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益均沾对集团效率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水波
【摘要】文章考察了集团内利益均沾、平均主义情况下的效率问题。通过分析,得出三个结论。结论一指出在一个利益均沾的集团中,每个人努力工作与否,努力程度与他人的选择无关;仅与自己收益函数、成本函数、集团的人数有关。结论二,说明了集团中每个人的最优劳动投入量是如何确定的。结论三,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利益均沾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大公社制度始于1958年4月河南遂平县,止于1962年2月,历时4年。实践证明大公社这种制度安排是无效率的,因而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历史淘汰。就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利益均沾的分配方式,它极大地妨碍了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本文的工作在于将这种制度模型化,用来分析它造成的效率损失,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当事人的效率与他人的选择无关;与集团成员的人数,成员自己的收益函数,成本函数这三个变量有关;可以得出集团中每个人的最优劳动投入量是如何确定的,及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理论分析
为了便于理解,现在从二人模型开始,然后扩展到n人模型。
1、二人模型
假设条件:
第一,假设集团中仅有两个人a、b,并且二人都是理性的。第二,劳动是他们从事生产的唯一投入,并构成他们从事生产的成本。成本函数分别用C1(L),C2(L)表示。第三,投入劳动,从事生产,形成收益。收益函数分别表示为F1(L),F2(L)。
模型分析:
由于假定任何人都是理性的,因此对其中一个人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另外一个人。以下从a的角度展开讨论。
a认为b的劳动投入量有两种可能:一是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劳动投入量;二是减少劳动投入量,选择偷懒。因此问题转化为针对b的两种不同选择,a是如何确定其劳动投入量的。
b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劳动投入量时,a如何选择:
第一,a在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点生产时,其利润为:
小结:在二个人构成的集团中,无论其他人如何选择,当事人为达到利润最大化,都会选择偷懒策略。当事人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投入量由边际收益等于2倍的边际成本决定。当边际收益始终小于2倍的边际成本时,当事人将选择不工作。
2、N人模型
假设条件:
第一,假设集团中有N个人,并且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第二,劳动是他们从事生产的唯一投入,并构成他们从事生产的成本。成本函数分别用C1(L)……CN(L)表示。第三,投入劳动,从事生产,形成收益。收益函数分别表示为FI(L)……FN(L)。
模型分析:
假设其中M个人在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点劳动,另外N-M-1个人选择偷懒。现在仍然站在a的角度(a是任意给定的),分析在他人选择一定时,a的选择。
因为假定集团中的人都是理性人,同时由于a是在集团中随机抽取的,所以对a的分析适合于集团中的任何其他人。因此在N人构成的集团中,任何人的最优策略是选择偷懒,而偷懒程度取决于集团的人数、个人的收益函数、成本函数。
二、结论
结论一:在一个平均分配、利益均沾的集团中,每个人努力工作与否,努力程度与他人的选择无关;仅与自己收益函数、成本函数、集团中的人数有关。并且每个人的最优策略都是选择偷懒。
结论三:平均主义、利益均沾的制度安排造成经济绩效的极大损失,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古典主义兴起后,将研究重点放在分配领域是有道理的,因为分配制度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产能能否最大化利用。
本文从二人模型扩展到N人模型,分析了在平均分配、利益均沾的制度中每个人的最优选择,得出这样的制度设计会导致无效率。因此效率的问题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分配的问题。分配解决不好会抑制人积极性的发挥,导致先进的设备、先进技术未能发挥其效能。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个社会的最大生产能力是由技术决定的,而能否实现这个最大生产能力是由制度决定的。分配制度是要解决激励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创造社会价值的问题,而实际上它最终要解决的是生产问题(见图1)。
【参考文献】
[1] 张五常: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M].商务印书馆,2001.
[2]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谭崇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4] 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 辛逸:试论大公社所有制的变迁与特征[J].史学月刊,20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