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轩辕
【摘要】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也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选拔机制的途径。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实行单招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为研究点,提出完善单独招生试点措施与方法,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开展单独招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招生考试 单独招生
高职院校推行单独招生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也是完善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根据教育部《关于2008年河北等8省区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函》开始实施,主要操作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单独进行入学测试、确定入学标准、实施招生录取,不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目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已试点三年时间,开展单独招生的院校与专业也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反思这几年高职单招改革的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成功的痛苦,招生做为高校与社会相连的入口,有必要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三年单招实践,我们认为招生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单招改革要为广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早在上个世纪初,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特性因素相匹配理论”为代表,强调人的特性要与职业因素相匹配;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了“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通过把握人格特征选择职业,达到人职匹配。舒伯提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出职业指导即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合的职业角色形象,使个体在现实环境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满足个人需要。其实我们只需对职业生涯部分理论简单了解就发现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特质都有着一定的区别,而千差万别的人用单一一种选拔制度显然与个体的职业发展理论相悖。对于一个完整的人,他具体两种基本的能力,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两种生源,第一种是普通高中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第二种是“三校生”(中技、中职、中专),动作技能有一定的优势,从人才培养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两类人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另外,普通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知道书本的理论知识,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基本是一片空白,“三校生”略好一些,但情况也不理想。体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上,大学生在择业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自我认识与定位,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清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晰,自我效能感比较低,追本溯源,学生在进入大学的过程中,对自我与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茫目地选择专业,或者直接就是父母选择专业,子女被动接受,入学后发现并不适合自身,造成一定的矛盾。因此,高职院校在应该选拔“合适”的生源时,要最大限度为考虑学生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已,发现学生的特长,既有利于学生的成材,又能显现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对参加单招的学生填报专业前,学校可以进行专业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再组织学生开展集体生涯知识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让学生本身的特质、大学的专业学习及未来的职业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单招改革要分步骤稳步推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我国高考制度推动了几十年,也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一定的公正与公平性,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对考生的权益也有保护作用,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与冲突,包括大学生的量与质、人们思想观念等各方面,显然过去的招考制度已暴露出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按计划录取高度统一、高度集中的模式,不能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招生制度需要改革,迫在眉捷。但我们冷静一想,多少年来,无数的教育改革家都在指责现行的高考制度,但根据目前中国的发展状况与经济水平,除了这种统一高考,还能不能找出更科学、更有效、更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答案是很难找得到。对中国招生制度的改革不仅是改与不改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改的问题。观之美国的招生制度,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教育的发展方向一直受到一系列非官方自愿性民间联合团体的影响,又加上分权政体、教育权利归地方等因素,因此,美国实行的招生制度主要有完全开放招生制、有限开放招生制和综合选拔招生制,高等教育在承担着人才“买方市场”的作用,各个高校必须通过自身的实力和特色去吸引优秀生源[1]。招生承担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对国家是培养高级人才资源关键步骤,对高校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对学生是有效实现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招生制度的改革不能全盘否定,毕竟是对传统的冲击,事关国家的发展与稳定,要保持现有高考制度的合理成分,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调查,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适合中国国情又兼顾合理、公平的招生制度改革之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行单独招生成为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与必然要求,但我们又要面对一个现实,高职院校处在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在以人情为基石的社会中,无法独善其身,公平只能在理论上才找得到,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实行单招的初衷,但我们又不能否认单招带来的进步,确实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引导生源合理分流,因此,更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高招生人员的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来发挥他的作用,在发展中完善,在稳定中发展。
三、单独招生改革注重多样化发展
“多样化是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对应的招考制度已日趋多样[2]。”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招考制度也因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层次化、入学标准、入学方式的多样化而呈现出层次上的差异,多样化的招考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应该是实行统一普通高考招生与单独招生相结合的双轨制招生考核模式。在招生改革统一与多样的问题与矛盾中,刘海峰教授结合当代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考领域的九大两难问题:即统一考虑与考查品行的矛盾;统一考试与选拔专才的矛盾;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矛盾;保持难度与减轻负担的矛盾;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的矛盾;改革设想与循序渐进的矛盾[2]。
目前高职学院实行单招,就是要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要,并形成一种更富弹性和开放性的招生机制,其实也是普通高考录取的一种有效补充,满足社会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单独招生会慢慢成为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规模会不断地扩大,但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高职单招是探索和逐步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人才选拔录取机制,其核心是要从职业岗位的要求出发制订选拔录取标准,在多样的形式中应重点把握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综合选拔机制”。第一,单独招生文化考试命题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各专业群的定位、培养目标、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应有的能力、潜质为依据,考察从众多学习领域、学科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综合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以专业群为单位,去掉统一考试,对不同专业运用不同的考核内容,分类举行考试。第三,在职业能力与职业态度倾向能力的测试中,将测试内容和标准与职业岗位相关联,将各专业对应的行业与企业引入到测试中[3]。第四,要进行综合素质测试,主要通过考察学生行为能力,测试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其宗旨主要是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专业学习的适应性,选拔具有从事应用技能型工作潜质的学生。另外,单独招生做得越好,对人才的培养贡献越大,也意味着要越专业的人来做,需要花费的精力与经费就越多,我们认为在政府宏观管理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和专业服务机构合作招生。
总之,高职单独招生制度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更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要不断完善与发展,使之真正发挥作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勇,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8,第8卷(3):59-60
[2] 覃红霞,大众化阶段: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的变革及其启 示[J]湖北招生考试,2004.8
[3] 李时雨、徐益,开展单独招生试点探索高职学生选拔新 机制[J]高职教育在线,2008(18):47-48
作者简介:
吴轩辕(1980.8-)男,硕士,讲师、政工师、职业指导师,北京天下声声科技特聘讲师,研究专长:教育管理与就业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4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