)+f2(t2)]-C2(t2)-C2-S0,(1-β)2δ2)②
  (一)农户确定性等价收益
  当农户是风险规避型时,在此采用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来描述农户(代理人)风险规避程度:
  ρ1=u″(w)/u′(w)>0③
  ρ1=0时表示农户是风险中性型,一般而言,农户的收入越高或拥有资金越多,风险抵御能力越强,风险规避度越小。
  假定农户的效用函数具有不变绝对风险规避特征,即结合①式,则农户的效用函数期望值为:
  Eu(w)=E[-e]
   =-ee
   =-e④
  即
  f11=S0+β(f1(t1)+f2(t2))-C1(t1)-C1-ρ1β2δ2⑤
  根据④式可得:Eu(w)/f11=ρ1e>0,所以农户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Eu(w)等价于最大化确定性等价收入式⑤。
  (二)公司确定性等价收益
  当公司是风险规避型时,在此采用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来描述企业(委托人)风险规避程度:
  ρ2=v″(π)/v′(π)>0⑥
  ρ2=0时表示公司是风险中性型,一般而言,公司的收入越高或拥有资金越多,风险抵御能力越强,风险规避度越小。
  同时也假定企业的效用函数具有不变绝对风险规避特征,即v(π)=-e结合②式,则企业的效用函数期望值为:
  Ev(π)=E[-e]
   =-e
  edπ⑦
  即
  f22=(1-β)(f1(t1)+f2(t2))-C2(t2)-C2-S0-ρ2(1-β)2δ2⑧
  根据⑦式可得:Ev(π)/f22=ρ2e>0,所以企业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Ev(π)等价于最大化确定性等价收入式⑧。
  根据以上假设,建立公司和农户问题的委托-代理模型。
  maxf22=(1-β)(f1(t1)+f2(t2))-C2(t2)-C2-S0-ρ2(1-β)2δ2⑨
  s.t.f11=S0+β(f1(t1)+f2(t2))-C1(t1)-C1-ρ1β2δ2≥w ⑩
  t1∈argmax[S0+β(f1(t1)+f2(t2))-C1(t1)-C1-ρ1β2δ2]{11}
  其中w是保留效用,表示农户不和公司合作,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低收益。
  三、模型分析
  将{11}带入⑨式,得到农户与企业的联合收益目标函数式:
  max[f1(t1)+f2(t2)-C1(t1)-C2(t2)-C1-C2-ρ1β2δ2-ρ2(1-β)2δ2--w]{12}
  为求得在公司与农户定量投入情况下的最优收益分配比例,在{12}中对β求一阶导,并令其等于0得:
  f1′(t1)-C'1(t1)-ρ1βδ2+ρ2(1-β)δ2=0{13}
  在{11}中对t1求导,得到农户最优劳动力投入条件等式:βf1′(t1)=C1′(t1){14}
  将{14}式代入{13}式中整理求得:
  β={15}
  从{15}式可以看出,在农户努力水平t1,边际贡献f′(t)和市场风险δ不变的情况下,农户的收益提成β主要由公司和农户的风险规避度大小决定。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越强,风险规避度越小,农户可能获得的收益提成就越大,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越强,风险规避度越小,农户可能所获得收益提成就越小。特别是当市场风险极其大时:δ→∞,由{15}式可求得:β={16}
  由{16}式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巨大的市场风险面前,农户可能获得收益提成的大小,几乎完全由农户与公司的风险规避度大小决定。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越强,承担的风险越大,则可能获得收益提成越大。
  再由①式可知,农户所承担的收益风险成本ΔRC=β2δ2是收益提成系数β的增函。β越大,农户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所以应该再次强调的是:农户要获得更大的可能收益提成的先决条件是农户必须具有相应的风险抵御能力,如果没有,即是农户通过谈判获得了较大的收益提成,当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时,农户承担不起,那么结果只有是农户毁约,联盟破裂,公司与农户都遭受巨大的损失。

  而其中的特例是在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时,公司和农户的规避度都非ρ1=ρ2→∞时,由{16}式得农户的收益提成β=,即是说公司愿意均分收益,但农户必须同公司承担等同的风险:β2δ2=(1-β)2δ2=δ2。
  在农户收益提成提高的同时,农户的风险成本也相应地增加。所以,农户的总收益是否会随着农户的收益提成的提高而增加,就要看收益提成增加比例与风险成本增加比例的大小了。将{15}式代入⑩式得到农户的总收益:
  w=S0+(f1(t1)+f2(t2))-C1(t1)-C1-ρ1δ
  {17}
  从{17}式可以看出,农户的总收益由三部分构成:公司给予的合同收益、付出的可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风险成本。
  假设农户A的风险规避度为ρ3,农户B的风险规避度为ρ4,且ρ3<ρ4,他们相应的总收益表达式如下:
  农户A总收益:w3=S0+(f1(t1)+f2(t2))-C1(t1)-C1-ρ3δ{18}
  农户B总收益:w4=S0+(f1(t1)+f2(t2))-C1(t1)-C1-ρ4δ{19}
  用{18}-{19}得:w3-w4=(β3-β4)(f1(t1)+f2(t2))-δ[β-β][β-β]>0{20}
  其中β=,β4=
   由{20}式可知农户总收益函数w是风险规避度ρ的减函数,即是说ρ越小,w越大。虽然随着风险规避度的减小,农户的收益提成在增大,农户的合同收益在增多,但是农户所承担的风险成本也在增大,但其增大的幅度,比收益提成增大幅度小,所以总收益是随着风险规避度的减小而增大的。
  综上所述,农户要最终获得更高的收益前提是农户要具有相应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就我国农村现实情况来看,农户要短时间内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最好而且最可行的方式还是通过自由联合形成合作社经济组织。这种结构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可行的。
  四、结论
  我国大多数农户属于传统类型,其资产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农户要显著增加收益,不仅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同时还要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对产业链风险进行合理配置,而“公司+合作社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虽然目前在全国的广泛推广还有诸多困难,但这却是一种客观的趋势,其最终将取代“公司+农户”模式,成为新的主流农业产业化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4).
  2、孙耀吾,刘朝.“公司+农户”组织运行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25).
  3、王郁.公司+农户模式的缺憾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4、夏春玉,薛建强.农业产业化模式、利益分配与农民收入[J].财经问题研究,2008(11).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