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初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元珑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文化再造是促进民营经济和整个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内涵分析
  
  要较好开展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再造问题的研究,首先必须对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真正内涵予以研究,了解其质的规定性。目前,尽管国内外对“再造”内涵的理解有多种,但根本内容却是指“重新创造”、“重新设计”、割舍旧的东西和重头做。对民营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民营企业文化再造应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从整体上对病态企业文化予以彻底扬弃,重新构建起健康的能长时间的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更高层级的企业文化,抛弃家庭情感型企业文化,重新塑造制度约束型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和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不断发生质的变化;二是对企业多元文化层次或结构的位置重新设定,构建新的核心层次,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运行系统;三是彻底改变传统缓慢的企业文化传播与扩散形式,大幅度减少企业文化生产的程序,明显缩短其形成与渗透的过程和时间。
  
  二、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深层原因分析
  
  从总体看,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力量仍存在根本的不足,必须重新设计和创造。其深层原因在于五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基本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较长时期里,民营企业的基本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企业作为生产经营实体只遵纪守法和依法缴纳税收,无须再考虑国家其它方面的利益和需要。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地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二是企业文化的层级偏低,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民营企业文化层级的高低是由企业文化的类型决定的。从我国近几年的情况看,民营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这四种类型企业文化依照其对物质生产力推动程度的大小来划分,可分为最低层次、次低层次、较高层次、最高层次四等。只有转变到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并最终再造成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后,才能使民营企业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为民营企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三是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四是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和扩散环节较多,时间较长,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是服务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然而,较长时期以来,由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要经过核心层、中间层、外表层和区域性空间,通过企业家发起、言传身教,到高层领导集团、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机关―般工作人员、生产经营部门经理、处室负责人、广大员工及社会上的宣传媒体等一系列程序,这种文化是旧式的等级制文化,传播和扩散时期较长,支付的时间成本、行政成本、经营成本过高,影响了物质生产力的较大发展,削弱了竞争的能力。
  
  三、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思路探讨
  
  民营企业文化再造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文化层面或结构设定、人际关系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一列问题,因此,必须首先从总体上确定企业文化再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民营企业文化再造,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格局予以彻底打破,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次或结构,逐步实现服务型企业文化向导向型及追求型企业文化的转变,使其成为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再造应确定三条原则:一是分阶段逐渐实行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扩散与物质生产不同,主要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来反映,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所以,应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切莫急于求成;二是遵循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规律的原则。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常常以不同形式运行,通过多种方式或渠道来发挥企业文化力的作用。若企业文化再造违反了其运作规律,主观随意进行,不考虑人们的思想状况及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拔苗助长式地进行再造,就会给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文化力巨大破坏;三是促进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则。新型企业文化的出现,是为更好适应和更快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如不能实现这一点,企业文化再造就没有必要。所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应是企业文化再造的出发点和本质要求。
  
  四、进行民营企业文化再造应侧重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企业家要自觉地进行理念革命,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实行企业文化再造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而实现理念的革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变革问题,即在实现理念革命之前,先建立起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这是企业文化再造中最关键的要素;二是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级,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的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要尽快建立与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由专门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强化管理,把企业家的最高理念和最高境界及崇高品德传播和扩散给广大员工,减少传统的以纵向型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流程。尽量缩短企业文化传播的时间,限定流程成本;三是要把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扩散与党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来对待。党的思想建设是一种高层次的带有政治理念型的特殊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正确方向的代表。要从政治的高度来思考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体化问题。特别应指出,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体现 “三个代表”要求的思想,并将其作为高层次的导向型的企业文化来对待,使改造后的企业文化成为新的模式;四是创造条件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实行企业文化再造的重要组织保证。进行企业文化再造是一种人际化的行为,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再造获得成功。要想使广大员工从被动参与转到向往和追求,就应尽快建立先进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中,引导和要求广大员工自我进行“修炼”,树立共同目标,越超自我,突破思维定式,参加团队学习,为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5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