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玉波

  一、统计工作的历史沿革
  
  统计是国家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建国初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随后,中央政府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成立了统计机构。由此,开始创建全国集中统一的统计工作。50年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新中国50年的统计工作历程,就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统计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部艰苦卓绝的统计创业史,在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确立了统计工作的法律地位。明确了统计工作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统计工作开始迈进法制轨道。随着对统计整体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统计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统计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党的十四大后,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统计部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切实提高统计服务的总体水平,进一步开创了统计工作的新局面。统计部门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为各级党政领导和宏观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咨询建议和监测意见,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传统的统计体系已不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能否准确地、及时地掌握大量的信息是做好当代统计工作的关键。统计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工具,是国家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它不仅为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咨询意见,服务于决策之前,而且能在决策之后,通过掌握反馈的信息,对决策的执行效果进行监督,修正错误或者作出新的决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同时,统计的内容、对象、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统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统计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统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即统计具有统计信息、统计咨询、统计监督三大职能。但是,长期以来三大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宏观管理,如何使统计工作更广泛地为微观经济活动服务,仍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就基层统计机构来说,它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综合职能部门,繁重的数据处理工作,使统计局成了数字汇总单位,终日忙于加、减、乘、除、月报、季报、年报;至于这些数字从何而来,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和研究,难以顾及,因为它受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限制。
  
  2、传统统计方法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报道渠道、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方便地获得各项统计信息。近年来,统计报表制度年年修订,但就是没有彻底从旧的体制中摆脱出来,过多地考虑历来可比性,忽视相关指标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3、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一是统计数据与局部(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难免受到有关人员的干扰。增加了统计数字的模糊程度。二是各级统计机构都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管理,所有上报数字都要经过领导审阅后才能上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后果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三是部分统计人员思想、业务素质不高,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力量薄弱,工作不实,导致一定程度的“源头”数字失真。
  
  4、统计信息产品不适销对路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通过市场信息系统来引导和协调供求关系,准确、及时、灵敏、系统的信息,必须是正确反映供求关系、反映价值规律、反映经济运行的。但是现行统计报表仍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关,提供的统计信息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反映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调查为数不多,有用的信息资料比较缺乏,不需要的数字反而是一大堆。
  
  5、统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统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制约统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下岗分流,首先让原先的专职统计员下了岗。因而统计报表只好临时抓差,这些“顶差”的人,情况不熟,业务不懂,又未经过培训学习,报表质量差:甚至有的只是在上报以前,按照年初计划数,估计一下上报完事。
  
  三、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乃当务之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网格技术和通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已经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信息化时代。其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程度成为了衡量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统计工作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1、统计信息化不能停留在用电脑打打文件、做做报表、收发E―mail、再挂个网页的初级阶段。而是要通过统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使统计部门能在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继续走在前面,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度。
  统计信息化改革的战略,应是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专注于自己的职能业务,通过统计工作网络化进程,把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业务资源(含调查方法、统计报表、统计标准、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对象(客户)等统计资源,建成一个统计信息库,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统计数据的变化。同时制订统一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模式。
  
  2、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
  ,库、人口数据库及相关的综合和专题数据库。统计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建设重点应是:加强基于网络和数据安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统计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支持统计工作的网络化,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常规统计报表数据的电子采集、传输报送和处理系统、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预测方法、面向各级党政领导和宏观调控的决策支持系统和经济预警预测系统、支持统计信息发布和服务系统以及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库系统。这些系统要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技术、统一的内核下建立,不能各行其是,一个地方一个样。
  
  3、机房安全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信息安全的隐患。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备份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做好信息系统安全评测工作;三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框架,让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通过各项制度规范系统人员的工作流程,对系统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四是实际工作中划分数据安全等级,保证核心系统安全;五是要规划好信息安全保障中心的办公环境,合理规划建设好机房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4、统计队伍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做好统计工作关键是要靠人才。由于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软件开发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行业规范,软件的推广和更新较慢,难于跟上国际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懂得计算机技术又精通统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统计人员培养变得尤为重要。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要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式。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的各个阶层,只有通过全员的统计信息化教育、统计基础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建设,搭建好数据管理平台、应用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文 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5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