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新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国新 赵光辉

   对过去管理理论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发现,过去对管理对象的确定多为人、财、物,以后又增加了信息,而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才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的管理者是管理的核心任务。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创造、吸收、传递、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有竞争力和发展前途的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对知识和信息的异同做出明确的界定,对知识做出有价值的、角度独特的分类。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典型模式是按职能类型进行分工与合作的职能管理模式。在一个企业,一般分为三至五个阶层,每个阶层基本上按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业务不同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企业总体目标的制约下完成自己的分目标。企业内部的指挥命令系统亦按此职能体系展开,各种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达和分配按此职能体系进行,人事考核、评价和分配、奖赏制度也是与此相适应的。工业经济时代,效率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职能管理模式在工业经济时代,适应生产力水平的需要,为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效率主要源于职能分工促进组织与生产规模扩张所产生的规模效益,和人们在某一特定领域长期工作所产生的经验效果或学习效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企业中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在不断变得模糊和流动起来。不断建立、调整和解散的项目小组,职能部门与产品线交织在一起的矩阵组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不断调整经营重点和经营资源的动态网络管理等等,正日益成为国内外领先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中的命令指挥不再按职能管理系统逐级传达,而是视需要直接到达目的,各项职能管理中的例常业务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管理,人事考核、评价和分配、赏罚制度也很少在考虑其所处的职位要素。
  在知识型企业中,人、财、物甚至信息等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核心的管理问题已由效率转为创新。工业经济时代为人们创造了足够的物质生产条件,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张已不再重要,甚至原有的规模已经变成了负担,靠某种特定业务职能的学习和熟悉只能做一些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熟练工作了。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管理已成为成功企业一种新的特征,它们的成功之外不是对业已存在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而是对自己独特的知识资源的管理,和对企业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这里必须区别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不同,由于信息只有同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法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识,所以,知识管理实际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概念和行为对象的过程。知识管理的关键不是要员工在职能管理的体制下各司其责,最大效率的完成其分担的工作,而是要创造一种机制和氛围,使企业员工个人及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知识是现代企业真正的资源。一是物质资源会枯竭,知识资源则可以生生不息。取之不尽是知识资源的本质特征之一。“自然资源决定论”、“人口决定论”之所以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持悲观论调,正是因为其忽视了知识资源的存在及其特征,知识经济理论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知识资源可以持续增长,也正是因为有了知识资源的这种不同于物质资源的本质特性,才使人类社会与经济有了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同样,一个企业只有保持了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才可能有企业本身的可持续成长。二是物质资源是有形的,知识资源是无形的。物质资源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土地、建筑、设备。资本基本上也是物质的,有形的东西。但知识不同,知识有时会以信息、数据等形式表现在语言中、书本上或软盘里,如事实知识(如《少年百科全书》)、原理知识(如《资本论》),但知识的本质往往是人或组织的一种能力,一种经验,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或人脑中一个创意。如技能知识(某种决窍)和人际知识(如知道谁有知识和知识在哪)。很多研究认为这些潜在的、无形的知识往往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有形物质资源更显得重要。三是物质资源的扩张是有限的,而知识资源却可以无限扩张。无形就能无限,知识爆炸似乎给人们带来恐惧,但技术的进步却使人们获得知识更加容易交流和储存知识变得更不需要时间与空间,这也使人们对知识有了无限的需求。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人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人对财富、金钱的需求也是有限的,但人对知识有着无限的需求,这就给知识的无限扩张提供了可能性。知识的这种性质为知识创造型而不是物质生产型企业,提供了无限成长的空间。四是物质资源只能是物理空间上的换位,知识资源则可以充分共享。货币资本也是一种物质资源,比如我给你投资1万元,我就少了1万元并附加600元红利,这个过程不过是货币资本在物理空间上的换位,你有我则没有。但知识资源不同,我给你一定的知识,你依然拥有至少同量的知识,知识资源的移动过程和物质资源不同,知识的移动不是物理空间上的换位,不仅仅是个交换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资源共享过程。并且,在共享机制和气氛适宜的情况下,还可能成为一个知识创造或知识增值过程,这是因为,在已有的存量知识与新接受的增量知识碰撞时,时常伴有创新机理的缘故。
  2、知识是现代企业真正的财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知识就是财富的含义,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认识浅到认识深的变化过程。人们发现真正的“发”起来的是一批既有胆识、又有知识的人群。有两类人在成功企业家群体中较多,一类是有部队经验的,他们以胆识见长;另一类是有高学历的,他们以知识取胜。当代中国知识人已不仅将知识视为精神财富,而且正在学会将知识与和物质财富联系起来,知识的价值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实现,知识正在变为财富。
  我国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宏大战略,从国家领导人到一般百姓家庭,对教育投资、智力投资重要性的认识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发扬,也是对“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破坏的恶果和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经济发展巨大作用清醒反思的结果。企业对知识的渴求也在与日俱增。除每年拿出巨额培训费培养自己的适用人才,还要出高价四处网罗优秀人才,因为一个人才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尤其是我国进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以来,商品不缺了,资金不缺了,一般劳动力更是不缺了,唯一缺的就是创造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知识和创意。在此形势下,企业更是求知若渴,有的企业甚至已开始实施“人才掠夺战略”。他们知道,人才脑子里的知识和创意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有了人才的垄断,才有技术的垄断,然后才有市场的垄断。
  3、知识是现代企业真正的价值创造要素。知识是价值创造要素。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价值的创造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即资本和劳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价值的最终创造要素只有劳动。我们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我们同时又不能不承认,劳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本身在不断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中,可以用时间来量化的一般劳动和不能用时间来量化的知识劳动(就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样)正在和已经分离,知识劳动和一般劳动一样,而且在超过一般劳动成为更重要的价值创造要素。因而,人们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价值论的构想。承认知识是创造价值的要素,自然就可以导出知识也是价值分配要素的结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按价值创造要素来安排价值分配的:资本的所有者出资,将资本的使用权交给企业,企业则付给资本所有者相应的报酬――红利;劳动力的所有者出劳,将劳动力的使用权交给企业,企业付给劳动力相应的报酬――工资。这是工业经济社会中两种最基本的分配形式――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知识型企业的价值分配机制已超越了这两种基本形式,他们不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的传统形式,但他们更强调知识和知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赋予其相应的分配形式―按知识分配。在知识资源占重要地位的企业,已经不能简单地认为由利润转增的资本必然归属最初的出资者。企业要发展,就不能仅仅或过多地考虑创业者或最初出资者的利益,而要认真地考虑后来的共同奋斗者的利益。如果企业僵化地坚持转增资本归出资者,势必否定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更否定了知识创造的剩余价值,就很难留住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将不利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按“知”分配是以“权利均沾”的原则来建立一个稳定安全、可持续成长的企业。这一方面要求创业者(或最初的出资者)要能脱胎换骨,富有牺牲精神,能够合理地让出股权和职权,使企业的股权形成动态结构。同时,按“知”分配又要求员工不仅要努力劳动,而且要贡献知识,否则你只能按劳分配,不能享受股权和职权的分配。按“知”分配这一新的分配原则,给我们开拓了一个传统的按劳和按资的范畴来重新思考和实践企业价值分配问题的间。这对解决企业中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基本矛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4、知识是现代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和不确定。因此,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知识在企业管理中重要性的增加,也可以说中国企业赶超国外先进企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中国的可耕地和矿藏等自然资源与很多国家相比,是相对缺乏和有限的。同样,我国企业单纯靠财力也几乎无法与国外巨型企业竞争,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离世界500强还相差甚远,199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为1781.7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所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近一半。我国最大工业企业大庆油田的销售额不足世界500强最末一位企业的一半。但是,在知识创新方面,自古以来以聪明著称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还是可以有一搏的。在知识创新上,可以说任何国家都不具有任何“自然的”优势和劣势,而有的只有人的素质、教育水平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差异。只要我们把“科教兴国”,“知识兴企”重视起来,将我们的知识资源战略性地配置和运用起来,就可以形成我们的区位优势,在和特定的领域形成我们的生存空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核心运营力,指企业能高速度、高效率地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满意度服务的能力。另一个是核心知识力,指企业拥有对某种特定领域和业务而言独一无二的专长、技术和知识。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在两个方面得到同时发展,形成一种其他公司很难模仿的独特知识平台。知识创新就是企业寻求核心竞争力的无穷源泉,研究知识经济的本质,建立提高知识生产率、创造知识财富、积累知识资本的企业机制,中国企业就有超常规成长的可能。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5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