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浅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文彩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探讨,提出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同时针对当今高校内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指出人性化管理实现的条件,并提出笔者对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 人性化管理 浅论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来源及涵义
  
  讨论学生工作人性化,就不能不提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脱胎于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的中心理念有二:一是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想了解人、研究人必须从整个人着眼。二是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需求与愿望,有它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它自己的痛苦与快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经过追随者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它涵盖了教育的目的、课程设置、师生关系、教学体系四个方面。在教育目的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有助发展人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马斯洛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教育要在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是统一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反对知识的纯粹性与抽象性,更倾向于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智力为学科中心课程的做法,而把“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作为目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因材施教,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态密切相联;在师生关系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反对将学生个人组织化;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认为,应当把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种东西的物体。而作为老师,按照罗杰斯的说法,他只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促进者”。在教学系统方面,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探求学生自我实现和社会化的新途径,学校教育要努力适应学生的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的学习,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和实现,以培养健康的人。
  作为高校管理中的一部分,学生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就是由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延伸出来的。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性内部评价体系,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力量的存在……这便是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所在。
  
  二、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实现的条件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以人为本理念的定义问题,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的理念,管理者必须准确、深刻地领会它的内涵,而不能模拟两可、混淆不清,更不能张冠李戴、本末倒置。其次,要确实把以人为本、尊重个人实现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校在口号上大提“以人为本”“全校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官僚主义盛行,家长制作风严重,无视学生感受,处处给学生工作设定各种各样的关卡,学生工具论思想严重。何谓以人为本,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把学生当人看,延伸到学生工作中就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因此,要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尊重、爱护学生。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学校在管理上要坚持抛弃家长的传统作风,充分尊重个性发展与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稳定的制度架构,附以坚决、有效的执行力。在经济学上有个“路径依赖”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在谈论高校工作人性化时,我们假设的前提是高校必须有一套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路径依赖才不会迷失方向,学校管理通过制度设定才能达到减少机会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作为一所成熟的管理机构,一套完善、健全、成熟、稳定的制度架构是高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人性化管理的根基所在。稳定的制度有利于学生对于人性化内涵与外延的定位,更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与主动性,在合法、合理、合情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人性化,无序和盲目的管理状态无论是基于善意还是恶意的出发点,其结果只会导致更加无序、混乱,学生时刻处于一种对毫无预知、突如其来的处罚的恐慌之中,何谈发挥主动性,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本主义教育的思想。其次,坚决有效的执行力是人性化管理的保证,有制度而无执行力,那是学校管理缺乏信心的表示,人性化管理也便是空谈。
  3.具体管理过程实践中的人性措施。任何制度的实现,其终端都必须通过管理者这个角色,换句话说,必须由人来执行,一旦掺进人的因素,纯粹的客观主义就不可能得到实现,我们只能是力求最大程度上的客观主义,减少主观因素的介入。不过,绝对的客观主义对于管理者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做人的工作,还是要以原则性与灵活性较为和谐的结合为主线,原则明确,方法灵活,掌握尺度,游刃有余。然而,在发挥管理的灵活性上,就存在着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是否人性化?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具体管理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更快、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而不能人为地设定层层关卡,无视学生感受,加重学生负担。
  4.管理者的“人格力量”是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的软件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管理者人员自身高尚的道德、超人的才情、浓厚的学养积淀所形成的人格感召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如果没有和教师一样的知识结构和一样的层次,在管理中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态难以做出正确的评价,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对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为学生创造哪些条件都不能很准确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心有余”,也是“无力为之”,这些从根本上,就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从知识水平到做人处事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人格的力量管理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他们的人生选择。
  
  三、关于增进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想法
  
  1.人性化管理与心理认同感。学校作为学生人生的第二课堂,也是第二个家,首先,它必须给学生予归属感、认同感和安全感,换句话说,要让学生爱上这个“家”,无论这个家是否堂皇富丽,光鲜动人。要做到这一点,学校要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像父母一样呵护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并热爱他们的学校,关注学校的发展,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往往乐于接受快捷、功利的管理手段,凡事以学校利益出发,战战兢兢,但凡小事大事只有在保证学校利益和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忽视学生作为“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需要和感受,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学生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人心工程,暴风骤雨般严打的方式固然可以取到阶段性的成果,但学生阶段极强的逆反心理的这一特点只会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从而使学校良好的初衷发生变质。笔者认为,心的改造才是学生工作的精髓和要义所在,只有在心灵上达到师生间的契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好学生工作,“哀大莫过于心死”,学生一旦对学校失去了信心,其造成的后果远比那些被学校视为“特立独行”“不伦不类”而加以禁止的学生的某些个性化行为更加严重。
  2.如何打破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家长式作风的坚冰,从而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校作为刚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虽在升本之初提出了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如“建设和谐校园”“创建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等,但在很多方面不定期残存着原先专科办学时的管理观念和模式,当然,这也是学校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永远都是前进的标志,固步自封和安于现状必将为时代所抛弃。因此,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和更深领域里探求本科院校自由、平等、和谐、平衡的发展途径,是正处于新生期的福建工程学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工院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后来居来。
  3.人性化管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人们应该享有一项权利,并不意味着他会正确地使用这项权利。同样,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学生是注重个人发展、需要,能独立进行抉择并为自己所抉择的生活负责任的“健康人”,然而,大学生虽被称为天之骄子,但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虽高呼“自由、平等、博爱”,而真正把权利赋予他们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去正确行使,甚至,违背学校本意、宗旨滥用权利,亵渎权利。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性化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真正成为一个能独立抉择并能为之负责的“健康人”。这样,人性化管理才有的放矢。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实现还任重道远,还是一个不断摸索、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把创建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与人性化管理的实现统一起来,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共建工院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明.论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http://61.187.55.45/xinwen/article/printpage.aspid=1025.
  [2]沈正元.浅论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3]弗雷克•戈布尔.第三种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5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