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丽敏 刘 鹏
【摘要】 山东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高。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出口商品呈现出逐渐向中等和高技术含量制成品转化的趋势,并就以后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山东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
一、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近年来,山东省的工业快速稳定增长,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规模越来越大。1998年山东省工业品出口额只有80.3亿美元,2008年上升到809.6亿美元,出口额增加了10倍。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表现为增加的态势。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在1998年为77.5%,2008年达到86.9%,可以说,工业制成品已经成为山东省出口的绝对主导产品。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工业制成品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以及未分类的其他制品。对于工业制成品的细类来说,山东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不同类型产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变化和地位各不相同。就轻纺产品、橡胶制品和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而言,历年都在20%~30%之间,2001年以前是下降趋势,2001年达到最低值22.6%,之后是上升趋势;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保持在5%~6%的水平。就机械及运输设备而言,其在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由1996年的10.4%上升到2008年的27.9%;杂项制品所占比重则由1996年的32.9%降到2008年的21.4%(见表1),可见机械及运输设备在山东出口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与机械及运输设备是山东主要的出口制成品。
二、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出口商品贸易竞争力的度量可以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来衡量,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可比净出口指数(NTB),NTB=(某项商品的出口额-进口额)/(该项商品的出口额+进口额)。该指数的数值界于-1(表示此类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和1(表示此类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之间。如果该指数数值大于0,则此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指数数值小于0,则称此种产品具有比较劣势。显然,该指标值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按照一般说法,若NTB大于0.8,表明该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若NTB位于0.5―0.8之间,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若NTB位于0―0.5之间,则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若NTB位于-0.5―0之间,则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弱的比较劣势,若NTB位于-0.8―0.5之间,则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劣势,若NTB低于-0.8则该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劣势。
2002―2008年,山东省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如表2所示。从指数的大小来看,从比较优势排序来说,食品、饮料、酒、醋、烟草及其代用品,鞋、帽、伞、羽绒及其制品,车辆及运输设备这三类工业制成品名列前三位,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一般都在0.75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次是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木及木制品、编结材料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这四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2008年基本都达到0.5以上,表明这四类工业制品也具有了比较强的竞争力;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木浆、纸、纸板及其制品,仪器仪表及其零部件这三类工业制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净进口,尤其是后两类产品的指数均在-0.3以下,表明其竞争劣势比较明显。总的来说,目前山东省参与全球分工模式已经从主要基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逐渐扩散到基于资本的优势,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完成了从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从变化趋势上来看,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等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指数分别从2002年的0.03、0.13上升到2008年的0.52、0.50,变化比较明显,表明这两类工业制品的竞争力得到较大增强;木及木制品、编结材料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鞋、帽、伞、羽绒及其制品这三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也有一定程度地上升;机械器具及其零部件由2002年的负竞争力指数上升为正指数;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木浆和纸、纸板及其制品的负竞争力指数也得到改善。2008年与2002年相比,大部分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指数都有所上升,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三、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国际竞争力变化的显性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国家(地区)某种产品的出口量与世界该种产品出口总量的比值。比值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就表明这个国家(地区)的产品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表3来看,中国或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例都一直保持增加的态势,其中山东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0.26%增加到2008年的0.8%,增加了三倍多。这除了与山东省本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有关外,还与山东省近年大量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有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跨国公司把生产车间从本国转移出来,在中国建立加工组装厂,然后再把部分制成品出口到本国或别国。山东作为中国的沿海省份,大量接受了转移过来的国外产业,从而促进了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增加。
四、提升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山东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高,山东省出口商品呈现出逐渐向中等和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转化的趋势,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与机械及运输设备成为山东主要的出口制成品。就目前来看,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其代用品,鞋、帽、伞、羽绒及其制品,车辆及运输设备这三类工业制成品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相当部分来源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目前,山东省工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影响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生产能力在低水平上过度扩张,产品附加价值低。长时期以来,山东省实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生产过剩,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的生产能力却严重不足。第二,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在产业规模结构中,大企业所占比重偏小,中小企业所含比重过大,企业生产规模过小,生产分散。第三,区域产业互补性差。许多企业都是封闭式生产结构,企业间缺乏合作,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和合作,因此就无法各尽所长,无法有效利用资源、人才和技术,不能形成较长的产业链,也不能达到产业发展的技术专业化。
因此,为了提高山东省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山东省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提高产品和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在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群的同时,更要发展资本密集型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按照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方向,逐级推进,发挥“马太效应”,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吸纳生产力要素,通过提升制造业规模和水平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加强对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产业链规划、咨询工作,引导产业基地完善配套体系,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建立行业协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担保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等,形成高效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协作模式;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强化产业功能定位,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打破行政区域概念,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增强与大中型企业的配套能力。
再次,加快制造业技术创新步伐。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新机制。加强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交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搞好二次开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来山东建立研发机构,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孔炯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及其结构特点[J].商业时代,2007(20).
[2] 魏浩: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2008(6).
[3] 杨晓薇: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2007(7).
(责任编辑:李文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