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珀尧
【摘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以其隐蔽性和难反制性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我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近二十年来不断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不小的损失。本文根据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特征,探讨了它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些影响,并试着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特征 影响 应对策略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借口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口商品提出带有歧视性、针对性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如达不到这些标准,进口国有权扣留、退回、销毁、索赔等;或不规范地使用这些标准。
一、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以及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给当代社会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造成环境破坏,资源匮乏,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另一方面,经过GATT多轮谈判,关税普降,非关税措施受到了抑制和规范,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有意加强环保要求,提高绿色准入门槛,以此保护本国商品,设立了“绿色贸易壁垒”。
再者,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升促使消费观念的改变。近20年来,可持续发展概念兴起,绿色消费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商品被冠以“绿色”标签,仅美国的绿色产品覆盖率就从1990年的5%提高到80%以上,目前,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发的新产品有60%以上是“绿色产品”。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最初是为了更好解决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绿色贸易壁垒”亦随着“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概念应运而生。世贸组织也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持肯定态度。在其负责实施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规定成员方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以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
绿色贸易壁垒现今多为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与其技术差距,设立较高的甚至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或不能达到的标准,以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与关税壁垒相比,它有很强的隐蔽性,且发展中国家在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时多难以设立针对性标准反制。因此,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ISO等相关组织,设立了ISO14000、FCCC等一系列标准和公约,在国际贸易上给发展中国家施加了很大压力。
与早期绿色贸易壁垒相比,现今各国在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立与运用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遵守标准由自愿向强制过渡
ISO14000、GAP设立之初并没有法律效力,但这些标准一旦经过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则具有强制性。
2、绿色贸易壁垒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要求不断严格
例如2010年,韩国对进口水产品新增监测项目15个,同时精密检查比率将随着抗生物质检测项目增加预计提高2%左右。韩国修订的“食品标准及规格”,铅铬含量检测针对对象更为严格。
3、绿色贸易壁垒更具深度
传统绿色贸易壁垒关注的是对最终产品的要求,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并不重视。最近几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产品的“末端控制”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从源头“抓起”。这就导致了GMP等一系列新标准的实施。另一方面,随着公民道德修养的上升,社会福利的提高,绿色贸易壁垒开始和社会、政治、道德因素挂钩。如引起公众极大关注的SA8000。它是一种以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构筑的标准体系,依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人权宣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内容而制定,要求企业在生产和交易的过程中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从而保障认得基本权益。从2004年开始,SA8000标准认证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得到推广。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设立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给各国带来各种不同的影响。
1、消极影响
对于出口国而言,绿色贸易壁垒意味着更高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要实现这些标准,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员,使得产品成本大幅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而言更挤压了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同时某些发达国家人为设立壁垒,抬升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压缩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影响了这些国家企业在世界范围的声誉。绿色贸易壁垒本身的“连锁性”,更具“杀伤力”。例如,始于2007年8月2日美泰公司的召回事件,导致一直信誉良好的中国玩具供应商自杀,其企业破产。截至2007年年末,美国不但因安全因素收回24种玩具(均为中国制造),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召回和调查中国产品的浪潮,产品涉及轮胎、服装、玩具、自行车等各大类,一时间“妖魔化”中国产品喧嚣尘上。这对中国乃至相关其他出口国产生了深远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影响。
对进口国而言,与关税壁垒相类似,绿色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设立意味着国内消费品价格上升,消费成本大幅提高,消费者被迫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所需商品,有些厂商因此获得高额利润。同时,发达国家较高标准的产品在大多发展中国家依然具有竞争优势。洋产品的冲击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只顾眼前利益引进国外高污染低环保要求的产业,这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困境,使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变得漫长而艰难。
2、积极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不仅仅是重要的贸易杠杆,它客观上造就了生产技术的新一轮变革,并要求各国政府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环境标准,加强产品的绿色认证工作,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注重人性化、绿色化。对企业而言,则是新的机遇,那些能够及时改用新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商,在绿色贸易壁垒阻挡多数对手的前提下,处于有利地位。足够广阔的市场前景,较高的国际市场价格,愈发庞大的消费群体,使这些生产商有理由相信其较高的前期投入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成效,并在某一领域形成一定垄断,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消费者而言,绿色产品随绿色贸易壁垒而兴起,这不仅仅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更是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是人们现代生活绿色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针对我国当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耗能高,污染重,效率低的发展状况,我们应该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的战略。坚持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依据区域产业的基础和特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规模化支柱产业。坚持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坚决淘汰老旧落后的产业,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链,重点扶持具有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绿色等科技成长型企业群向高科技规模产业集聚,从而由区域产业的提升带动整个经济带的跃升发展。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加快高新技术转移的效能,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提高产学研在产品改造中的比重和作用,使众多中小型企业注入绿色、环保和科技的意识,改变原有的产业模式,由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经济。例如长三角地区沪苏浙在国家科技部牵头下签署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并且大力推动产业转移以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产品质量标准及环保标准的认证步伐
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及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应尽快完善适应国内企业的相关法律、配套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认证标准。相关立法和认证标准的完善有利于改善国内企业能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贸易与交往的形象,有利于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市场的准则和规矩,有利于我国拓展现有市场,打开新的更高层次的市场,更有利于应对国外恶意绿色贸易壁垒的“讹诈”。
4、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绿色消费观”和“绿色生产观”的宣传工作
与发达国家公民较为看重绿色商品相比,我国公民更注重商品表面的质量价格等外在价值。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公民爱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意识,同时,对于生产商,也应具备相应的绿色生产观念,建立以科技为先导的集约型发展模式,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薛荣久、张玮、唐宜红: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 袁伟、贾建华:浅谈绿色贸易的新特征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1(11).
[3] 钟晓洁:浅析“玩具召回”背后的经济政治化倾向[J].中国集体经济,2008(4).
[4] 高晶晶: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4).
[5] 景福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