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产品加工的供应链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冬英

  摘要:农产品供应对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具有特殊依赖性,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基于虚拟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构建应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实现大规模并行处理,构建分布广泛、反应敏捷、功能强大的农产品物流网络。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物流
  
  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我国现行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式,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很弱。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产品的不合理物流严重,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使得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大。我国农产品流通量虽然很大,但80%的生鲜品采取的是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据统计,常温系统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加上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①物流中间环节过多,方式落后,降低了交易效率,在中国批发市场仓储等硬件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损耗自然会变大。②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如缺乏代表农民利益的有效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等的规范程度低。③流通的服务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流通服务机构。运输硬件和方式低下,限制了运输半径,加之物流中间环节过多,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小批量多批次运输,因此存在重复运输、重复装卸的问题,运输时间的延迟和重复装卸都会增加农产品损耗。
  2.农产品加工比例偏低。不能通过就地生产缓解运输压力和降低损耗。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低。品牌数量少。未经过加工的农产品。既不利于产品的流通,并且产品的增值空间也比较小,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增值不到农业产值的8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尚不足30%。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①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中农产品销售组织、农产品中介组织和农产品配送组织大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对于农产品的经营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②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拥有现代加工技术的企业很少,使得大部分农产品未经加工即进入了流通领域。
  3.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农民而言,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和“加工企业”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的原则来进行合作。
  2.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主攻某一市场,实施目标集中战略。企业与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供应链的重要连接点,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特别加强与供应链上游农户之间的联系,组建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自己的优势业务认真清点。并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核心业务重点管理。
  3.调动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对农业投入和补贴的增加减轻了农民负担。把农户纳入农产品供应链。使农民参与更多的增值环节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措施。通过供应链管理使各家各户按统一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包装。农民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使供应链管理有效地进行。
  4.加大与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农产品物流平台。物流在供应链中是否能合理流动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对承载这些物流功能的设施要求高。而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地方政府应加强供应链意识,争取投入。解决好与供应链配套的交通、信息、交易集散地等基础设施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1851.htm